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羔羊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6-02-21 21:09武庭斌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羔羊兽医消毒

武庭斌

(肃南县马蹄乡农牧技术服务站,甘肃 肃南 734028)

高原地区羔羊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武庭斌

(肃南县马蹄乡农牧技术服务站,甘肃 肃南 734028)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和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感染率和死亡率高,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是对羔羊危害较严重疾病之一。如果对该病控制不好,会对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马蹄乡地处祁连山北麓中部,平均海拔3 100 m,有23个行政村,草原可利用面积97 848.9 hm2。绵羊饲养量达25万多只,年产羔10万只。由于羊肉价格的攀升,使本乡的绵羊饲养量逐年增大,密度也增加,使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几年,4月上旬,绵羊正是春产季节,但是出生后1~4周的羔羊30%以上突然出现水样腹泻和败血症状,迅速虚脱,发病急致死率在60%以上。现已在本乡呈地方性流行。笔者就该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作一总结。近几年在高海拔地区大肠杆菌病已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很高,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给牧民群众已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是饲养密度过大,消毒不严格,饲养管理和卫生差等因素造成。发病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或早预防,可有效控制本病,降低死亡率。

1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生后6 d到6周多发,病羔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当羔羊吮乳、 舐舔或饮食时,经消化道而感染。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感染。发病率达20%~35%,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2症状与病变

潜伏期数小时至1~2 d。分为败血型和肠型。败血型:主要发生于2~6周龄的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达41.5~42 ℃。病羔精神萎靡、四肢僵硬、运步失调、头常弯向一侧,继而卧地、磨牙,头向后仰,一肢或数肢作划水动作或跛行。病羔口吐泡沫,鼻流黏液,腹胀。有些关节肿胀,疼痛。最后昏迷。由于发生肺炎而呼吸加快。很少或无腹泻。个别发病后5 min内死亡。多数发病后4~12 h死亡,死亡率高。剖检病变可见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肝肿大,脾有出血点,瘤胃、网胃壁有出血。肘关节、腕关节等关节肿大,滑液浑浊,关节囊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有很多出血点。肠型:主发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病初体温升高到40.1~41 ℃,不久即下痢,粪便先呈半液状,由黄色变为灰色,以后粪呈液状,含气泡,有时混有血液和黏液,病羔腹痛、拱背、萎顿、虚弱,卧地,如不及时救治,可经24~36 h死亡。病死率较高。剖检尸体严重脱水,其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黄灰色半液状,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发红,切面多汁。有的肺呈初期炎症病变。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后经兰州兽医研究所化验,血清型鉴定为O38,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4防治

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来不及救治。经药敏试验采用先锋霉素V、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有效。采用先锋霉素V1支+维生素C10 mL+柴胡10 mL+地塞米松5 mL,分别肌内注射3只羔羊,早晚各一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他药效果欠佳。

预防首先要加强预怀孕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工作,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保持羊舍干燥和清洁卫生,不喂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及磺胺类药物预防本病。粪尿要及时清除,坚持消毒制度。

因病死亡的羔羊要做无害化处理。用具及场地等要彻底消毒,可用3%~5%的来苏儿或者2%的强力消毒灵喷洒消毒。其次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哺乳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羊的乳房、乳头和腹下,让羔羊吃到足够的初乳,做好羔羊的保暖工作。对于缺奶羔羊,一次不要喂饲过量。对有病的羔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即通过人工哺乳、加强护理和抗菌药物治疗。对腹泻严重的羔羊,还应进行强心、补液、预防酸中毒等措施,减少羔羊的死亡。对病羔接触过的房舍、地面、墙壁和排水沟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用3%~5%来苏儿。

5小结

5.1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各种病菌大量繁殖生长,消毒不严,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极易引起羊只发病。如果此病不能早期确诊,及时用药,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使病程拖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本病应加强卫生和饲养管理,用不同种类消毒剂定期消毒。也可通过怀孕母羊的疫苗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5.2羊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管差,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的因素。羔羊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易于诱发本病。

5.3病羔羊的治疗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发生本病时,最好使用同分离菌株相应的灭活菌苗注射,并加强消毒,7 d后该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蔡宝祥,陈薄言,沈正达,等.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朱维正,万遂如,宣华,等.新编兽医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5-10-18

[作者简介]武庭斌(1968-),男,甘肃肃南人,本科,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 85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704(2016)01-0123-01

猜你喜欢
羔羊兽医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羔羊的试图(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