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一种新型粮食烘干工艺的钢板烘后仓技术改造

2016-02-22 22:17杨朝晖北京智博慧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53
现代食品 2016年2期
关键词:烘干机设计院通风

◎杨朝晖(北京智博慧建筑设计院,北京 100053 )

配合一种新型粮食烘干工艺的钢板烘后仓技术改造

◎杨朝晖
(北京智博慧建筑设计院,北京 100053 )

在参考学习国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粮食烘干作业中烘后仓加以钢板仓技术改造的工程设计做法。新设计的钢板仓增强了保温性能,增加了通风设施,配合烘干机技术指标的调整,可以达到大幅提高烘干机的粮食烘干能力,提高烘干机效率和燃料利用率,改善烘后粮食品质的目的。

粮食烘干机;钢板烘后仓;通风;烘干粮品质;粮食破碎

收获的粮食要降低水分才可以入仓长期安全储存,这已经是被普遍接受的认识和做法。粮食降低水分可以用自然干燥法,也可以用强制干燥法。强制干燥法一般采用粮食烘干机烘干。其实通风也可以起到降低粮食水分的作用,但是存在作业时间长、见效慢、总体能耗效率不高等问题。对于烘干机和通风两种粮食降水方式的结合,罗拉德(Ronald T. Noyes)和布鲁斯(Bruce A. Mckenzie)在其论文“通风干燥:一种结合粮食高速干燥和烘后粮食品质保证的流程”(Dryeration: Review of a High Speed Grain Drying and Grain Quality Enhancement Process)中提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以及很有价值的应用。

其提出采用这种新的粮食烘干工艺对钢板烘后仓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使粮食烘干机取消缓苏段,全部保持在高温烘干工作段,提高粮食烘干能力50.0%~100.0%,相当于不花钱几乎又增加了一台烘干机,效益非常可观。

尤为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新的粮食烘干工艺对烘干粮食品质有很大保障作用。传统的粮食烘干方法是在烘干机内一次降低粮食水分含量到位,粮食颗粒短时间内水分含量急剧下降,容易造成粮食颗粒爆腰,出现裂纹,在之后的搬倒运输作业中粮食颗粒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品质下降,价格下跌。新的粮食烘干工艺在烘干中的粮食距离目标水分含量高1.5%~2.5%时就出烘干机,进钢板烘后仓,经缓苏和通风,把多余的1.5%~2.5%水分含量排出到大气,降到安全目标水分含量。这样得到的干燥粮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颗粒裂纹、爆腰现象,可以降低运输搬倒等作业造成的粮食颗粒破碎率,由于碎粒减少而提高粮食耐储藏性,从而保持了粮食品质和经济价值。

1 烘后仓介绍及改造应用前景

烘后仓是为适应粮食烘干机作业需求而设置的仓,用来临时存放刚从烘干机出来的干粮,然后集中运输至长期储存仓或是对外发放。设置烘后仓的设计初衷是提供缓冲储存,因为烘干机作业时间长,一天8~12 h,出来的干粮流量低,不适合用高运能输送设备长时间长距离运转输送。所以,用低运能短距离输送设备先将干粮送到烘后仓,然后再高产量发放。

对应于烘后仓还有烘前仓,用来临时存放准备进烘干机的潮粮,然后集中进烘干机烘干。其设置目的和烘后仓是一样的,都是保证烘干机的作业连续性。由于烘后仓的中转暂存属性,所以一般都用钢板仓仓型。由于没有特殊的专业要求,这种钢板仓就是普通通用型。该文所提出来的钢板烘后仓技术改造就是针对这种仓型。

钢板烘后仓技术改造适用于两种类型的项目: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既可以用新的钢板烘后仓仓型来配套建设新建烘干机项目,也可以对已有烘干机系统进行改建,即拆除已有烘后仓,取而代之新的钢板烘后仓仓型。

