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2-24 17:53尤凤芝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办事处
现代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角斑病叶斑病叶脉

尤凤芝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办事处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尤凤芝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黄点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

一、分布与危害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05年以来,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

该病害可侵染茎、叶、花和果实,主要为害叶部,形成枯斑,之后迅速发展,病斑连片,叶片干枯,引起植株早衰,提前拉秧。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100%。

二、发病症状

黄瓜棒孢叶斑病主要为害叶部,中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下扩展,而幼龄叶片发病较轻。被害叶片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差异很大,可分为大型斑、小型斑和角状斑3种类型,高温高湿、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斑型病斑;低温低湿时发病初期的黄瓜新叶上多表现为小型斑。

1.小型斑

发病初期开始,先是淡黄色的小点,中间灰白色,略凸陷,逐步发展,小黄点颜色逐步加深,叶背面,可见水浸状的小点,之后开始严重,病斑进一步加深。叶片背面与叶片正面病斑大小相同,也为黄色小圆斑,中间灰白色,病部稍隆起逐渐扩展布满整个叶片。形成褐色坏死,后期,病斑会连成片同时也出现少量受叶脉限制的角状病斑,易与黄瓜霜霉病及角斑病相混淆,后期,病斑连成一片不受叶脉限制,可以盖住叶脉,靶斑病,叶背面是几乎没有黑色霉层,靶斑病,对光有黄色晕圈。靶斑病,发病速度特别快,用药不及时直接就是从下向上蔓延,新叶也是发生,有的叫赶尖。这个就是后期枯死的症状。

靶斑病可以与霜霉病等其他病害混合发生。

(1)靶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区别。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斑近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比霜霉病的病斑小,病叶易老化变脆,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

黄瓜霜霉病:病斑嫩叶成黄褐色水浸状,尤其在早晨空气湿度大时会更加明显,发病中后期叶背出现黑色霉状物。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多成多角形,霜霉病的斑较细菌性角斑病大,扩散蔓延快,后期病斑会连成一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霜霉病的浅,呈灰白色,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多角形斑,病斑较薄,后期易开裂形成穿孔,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叶背常有白色菌脓,这点区别于霜霉病。

(2)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区别。黄瓜棒孢叶斑病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3)靶斑病与霜霉病区别。靶斑病病斑枯死,叶片正、反两面病斑大小相同且均可产生灰褐色霉层,且病健交界处明显;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模糊,叶片背面病健交界清晰,背面生有黑色霉层,发病后期湿度大时可在叶正面出现少量霉层。

2.大型斑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为黄色圆形病斑,背面病斑水渍状,后期病斑呈圆形大斑,中央灰白色,外围褐色,部分病斑呈轮纹状,易与炭疽病相混淆,同时在发病叶片上也可出现小型斑及受叶脉限制的角状病斑。

黄瓜炭疽病:植株叶片受害后,叶片上有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黄色,具不明显的轮纹。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病斑的发展不受叶脉所限,且病斑相对大,与别的叶斑病具有明显的区别。

三、病原及寄主范围

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Curt.)Wei],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该病原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寄主真菌,可为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还能为害木薯、烟草、葡萄、桉树以及一些观赏植物,使寄主叶片产生病斑或叶缘坏死,但难以侵染芹菜、水萝卜、烟草、苦瓜等,目前报道较多的为该病菌对橡胶、芝麻、大豆、黄瓜、番茄的侵染。因此,多主棒孢霉不仅是保护地两大重要作物番茄和黄瓜的致病菌,该菌也是多种蔬菜潜在的致病菌,随着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要严密监测该菌的传播蔓延。

四、病害田间发病条件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30℃,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因此,多主棒孢菌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和蔓延。

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都会加重病害程度,昼夜温差越大病菌繁殖越快。另外,施用过量氮肥,造成植株徒长或多年连作,均有利于发病。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多雨、凉夏时发病多,秋季延后栽培时应加注意。

此外,带菌的种子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五、黄瓜棒孢叶斑病综合防治

1.首先从农业措施入手,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2.在上茬黄瓜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利用硫磺熏蒸消毒,以减轻下茬黄瓜初侵染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热消毒处理消灭种子表面所带病菌,因为该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时间为10分钟,以此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也可根据该病原菌喜温好湿的特性,通过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减少结露机会等生态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菌扩展的温、湿条件,能有效控制该病的为害。

4.在进行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的同时结合化学防治,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感染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

5.发病初期可及时施用以下药剂,如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次,连喷3次。由于多主棒孢菌菌株极易变异,易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研究发现同一化学药剂,连续喷施3次以上的黄瓜大棚中病原菌多主棒孢菌的抗药性出现几率显著增加。因此,在棒孢叶斑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并且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这样才可能达到抑制抗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6.防治黄瓜靶斑病药剂一般由以下几种组成。首先是苯醚甲环唑(或者氟硅唑、戊唑醇、咪鲜胺等)甲基硫菌灵(俗称:甲基托布津、甲托)有机的铜制剂(如噻菌铜、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任意一样霜霉药(最好是内吸性强的,如甲霜灵,或者烯酰吗啉、氟吗啉等)

以上药剂都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其中甲基硫菌灵的用量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每喷雾器30克到50克,自己灵活掌握。

平时预防的时候,可以选用以上药剂,将药量降低作为预防,还可以选用甲基硫菌灵50克加80%代森锰锌50克,然后加点有机铜制剂,也可以加点常规的打斑点类的药或者咪鲜胺等。

猜你喜欢
角斑病叶斑病叶脉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最美叶脉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蒙宥百:流翔高钙来了,角斑病奇迹般的走了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12%松脂酸铜悬浮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效果初报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我是一片叶子
PF7-5对烟草角斑病的室内及大田防治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