种猪繁殖障碍控制及提高繁殖性能的方法

2016-02-21 21:09种志文李顺虎谢宝财邓昌海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输精饲粮公猪

种志文,李顺虎,谢宝财,刘 斌,邓昌海

(1.白水县畜牧兽医局,陕西 白水 7156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种猪繁殖障碍控制及提高繁殖性能的方法

种志文1,李顺虎1,谢宝财2,刘斌2,邓昌海2

(1.白水县畜牧兽医局,陕西 白水 7156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快速发展,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已经成为主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各猪场种猪频繁调动,再加上猪场管理措施和防疫水平跟不上规模化的发展。在这段过程中,种猪的繁殖障碍病越来越严重,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猪场、不同季节造成的损失不一样,但损失的仔猪数在30%左右的比较多,个别地区仔猪损失率达到40%,甚至有损失率达80%以上的地区。按平均损失率算,每年直接损失的仔猪高达2.3亿头。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1猪的繁殖障碍

猪的繁殖障碍指公猪和母猪所发生的一系列有碍正常生殖生理的现象。在养猪生产中,处于繁殖期内的公、母猪由疾病因素引起,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畸形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异常疾病的总称。造成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可简单的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两类。感染性因素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有遗传、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等。

1.1种公猪的繁殖障碍

1.1.1先天性不育 近亲繁育的种公猪容易出现隐睾、睾丸发育不全、阴茎和包皮缺陷等。这类猪没有治疗价值,应该及时淘汰。

1.1.2后天利用性不育公猪因为受到刺激、惊吓等导致其性行为产生障碍,影响其正常交配。对于出现这类情况的种公猪,应改善其饲养环境,避免刺激的影响。

1.1.3疾病性不育阴囊炎、睾丸炎、包皮炎等均会引起不育,阴囊炎可能是因碰撞引起血肿或水肿,多数为一侧性;睾丸炎是睾丸被打撞、碰伤及高温和其他热性疾患所引起。

1.1.4精液品质不良精液品质不良是指公猪射出的精液达不到配种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种公猪的射精量少、畸形精子多、精子活力不强等。

1.2母猪的繁殖障碍

1.2.1先天性不育引起母猪先天性不育主要有子宫先天性畸形、卵巢发育不全、输卵管异常、雌雄间性等。对于这种先天性不育的应及时的淘汰处理或作商品猪饲养。

1.2.2卵巢机能障碍 这类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母猪机能不育疾病,可能是由饲养管理不到位所致,应对饲养管理进行改善,保障饲料营养物质全面且均衡。

1.2.3疾病性不育疾病性不育主要是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生殖器官疾病。防治这类疾病也应加强饲养管理。

1.2.4传染性因素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猪流感、日本乙型脑炎、钩端螺旋病、弓形病等都是引起母猪流产的传染病。

2猪繁殖障碍的防控策略

2.1科学选址、合理规划

现代规模化猪场的选址要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要远离屠宰场、化工厂、交通要道及人口密集区;地势高燥,地形平坦且开阔;通电便利,要有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保障。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建场前要考虑其满足流水线作业、工厂化养殖的要求。其建筑结构和形式要达到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2.2严格把控引种

在引进种猪时,要了解这些猪的详细资料(种猪的父母代资料、有无繁殖障碍或其他疾病、疫苗注射情况、饲料来源等),选择健壮、无遗传缺陷、符合品种特征的种猪。引进的猪要进行隔离观察,至少在场外隔离观察两周,并且要对其进行疫病监测,待各项检查合格后对其进行消毒,然后转入生产区。

2.3重视饲料安全,按需求供应

饲料原料的好坏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要从源头上保障饲料安全,对饲料原料及产品要进行严格的品质监控。饲料的营养要均衡,并且应分阶段配料,不能只使用一种全价料。如母猪在空怀期要提高能量饲料的比例,怀孕前期忌高能高蛋白饲料等。猪的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要按其需要进行供给,合理搭配饲料。

2.4加强饲养管理

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科学合理的制定饲养管理流程,将种猪尤其是母猪的饲养管理分成阶段性的管理,根据其每个阶段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

3提高繁殖性能

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主要是通过调整营养结构、改良配种方法、减缓应激、调整母猪的胎次结构、早期断奶和规范饲养管理模式等完成的。

3.1调整营养结构

适宜的调整饲粮纤维水平可显著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冯冬冬等选用大约克夏×长白杂交的后备母猪分别饲喂含中性洗涤纤维(NDF)10.8%、15.8%和20.8%的饲粮。结果显示,第一胎的母猪饲喂含10.8% NDF平均窝产仔数比喂含15.8%NDF的和喂含20.8% NDF的母猪分别高0.74头和1.05头,第二胎饲喂含15.8% NDF饲粮的母猪平均产仔数最高。