烘干机系统在粮库,特别是在粮食产地收纳库中作用很大。随着经济实力提升,粮食价格稳中向上,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升,杜绝粮食浪费,颗粒归仓,烘干作业会得到普遍认同和全面发展,烘干机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相应地,配套的钢板烘后仓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 技术要求与特点

2.1烘干及烘干后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①调整烘干机的设置,在粮食被烘干到比目标水分高1.5%~2.5%含水量时,即让粮食出烘干机,输送进钢板烘后仓;②粮食在钢板烘后仓中缓苏8~12 h,不开通风机;③开通风机对粮食通风8~12 h;④关通风机;⑤粮食出钢板烘后仓,输送进长期储存仓或对外发放。

2.2对烘干机的技术调整

新工艺对烘干机总体要求就是,让烘干机所有工作烘干段都成为高温加热段,取消冷却段或是冷却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连续流烘干机冷却段继续加热以利用整个干燥柱,在批式烘干机中除去冷却过程。此外,适当提高烘干温度10~15 ℃。

烘干负荷的降低(比常规少降低1.5%~2.5%水分)和烘干温度的提高(提高烘干温度10~15 ℃),都促使粮食比常规更快地通过烘干机,在烘干机内停留时间缩短,这就是烘干机产量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

2.3钢板烘后仓的保温与通风

此项烘干过程新工艺技术关键点,也是钢板烘后仓技术改造的着眼点,就在于钢板烘后仓的保温与通风。保温是让从烘干机出来进入到钢板烘后仓的粮食尽量保持其在烘干机内被加热到的温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粮食缓苏,也就是水分在粮食颗粒内的重新分配,避免爆腰裂纹;另一方面,在较高温度时通风,能容易地带走更多的水分,达到脱去剩下多余1.5%~2.5%水分的目的。

3 工程设计

3.1钢板烘后仓新增附件和构造

钢板烘后仓仍然采取传统的锥底锥顶钢板仓,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附件和构造:①仓顶增加4个风帽,仓里仓外通气,防雨防雀;②仓壁、仓顶、风帽外表面都做保温处理;③锥底内部设数个扇形平板通风腔,覆盖大部锥面,其竖直通风接口靠近锥底底部出口,穿过锥底仓壁,法兰向下接口在仓外;④环型通风道,向上的法兰与竖直通风接口向下法兰相连,进风口连接离心风机;⑤在严寒地区,可以利用烘干机作业余热添置风机进风热交换,避免零度以下空气吹入钢板烘后仓。

3.2典型设计

钢板烘后仓直径8 m,筒身高度14 m;有效仓容650 m3,按0.7 t/m3粮食容重计算,相当于455 t;适合标称产量200 t/d的烘干机;数量2;各配备离心风机1台:4-72No3.6A,2 900 r/min,3 kW。

4 小结

钢板烘后仓的技术改造是配合此新型烘干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普通钢板仓投资增加有限,功效却十分显著,特别适合产粮地区使用,可以从源头上多快好省地把控好粮食质量。

Technical Renovation to Traditional Steel Bin used in Grain Buffer Storage from Dryer to Suit Dryeration Process

Yang Zhaohui
(Beijing Bo Hui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Beijing 100053,China)

Based on an international industry article,this paper suggested an engineering re-design to traditional steel bin used as buffer storage for dried grain from a grain dryer. New design of steel silo enhances the insulation performance,increasing the ventilation facilities,with the adjustment of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he dryer,can achiev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grain drying capacity of the dryer,improve drying machine efficiency and fuel utilization rate,grain quality improvement after drying.

Grain dryer; Steel bin; Aeration; Dried grain quality; Grain breakage

TS210.3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04.014

杨朝晖,毕业于中州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先后工作于国内贸易部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北京粮食工程设计院、FWS工业项目公司(加拿大)和北京智博慧建筑设计院。

猜你喜欢
烘干机设计院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Laundry1 in the U.S. 在美国洗衣服
浅谈民用建筑通风空调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自动足部烘干机的设计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立筒仓通风效果的探索
如何选购粮食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