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防治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影响

2016-02-21 21:09王烈英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鸡痘痘病毒病鸡

王烈英

(永靖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永靖731600)

鸡痘防治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影响

王烈英

(永靖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永靖731600)

鸡痘(AP)是由禽病毒引起的一种缓慢扩散、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有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上形成白色结节。在集约化、规模化和高度密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流行,可以引起增重缓慢,鸡体消瘦。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急剧下降,如果并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可引起大量死亡,幼雏鸡易感且死亡率高。

1病原

鸡痘病毒为痘病毒科鸡痘病毒属,这个属的代表为鸡痘病毒。病毒大量存在于病鸡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病毒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当强,上皮细胞屑片和痘结节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15 ℃下保存多年仍有致病性。

2流行特点

2.1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鸽有时也可发生,鸭、鹅的易感性低。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都能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雏常发病,雏鸡死亡多。

2.2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夏秋和蚊虫活动季节最易流行,高温高湿的季节易发生皮肤型鸡痘;在冬季则以黏膜型(白喉型)鸡痘为多。

2.3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痴,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它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但不经健康皮肤感染,亦不经口腔感染。蚊虫等吸血虫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夏秋季节流行鸡痘的主要原因。如果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营养不良、饲养管理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如有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并发感染可造成大量死亡。

3临床症状

鸡痘的潜伏期约4~10 d,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偶有败血症。

3.1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是在身体无毛或羽毛稀少的地方,特别是在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亦可出现于泄殖腔的周围、翼下、腹部及腿等处,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渐渐成为带红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绿豆大痘疹,呈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呈干硬结节。严重时将眼脸封闭。

3.2黏膜型

在发病鸡群中,个别鸡无明显的痘疹,只是表现为下痢、消瘦、精神沉郁,逐渐衰竭而死。该型鸡痘多发生于小鸡、中鸡,在鸡的口腔和咽喉黏膜上发生黄白色结节,逐渐增大,融合形成一种坏死性假膜,不易脱落;用力剥离后表面易出血。该型对鸡危害极大,常常造成鸡只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病死率 一般高达50%。

3.3混合型

此型鸡的皮肤、黏膜都被损坏,并造成鸡的角膜浑浊、眼球下陷,严重者甚至失明。

4预防及治疗措施

4.1预防措施

鸡痘的预防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比如合理的密度、鸡舍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加强营养等一般性预防措施之外,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和消灭吸血虫,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清理周围水沟的卫生,减少消灭吸血虫。在鸡舍安装纱窗门帘,防止蚊虫进入。

4.2预防接种

可靠的办法是使用鸡痘鹌鹑弱毒疫苗和鸽痘疫苗接种。它们是用鸡胚或细胞培养制备的,以细胞培养制备的弱毒苗效果较好。

4.3接种方法

主要有翼翅刺种法和毛囊法两种。翼翅刺种法是用钢笔尖或注射针蘸取稀释后的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毛囊法是拔去腿部外侧羽毛,用消毒毛笔或小刷蘸取疫苗涂擦在毛囊上。现多采用翼翅刺种法。

为了使免疫效果最佳,在稀释好的疫苗中加入等量纯甘油。将1 000只20日龄蛋鸡分成两组,每组500只,第一组用不加甘油的疫苗刺翅,第二组则用加有等量甘油的疫苗刺种,7~10 d后抽样对比,第一组的接种成功率为87%,而第二组成功率为98%,可见甘油在鸡痘鹌鹑弱毒疫苗接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4接种程序

第一次免疫10~20日龄,第二次免疫在90~110日龄。在禽痘高发地区和季节,可重复免疫接种。刺种后7~10 d观察刺种部位如有痘痂出现,局部出现红肿、结痂或毛囊肿胀反应,便确定刺种成功。一般接种后10~14 d将产生免疫力。

4.5治疗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对症疗法,以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对皮肤上的痘痂,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

4.5.1对发病鸡群的治疗一是用康尔得75 kg水早晚集中使用。二是氟苯尼考加水100 kg早晚使用。三是痘康熬水后料渣拌料,水溶液饮水或直接拌料,每袋50 kg料,混合使用,连用5 d。四是紧急接种。紧急接种可视日龄的大小,紧急接种新城疫Ⅰ号或Ⅳ号疫苗,以干扰鸡痘病毒的复制,达到控制鸡痘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紧急接种不可取,原因是发病鸡本来免疫系统被破坏,一旦免疫会大量死亡。

4.5.2防止继发感染发生鸡痘后,由于痘斑的形成造成皮肤外伤,这时易继发葡萄球菌感染而出现大批死亡。所以,大龄鸡应使用广谱抗菌素,拌料或饮水5~7 d。

5体会

经本人多年的养鸡经验,任何鸡病特别是鸡痘,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及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好环境、鸡舍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鸡要精养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一旦感染鸡痘,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其病程长,鸡体长期发热,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急聚下降,肉鸡及肉杂鸡感染后生长抑制,耗料但不增重,鸡体消瘦,甚至衰竭而亡。所以无论是产蛋鸡还是肉鸡、肉杂鸡一旦得了鸡痘,都会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鸡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提高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5-06-08

[作者简介]王烈英(1966-),女,甘肃永靖人,中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 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098-02

猜你喜欢
鸡痘痘病毒病鸡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谈秋冬季鸡痘的预防与控制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