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下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兴起原因浅析

2016-02-22 00:44杜勇清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真人秀

杜勇清

摘  要: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的兴起,反映强化了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社会主流文化范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媒介,电视不是独立产生和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电视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范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所处的特定文化语境的分析,对其兴起的原因作一探讨。

关键词:文化语境;电视婚恋;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19-02

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是在2000年真人秀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过程中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类型之一。一方面,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的兴起,既反映又强化了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社会主流文化范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媒介,电视在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文化表现都不是独立产生和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电视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范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符合某种文化范式,又加强或建构了某种文化范式。

事实上,媒介文化根植于社会文化语境之中。如今,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风生云起,本文笔者从此节目所处的特定文化语境分析其节目兴起的原因。

一、大众文化语境下隐私话题在大众媒介的蔓延成为趋势

大众文化兴与的传播与电视媒体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所涉及的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全球化的现代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为介质大批量生产和消费,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大众文化是反映工业化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日常生活、在社会大众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意义的生产和流通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当代大众广泛参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1]”

始自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随着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反映在文化上的是大众文化逐渐取代了精英文化,个体价值和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个人的个性,个人的自由被肯定,追求感官享受和欲望满足的大众文化逐渐向精英文化渗透,并逐步取代了精英文化的主流地位。

商品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大众文化产品是大众文化产业机构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最大的目的、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是衡量大众文化产品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以电视媒体为例,作为大众文化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所生产的产品——电视节目能不能吸引大多数受众的眼球即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成为量化节目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

通过媒介普及和流行起来的大众文化,必然会对媒介文化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媒介对自身的重新定位,从过去的意识形态喉舌功能,转变为既有意识形态喉舌功能又有娱乐功能。大众文化的特质和影响使得大众审美情趣发生了转变。“大众文化的日常生活性打破了往昔文化中的单一性的‘英雄叙事或‘辉煌叙事的格局,而构建‘平凡叙事模式,突出了寻常事、平常心的文化意义并在对这些日常性现象的叙事中表达了对大众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大众情感的关怀”[2]。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媒介游走于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两个领域,大众文化的兴起让人们开始热衷于扩大私密空间的领域,甚至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逾越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这显示出政治力量之外的市民力量在原来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开拓出自己的空间,是市民社会形成的标志之一。婚恋交友真人秀是传媒去精英化走向世俗化的表现。婚恋交友真人秀将个人私密空间无限化扩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出现的大众媒介的私人空间,是无限度地放大。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非诚勿扰》将真人秀的元素植入到婚恋交友节目形态中,大众文化将个人的个性、表达的自由赋予合法化的权利,这使得早期节目中,节目制作单位默许嘉宾的出位言论以吸引眼球,成为了节目定位的必然选择。

二、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趋利媒体

媒介文化的变迁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界定社会形态,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文化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使人们倾向于把形而下的商品和物质而不是形而上的精神超越视为生活中值得追求的东西,并以此来定义自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沉溺于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忽视灵魂的救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使享乐主义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蔓延,淡化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2]”

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生产扩张,消费空间扩大,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显著增长,以消费文化为潮流的时代悄然来临。

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与消费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我国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日益明显:传媒与消费的结盟已经开始,使传媒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日益凸显;传媒生产的消费意识日益增强,对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可售卖性”的关注日益增多,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化现象日益显现。[2]”这表现在传媒运营自觉地使用市场驱动力模式:在媒介内容制作上,按照眼球经济原则,追求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双赢;在媒介运作上实现低成本高产出高利润的投资回报率。“市场化的中国传媒围绕着利润旋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使传媒一方面把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摆在了首位,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传播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风险成本)的算计,从而使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成为市场性传媒的普遍追求。[2]”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全球化,在此背景下,以低成本、无脚本、不需要耗费巨资雇佣专业演员的真人秀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更新换代的首选。

在电视产业发达、成熟的欧美各国,电视产业的对外输出模式从内容输出逐渐转变为节目形式输出。电视节目类型创新一直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短板,由于制度缺陷,我国电视产业在新节目类型的开发、创新上,一是缺乏资金支持,二是缺乏融通电视市场运作和媒介传播规律的专业人才,三来缺乏对新节目开发失败后承担后果的能力。多重因素作用下,引进国外成熟的、经过收视市场和广告市场检验的、受到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是我国电视节目创新和改革的主要途径。

从节目内容生产上来看,消费文化语境下,“由于商品生产数量和消费空间的相对饱和,人们为了寻求更加新鲜的消费体验和经济增长点,纷纷将目光投向更为开阔的消费领域——任何原来不属于消费和不能消费的资源,包括人的情感、梦想、欲望、生存状态乃至人际关系统统进入消费领域。[3]”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婚恋交友这些在传统文化中最为私密的话题,也结合了真人秀的表现形式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话题。

《非诚勿扰》的节目制片人王刚曾在采访中表示,节目的定位是要反映现代青年人的价值观。“其他节目走的还是综艺类的老路子,玩玩游戏,聊聊天。《非诚勿扰》是真人秀。” “所以它不能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男女关系,它是撕破脸的、夸张的社会漫画”[4]。

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节目成为了媒介商品,市场需求是节目形态创新、改进和发展的驱动力。消费文化语境下应运而生的婚恋交友真人秀的商品属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如何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在眼球经济中拔得头筹,实现盈利是节目最主要的诉求。婚恋交友真人秀的趋利性决定了在节目策划理念上的“受众需要”为最终导向。

受众面对大众传媒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按照自己的偏爱和所需选择媒介内容。追求新奇、刺激、窥探隐私、游戏、冒险、探求真相是人的天性,在制度社会中,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不断被规制化的过程,现实中纷繁复杂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人的诸多天性被捆绑抑制。“电视节目的狂欢因素可以回避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压抑,并使得权力关系暂时隐退。”真人秀“以最直接、浅显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娱乐,消解观众无处无时不置身于其中的各种虚假屏障,并且为其释放精神压力、缓解生活苦闷提供了宣泄平台”[5]。

参考文献:

[1] 陈华明.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

[2] 徐小立.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6.

[3] 蒋原伦.媒介文化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中国电视进入相亲交友年 真人秀及辣评受捧.新文化网:http://news.xwhb.com/news/system/2010/04/27/010112339_02.shtml.

[5] 蒋原伦.媒介文化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意义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