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运动升降规律试解侯氏黑散

2016-02-22 13:01吉贤张小燕
新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运六气矾石阳明

吉贤,张小燕

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913

◆感悟杂谈◆

从圆运动升降规律试解侯氏黑散

吉贤,张小燕

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913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之方,善用者鲜也。阐释者主要有:一者,以经解经,敷衍搪塞(从略);二者,填塞孔窍说,以喻嘉言为代表;三者,全盘否定说,以张山雷为代表。终使此方边缘化,冷僻化。作者根据《神农本草经》 《五运六气三十二讲》 《本草纲目》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理论,结合临床,以圆运动升降规律略陈管见,认为侯氏黑散方药组成井然有序,是仲圣博采众方所得,凉温并用。其病机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并见,上盛下虚。

侯氏黑散;《神农本草经》;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本草纲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升降规律;新解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的方剂,自仲圣以降,善用者鲜也。阐释者大多以经解经,敷衍几句,或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甚至有荒诞不经的填塞孔窍说,亦有医家认为药味庞杂,是唐宋时期所加,避而不谈,终致这一名方边缘化,冷僻化,作者根据《神农本草经》 《五运六气三十二讲》 《本草纲目》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以圆运动升降规律略陈管见,望同道斧正。

1 侯氏黑散组成及其应用

侯氏黑散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方药组成: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芎藭三分,桂枝三分。炮制及服法,注意事项如下: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也,冷食自能助药力。

2 后世部分医家的论述

古今关于该方证注解,大体分为三类:一者,以经解经,敷衍搪塞(从略);二者,填塞空窍说,以喻嘉言为代表;三者,全盘否定说,以张山雷为代表。

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云:“……夫立方而但驱风补虚,谁不能之?至于驱风之补之中,行其堵截之法,则非思议可到。方中取用矾石,以固涩诸药,使之留积不散,以渐填其空窍,服之日久,风自以渐而息,所以初服二十日,不得不用温酒调下,以开其痹着,以后则禁诸热食,唯宜冷食,如此再四十日,则药积腹中不下,而空窍填矣,空窍填,则旧风尽出,新风不受矣。……”[1]此后,尤在泾、王子接、陈修园等随声附和,如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中云:“……喻嘉言独赞其立方之妙,驱风补虚,行堵截之法,良非思议可到……此段议论,独开千古之秘,成为治中风之要旨。”[1]陈修园《医学从众录》载:“此则驱风之中兼填空窍,则内而旧邪不能容,外而新风不复入。”[1]因都是伤寒大家,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也有持反对意见,认为后人所加之杂乱方,不屑一注者,如清人张山雷在《中风斠诠》中驳斥道:“……奈何古今读者,皆不敢直揭其谬,盖以附入《金匮》,误认为仲师手笔,不敢纠绳,终是识理未到,不意喻嘉言自命绝世聪明,偏能信此臆说,随声附和,竭力谬赞,……国医名手,乃有时竟荒谬如此……惟如此方之杂乱无章,而竟为喻嘉言说得幻想纷纷,天花乱坠,玄之又玄,臭腐中有神奇者[1]……

本方由于主证过简,药物组成复杂,服法及注意事项特别,全书及《伤寒论》中仅此一见,以喻嘉言为代表的填塞孔窍说虽附和者甚众,但脱离临床,脱离实际。以愚之见,孔窍乃生理之孔窍,气血经络运行之场所,“邪害空窍”是病理性的,药塞孔窍何尝不是病理性的,不死即病。以张山雷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本方是唐宋时期所加,药物组成杂乱无章,过激地否定一切亦于事无补,实不可取。

3 古典医籍对其药物的阐释

作者认为,欲解侯氏黑散方药配伍、主证、病机、服用方法及禁忌等之谜,当参以《内经》中五运六气相关理论及《神农本草经》、《五运六气三十二讲》、《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本草纲目》等医籍,加以探讨:

3.1方药组成侯氏黑散非仲圣所创,源早于仲圣时期的侯姓医家,因疗效卓著,故而仲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收录之。“黑散”有两种解释:一是,黑色的散剂,“上十四味,杵为散”可佐证;二是,古中医学源于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五行、五脏、五方、五色对应关系为: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东-南-中-西-北;

青-赤-黄-白-黑;

