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粮食生产现状、做法及存在问题对策

2016-02-24 09:49韩晓雅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嘉祥县粮食生产做法

韩晓雅

摘 要:山东省嘉祥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大宗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1万hm2。通过采取行政、政策、科技等有效措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曾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该文介绍了嘉祥县粮食生产现状、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制约粮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做法;对策;嘉祥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44-02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全县总人口87万,辖12镇1乡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714个行政村,总面积960km2,耕地面积6.7万hm2。嘉祥是一个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曾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1 嘉祥县粮食生产现状

嘉祥县种植粮食作物常年稳定在11万hm2,其中,小麦5.3万hm2、玉米4.1万hm2、大豆0.8万hm2、水稻0.4万hm2。小麦平均单产7 224.0kg/hm2,总产38.3万t;玉米平均单产8 259.0kg/hm2,总产33.9万t;大豆平均单产2 857.5kg/hm2、总产2.3万t;水稻平均单产9 475.5kg/hm2,总产3.8万t。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实施农业部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6个,面积2.6万hm2;实施山东省粮食(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3个,建设面积2.0万hm2。2015年高产创建示范田内小麦、玉米每hm2分别达8 353.5kg、8 809.5kg,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辐射带动下,全县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7 618.5kg、8 289.0kg,粮食总产突破80.0万t,实现粮食产量连续14a增产,进一步奠定了嘉祥县产粮大县的地位。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加强行政指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 嘉祥县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坚持政府强力推动不动摇。牢牢把握“穩定面积、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总产”的工作思路,把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体内容。近年来,嘉祥县委、县政府围绕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每年都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生产特别是加强粮食生产的工作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嘉祥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实施方案》,把粮食生产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暨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2.2 实施政策扶持,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 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把发挥政策、项目、资金在粮食生产中的扶持作用,作为拉动粮食发展的重要措施。全面落实农业耕地地力保护、小麦统一供种、农机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强农惠农项目,2015年全县落实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1.4亿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做好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大方”建设,利用高产创建平台,整合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2.8亿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同时制定了《嘉祥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双百”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嘉祥粮食生产的发展。

2.3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配套关键技术 嘉祥县始终把提高科技贡献率作为带动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积极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按照“健全县级、强化乡级、突破村级”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帮扶网络。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跟我学种田、农业直通车等专题栏目。同时,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等项目,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生产现场会、巡回技术报告、印发技术明白纸等进行多层次、全覆盖技术培训。组织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重点推广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精量播种、“一防双减”、“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秸秆还田等关键高产栽培技术。截至2015年底,全县关键生产环节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

2.4 借助“种子企业+”,实现粮食生产共赢 在粮食生产中,实施“种子企业+”合作模式。嘉祥县是种业大县,全县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作物种子企业11家,其中,山东圣丰种业注册资金1亿元、山东祥丰种业公司注册资金3 000万元。县内小麦、大豆、玉米种子繁育田面积达到1.3万hm2,种子生产量8.1万t。通过“种子企业+合作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户”联合发展模式,实现各方共赢。种子企业在种子基地推广繁育自己的优良品种,专业合作组织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收获”,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剩余劳动力给种子企业、服务组织打工挣取劳务费。为保证“种子企业+”模式的有效运行,建立长效机制,种子企业和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分别签订种植服务、良种回收合同,实施“订单农业”,保障各方利益。比如,繁育的小麦种子,种子企业的收购价格一般比当年同期市场价格高出0.32元/kg,按照2015年小麦单产7 618.5kg/hm2计算,能多收入2 437.9元/hm2。借助“种子企业+”模式的推广,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有效解决了销售难、缺服务、种粮效益低的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

3 制約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3.1 农民种粮热情降低 连续多年粮食增产增收之后,粮食单产增长困难加大,粮食产量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农业丰产丰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受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影响,引起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抵消了一部分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减免税和其他政策效力,再加上粮食价格偏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造成种粮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没能真正改变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局面,影响了粮食稳产高产。

3.3 技术装备陈旧落后 传统种植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产栽培先进技术还没有真正得到推广普及,农业装备落后,机械化作业水平偏低,专业化服务组织力量薄弱,大型植保机械作业面积偏小,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满足不了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文化方面的需要。

4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落实农业耕地地力保护、政策性农业保险、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扶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社会化经营主体。加大各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落实农业项目配套资金,不断提高农民积极性。二是强化科技培训,加快先进技术的普及率。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粮农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切实提高粮农收益。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努力使每个村都有一批农业科技骨干、种粮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加快一增四改、一防双减、一喷三防、宽幅精播、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三是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小农水、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等项目,扩大良种繁育基地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抓好水利重点工程、节水灌溉等建设,力争把农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加快气象灾害监测和病虫害预测预警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气象和重大病虫害等灾害防御体系,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四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鼓励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集中,成方连片推广配套集成先进技术,实行机械化作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种植收益,逐步走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嘉祥县粮食生产做法
嘉祥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嘉祥县种羊场成首批“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
嘉祥县种羊场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嘉祥县2011年流腮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