合理添加功能性氨基酸能提高母猪产仔数(蒋宗勇)。江雪梅等在经产母猪的饲粮中添加1%的L-精氨酸,窝产活仔数提高了1.15头,初生产仔窝重提高了1.88 kg;饲喂含0.5% N-氨甲酰谷氨酸的饲粮,比对照组的窝产活仔数提高了0.55头,初生窝重提高1.39 kg。

3.2改良配种方法

通过延长两次配种的时间间隔和采用深部输精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受胎率。石国魁等研究表明,试验组母猪两次配种时间间隔10 h,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别为91.4%、82.8%;对照组母猪两次配种时间间隔6.5 h,受胎率和分娩率分别为85.4%、79.2%;受胎率提高了7%,分娩率提高了4.5%。黄文东等在后备组中使用深部输精器比商品型常规输精器平均窝产仔数多0.8头,在经产组中使用深部输精器比商品型常规输精器平均窝产仔数多0.5头,且每次输精可节约精液20 mL。

3.3适时调整猪群年龄结构

理想的猪群胎次结构:第一至三胎占50%,第四至六胎占40%,其余占10%。由于品种的不同,胎次变化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不一致,但总体趋势是第一胎到第六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七胎以后开始减少。一般猪场的年淘汰率在30%~40%,所以应及时淘汰胎次较大、生产水平较低、久配不孕和生殖器官有炎症的种母猪。

3.4减缓应激

降低应激对种猪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公猪的精液质量和母猪的产活仔数。邱美珍等研究高温环境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怀孕母猪的日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10g/d,产健康仔数比对照组提高14.47%,体温和呼吸频率分别降低0.52%和6.0%。乔家运等将纳米级营养素(5 mL头)添加到种公猪的基础日粮中,平均采精量提高了20.2 mL,精子活率提高了3.54%,精子畸形率降低了3.41%。

3.5早期断奶

采用早期断奶技术,哺乳仔猪在21~28 d断奶,母猪平均年产2.4~2.6胎,较传统的60 d断奶提高了30%的年产胎数,还可以减少仔猪的发病率。

3.6规范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是提高生猪繁殖性能的前提。种母猪的分阶段、分群饲养,种公猪的健康营养,猪舍的消毒卫生、通风换气、防寒保暖、降温避暑,全价饲料的供应与调整,干净充足的饮水保障,免疫程序等都需要制定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实施方案。

对种猪繁殖障碍的控制和繁殖性能的提升,是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生猪养殖业肩负着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重担,这就要求从业者们在原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努力改进、不断优化、力臻完善,推动行业安全稳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添福,苏州,郭礼荣. 种猪繁殖障碍的防控[J]. 猪业科学,2014(6): 56-57.

[2]冯云霞,卢苗蕊. 影响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及防控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 (6): 93-94.

[3]李莹莹,赵武,何颖,等.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 养猪,2014(2): 124-125.

[4]柳峰涛. 种猪繁殖障碍及其预防措施[J]. 黑龙江动物繁殖,2015,23(4): 26-27.

[5]姜平.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技术[J]. 兽医导刊,2013(2): 23-25.

[6]李秀玲,赵金萍. 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J]. 国外畜牧学,2012,32(5): 76-77.

[7]冯冬冬,吴德,车炼强,等. 饲粮纤维水平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激素分泌及仔猪器官发育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1): 25-33.

[8]蒋宗勇,陈代文,徐子伟,等.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2): 44-49.

[9]江雪梅,吴德,方正锋,等. 饲粮添加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液参数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7): 1185-1193.

[10]石国魁,牛爱花,王桂英,等. 提高种猪配种分娩率的关键技术研究[J]. 猪业科学,2014(7): 120-121.

[11]黄文东,王新华. 深部输精器与常规输精器猪配种效果应用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2014,33(2): 64-66.

[12]李旭阳. 如何建立母猪群合理胎次结构[J]. 农业知识,2014(15): 38-39.

[13]沈君叶,俞英,王茜,等. 母猪繁殖力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J]. 遗传,2012,34(5): 591-596.

[14]崔敏. 浅析胎次和配种月份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J]. 中国猪业,2013(10): 38-40.

[15]刘健,吴志鹏,钟土木,等. 胎次及配种季节对加系大约克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J]. 浙江畜牧兽医,2015(4): 1-3.

[16]邱美珍,朱吉,周望平,等. 中药对怀孕母猪抗热应激的影响[J]. 养猪,2009(4): 55-56.

[17]乔家运,邓利军,向明,等. 纳米级营养素对夏季公猪精液量和精液品质的影响[J]. 养猪,2011(4): 28-30.

[18]倪华美,苟文钰,王瑞,等. 早期隔离断奶技术(SEW)与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J]. 中国兽医杂志,2014,50(2): 97-100.

[收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种志文(1967-),男,陕西白水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1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074-02

猜你喜欢
输精饲粮公猪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