故此处之“黑”有北方肾水之意,侯氏黑散有北方太阳寒水潜藏西方阳明燥金的作用。

3.2药物功效侯氏黑散方中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其余九味均三分,除白术、防风外,四十分菊花正好是其他药量之和。据此可知,方中菊花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菊花: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花,生川泽及田野[2]。可以看出,菊花具有祛风、止头目痛、止眩晕等作用。明代·李时珍论菊花: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味兼甘苦,性秉和平。昔人谓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以平木,木平則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3]。《神农本草经》直接从药物性味、主治功效论述菊花,李时珍从五运六气角度阐释其性味功效。自仲圣以降,时珍老人对菊花功用的论述正是揭开侯氏黑散神秘面纱的第一人,菊花四气兼备,饱经霜露,得金气最全,有金水相生,补水治火,益金平木之妙用。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疼,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绿芸,生川泽[2]。可见菊花与防风,一凉一温,一收一散,相辅相成,均主大风,头眩疼,骨节疼痛等痹症,此处防风十分,与白术共同为臣药。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2]。苦温之性,燥湿健脾,合极少量人参、茯苓、干姜成理中汤,温运中土,有补土藏金之效而为臣,其他当归、芎窮、桂枝升厥阴风木,牡蛎、桔梗、矾石配合菊花降阳明燥金及少阳相火,共同调节圆运动的升降为佐药。

方中难理解者唯矾石,《神农本草经》谓矾石: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齿骨,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2]。矾石酸寒潜敛且具收涩之性,配伍清热药泄热祛痰湿,配伍甘温药收敛止泄利,侯氏黑散凉温并用,故矾石具清降阳明之热并止脾虚泄利的双重功效,合牡蛎引热下行,引阳入阴,为使药。据圆运动之理,本方集清降阳明及少阳,温运中土,同时升厥阴风木,恢复圆运动之能,以方测证,本方证当有脾虚泄利。

4 从圆运动规律探讨主证及病机

主证、病机:本方主证“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寥寥十三字,似未尽述主证全部,使人难以掌握,也是该方证难点。

《内经》五运六气认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是一年大气循环往复的正常规律。根据五脏配合五行的规律,则厥阴风木主于肝,少阴君火主于心,少阳相火主于心包,太阴湿土主于脾,阳明燥金主于肺,太阳寒水主于肾,从春夏之秋冬,以此相生[4]。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云: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将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依然……秉大地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心与小肠主血,有宣通作用,……秉大地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肺与大肠主皮毛,有收敛作用,……秉大地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肾与膀胱主骨,有封藏作用,……秉大地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有运化作用。……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圆运动之成功也……。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5]。

结合侯氏黑散主证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内经》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三十二讲》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理论及方中主药菊花性味功用,本方确有降阳明燥金及少阳相火,温脾土,藏肾水,升厥阴风木,恢复人体圆运动之功。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4]。故以方测证,结合《五运六气三十二讲》、《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理论,可补侯氏黑散主证之不足,本证当有阳明燥金与少阳相火潜敛不及之头痛,头晕,发热,面红目赤或目痛,或视物不清、耳鸣、耳聋、口干苦,烦躁、摇动、咳逆上气、甚至神志不清;又有中土不运之纳差,腹泻或便溏,肠间水声辘辘,脘腹冷痛,肢体沉重无力;还有厥阴风木不升之情绪低落、倦怠等。故而病情错综复杂,病机寒热虚实并见,上盛下虚,故治疗重在清降阳明燥金入水,同时补土藏金,潜阳热入土下水中,兼清降少阳相火,微升厥阴风木,使圆运动复原,此乃运轮行轴之法。如此理解,方可悟得侯氏黑散主证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是纲领性的,突出阳明燥金不降与土不运化,但并非全部。故本方主证应为:头痛,头晕,发热;面红目赤或目痛,视物不清;耳鸣或耳聋,烦躁,摇动,口干苦;脘腹冷痛,肠鸣腹泻或便溏,肢体沉重无力等,但个体病例未必诸证具备,临证当以抓病机为主。

