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农牧民增收难点的调查和对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2016-02-21 21:09杨银芳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牲畜农牧民畜产品

杨银芳

(合作市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74700)

调查报告

合作市农牧民增收难点的调查和对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杨银芳

(合作市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74700)

1合作市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黄土高原交界,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座标为东径102°54′~103°23′,北纬34°42′~35°21′,全市土地总面积270 803 hm2,辖六乡四个街道办38个村民委员会249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2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95万人,占总人口的53.75%。草地面积17 4087 hm2,林地面积40 220.1 hm2,耕地面积9 404.7 hm2,土地资源利用上已形成了牧、林、农结构。境内大部分海拔2 850~3 5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558 mm,无霜期不到60 d。

1.2环境气候状况

合作市地形复杂,地势高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 800~3 500 m之间,东北部为山地夷平面草地区,西南和中部为山地丘陵农牧业区,山脉之间有大片的天然草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寒冷潮湿,冬季漫长,日照时数为2 250~3 602 h,年均气 温2 ℃,年降水量558 mm,无绝对无霜期,主要有霜冻、寒潮、强降温及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涝。

1.3自然资源状况

合作市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林地和耕地面积各占土地总面积的15%和3.4%,拥有天然草地178 089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5.3%;有羊肚菌、蕨麻、冬虫夏草等食、药用价值极高的山珍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合作市以牦牛、藏羊、蕨麻猪为主的特色畜牧业资源优势(牲畜数量占全州400万头(只)的6%)。

1.4社会经济状况

近几年,合作市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2013年底,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5.5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3.8亿元,同比增长41.6%;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工业增加值5.0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 884元,同比增长1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 165元,同比增长12.5%。

2农牧民增收难点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牧村经济和农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村绝大部分群众通过发展养畜、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了贫困,正在小康社会迈进,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牧区经济增长缓慢,牧民增收难度增加,通过笔者大量调研,农牧民增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难点一:自然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发展起点低。合作市境内大部分海拔在2 800~3 500 m之间,寒冷潮湿,四季不明,年均气温2 ℃,日照总量为2 250~3 602 h。年平均降水量558 mm,无绝对无霜期; 2013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7.95万头(匹、只),其中大牲畜9.91万头,绵山羊15.49万只,全年肉、奶、毛产量分别达到4 351 t、6 667 t和154.8 t,完成牧业产值16 225.46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完成牧业增加值14 160.87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增加值的79%。

难点二:农牧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草原畜牧业是合作市的主导产业,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靠天养畜是我市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牧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能力低,畜产品不经过加工就出售,产品的附加值低。

难点三: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仍然突出,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受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全市70%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整体呈逆向演替趋势。由于草原的退化,使草场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全市草原的载畜量只有38.9万个羊单位,仅仅依靠牲畜数量的增加提高牧民收入的方法一方面会给草原生态带来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会在春乏期间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给牧民收入和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难点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牲畜品种退化严重。

多年来,受自繁、自养、自留、自用的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家畜品种退化,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受海拔、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我市牧区牲畜品种只能是牦牛和藏羊,这些品种是在长期的严酷条件下形成的原始品种,生长周期长,生产性能低。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增收。

难点五、产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业化发展速度仍然较慢。畜产品加工是畜牧业增值,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合作市目前只有一家干酪素加工企业,没有肉类及其它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畜产品主要以原料的形式出售,产品附加值低;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竞争优势不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畜产品加工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

3对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畜牧业是合作市的主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牧业总产值的70%以上,牧民收入的70%~80%以上来自于畜牧业,因此,畜牧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县GDP的增长和牧民收入的增加,笔者经过大量调研,参照发达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对合作市畜牧业今后的发生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3.1推进农牧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

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和繁殖成活率,挖掘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棚圈、耕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牦牛和犏雌牛生产。围绕高产、优质调整畜种结构,把推广牲畜优良品种和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优、特、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特色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2抓项目、促发展,统筹资金,集中投入

抓好项目这个载体和关键,以项目带动发展,强化畜牧业基础。根据省委“发展抓项目”的指导思想,按照“竣工验收一批、实施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理念和农业部关于“调、争、备”的三字方针充分认识抓项目的重要性,增强抓项目的自觉性,学会抓项目的本领,做好抓项目的工作。在实施好项目的同时,认真搞好项目论证储备和争取工作,为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奠定基础,通过抓项目,配置资源,强化基础,加快发展步伐。

3.3巩固完善草场承包工作

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要进一步理顺牧业生产管理体制,继续巩固和完善草场承包成果;二要继续抓好围栏、种草、牧民定居点、牲畜棚圈等设施建设,夯实牧业基础,改变牧区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继续加大草产业开发的力度。稳步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农牧互补战略,探索规模养殖的成功经验,发展舍饲畜牧业;四要健全草地使用和管理制度。加强草原生态保护,逐步实行草场流转、基本草场保护制度、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

3.4积极推进牲畜“良种工程”

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做好全市种公畜的调查、登记、筛选和调配工作,努力提高牦牛和藏羊的生产能力;二要在继续搞好牲畜良种引进试验养殖的基础上,加大开展良种推广和杂交改良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试验工作;三要在牧业比重大的乡、村组建选育核心群和改良点,大力推进牦牛、藏羊等当地优良畜种的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牲畜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四要拓宽我市畜种改良渠道,增加牲畜良种数量和品种;五要大力动员和督促农牧民群众加大对退化劣质畜种的淘汰力度,更好地发挥畜牧业生产效益。

3.5扶持和创办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

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一批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和人才,对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通过考察和学习,培养一批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人才,选送到畜产品加工企业中去,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3.6加强科技培训

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要在农牧村大力宣传牧业科技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要把农牧民培训当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要大力推广牧草种植,青贮氨化、暖棚养畜、配合饲料等技术,使牧民通过科学养畜提高收入。

3.7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搞好以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蓝耳病、猪瘟、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生产。

[收稿日期]2015-06-23

[作者简介]杨银芳(1969-),女,甘肃临潭人,大专,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推广和疫病防控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079-02

猜你喜欢
牲畜农牧民畜产品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交换牲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