5 服用方法及禁忌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也,冷食自能助药力。

对侯氏黑散方证的不同解读,与方后服药方法及禁忌的正确理解有很大关系,本方为散剂无疑,初期(前二十日)酒服方寸匕,日一服,温酒调服,意在温通血脉,同时也佐证本方证虽病重,但病情缓慢,病程较长。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也,冷食自能助药力句意在说明后四十日不必温酒调服,只需常温服用即可,如此药物在体内排出延缓,取其久效,近似于今之长效剂,别无他意。古人所谓冷食是常温服药之意,非比今日之冷冻食物。禁一切鱼肉,大蒜是说鱼肉、大蒜等粘滑、辛散之品易致药随腹泻或辛散等过早排出体外,达不到治疗效果。

6 总结

侯氏黑散药物组成复杂,主证过简,服用方法及禁忌特别,《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仅此一见,后世方剂学中未载入,注者仁智各见,莫衷一是,真正善用者鲜,且多秘而不传。作者通过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关于方中主药菊花性味功效论述,结合《内经》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三十二讲》及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运气学说理论,认为侯氏黑散方药组成井然有序,是仲圣博采众方所得,凉温并用,以大量菊花清降阳明燥金为君;以白术等理中汤温运脾土为臣;较小量黄芩、防风配合菊花兼清少阳相火亦为臣;极小量桂枝、芎藭、当归微升厥阴风木,牡蛎、矾石合菊花、黄芩潜降阳明、少阳共为佐。其主证应有:头痛,头晕,发热,目痛,视物不清,或耳鸣、或耳聋,烦躁,摇动;脘腹冷痛,肠鸣腹泻或便溏,肢体沉重无力或偏瘫等。其病机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并见,上盛下虚。病程较长,故散剂日服一方寸匕,服药期间禁忌鱼肉、大蒜等黏滑、辛散之品,以保证药效持久。

7 病案举例

刘某,男,8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5年前因脑梗住院一次,未留后遗症,半月前渐感头晕,闷胀不清,左侧肢体无力,行动不便,2013年11月6日邀愚就诊,刻诊:形体消瘦,语言清晰,自述头晕,闷胀不清醒,平素出汗少,饮食稍有不慎即腹泻,腹痛,舌质暗淡,少苔,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搏指,左上肢肌力较对侧明显减弱,握固无力,左下肢麻木不仁,仅能作肌肉屈伸动作,测血压140/100 mmHg,诊断:中风痱;处方:续命汤加味:麻黄、桂枝、杏仁、当归、石膏、党参、地龙各20 g,川芎7 g,干姜15 g,通草、细辛、甘草各10 g。水煎2次,去灰白色泡沫,混合后分4~5次热服,避风寒,3剂。

2013年11月9日复诊,述服上方后乏力,睡眠欠佳,轻微出汗,胃脘不适,便溏,但头晕,闷胀感减轻,左侧肢体稍有力,能在室内自行走动,测血压130/90 mmHg,舌脉同前,改用侯氏黑散巩固治疗:菊花40 g,白术、防风、地龙各10 g,桔梗8 g,黄芩5 g,茯苓、桂枝、当归、牡蛎、矾石(冲服)、人参、细辛、干姜、川芎各3 g。水煎1次,分3次口服,禁食生冷,3剂。

2013年11月14日三诊,患者述服上方后头晕,闷胀感消失,左侧肌力基本恢复,行走如前,大便日行1次,已无不适感,测血压130/90 mmHg,效不更方,上方两倍研磨,凉开水冲服,每次3 g,每天1次,随访至今体健。

根据患者二十余年高血压病史及5年前脑梗住院史,近期头晕,闷胀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符合中医学中风痱,故以续命汤加味治疗,取得疗效,但服药后乏力,睡眠欠佳,胃脘不适,加之平素腹痛、腹泻,其病机符合上盛下虚(阳明燥金不降,太阴脾土不升),寒热虚实并见,与侯氏黑散病机相投,故收全功。

[1]王付.历代经方方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82-285.

[2]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7,19,23,70,93.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30-931.

[4]柳少逸.五运六气三十二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8.

[5]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李可,主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9.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22.2

B

0256-7415(2016)11-0191-03

10.13457/j.cnki.jncm.2016.11.083

2016-05-04

吉贤(1969-),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专病专方在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五运六气矾石阳明
钙矾石制备阻燃剂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延迟钙矾石生成的研究进展
钙矾石的性能及膨胀作用机理分析
不同价态Cr离子对钙矾石形成与结构的影响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百乐眠治疗“丙申之岁三之气”失眠的体会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