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闹花灯

2016-02-25 11:18王彦徐连年
读者欣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灯节县太爷乾隆帝

王彦++徐连年

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习俗,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的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元宵灯节的起源

关于元宵节赏灯的起源说法版本很多。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己却没有什么职位,只有在某位神仙出游时他帮忙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了,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点灯笼的习俗。

还有一个传说,清代雍正年间河北省有一个老人,心灵手巧,酷爱民间工艺,有一套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他都要做几对鲜艳夺目的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为新春佳节增添祥和、喜庆的气氛,每年都会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有一年老人做了几对灯笼到藁城集市上来卖,恰巧被游集散心的县太爷看见了,便把所有灯笼都买下,挂在府邸整日观赏。这些灯笼做工别致,县太爷将之视为珍品,爱不释手。这年又到了向皇上进贡的日子,县太爷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来取悦皇上,有人建议他送几对灯笼试试。县太爷虽有点舍不得,但为讨好皇上只得忍痛割爱。结果,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重赏藁城知县,并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外到处挂上了这种大红的屯头灯笼。河北灯笼也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现在的“宫灯”。

而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正月十四,止于正月十八,更为兴盛。宋代还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明永乐七年(1409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了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为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九,虽改为7天,但是盛况不减。而实际上宫廷里的灯期更长,据清代夏仁虎的宫词《上灯》篇讲,“祀灶才过已上灯”,据此推算,从腊月二十四上灯,到正月十八出灯,灯期前后长达21天。

明清元宵灯节的宫俗

明代上元节,自正月初九之后,宫中人便要逛灯市买灯、吃元宵。内臣及家眷均穿灯景补子和蟒衣。宫外的灯市至正月十六更繁盛,各地节货均汇聚于此。当时,著名的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灯市长二里,白天是市场,夜晚张灯火。闽粤海外的珍异、三代六朝的古董、四民穿着的服饰、老少皆喜的食品,一应俱全,所谓“日市开场,货随类分”。入夜便开始张灯结彩,齐奏鼓乐,燃放烟火。一些贵族富豪还临时租用街楼,好让全家人观灯。当时甚至出现了“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阖城溢郭,旁流百尘”的热闹场面。

宫中一般在午门上设宴,款待高官贵人,门前安“鳌山灯”、扎烟火、设置各种彩灯,允许勋戚及家属民众前往观看。另外,每年从腊月二十四起,每天白天在乾清宫丹陛上放花炮,除大风天会暂停,一直要放到正月十七。凡皇帝升宝座、回宫都要大放花炮。

到了清初,灯市盛况不再。这是因为清军进北京,只准旗人居住内城,把汉人都赶到了前三门外,于是,东华门外的灯市移到了前门外的灵佑宫与广安门内的慈仁寺,至今东华门外只保留了灯市口的旧名。

清代继承了前朝上元节观灯、吃元宵的习俗。宫中悬挂各式宫灯,而且乾隆帝每到灯节必写灯词,或四首或八首,并有玩冰灯的游戏。有诗云:“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着杓。”

清宫沿袭明代旧制,自腊月二十四在乾清宫丹陛上安设万寿灯两座,丹陛下安设天灯两座。万寿灯旁还悬挂自明代传下来的万寿宝联16副,每副两面均有用金线绣制的联句。天灯自安设之日为始,每晚上灯,至二月初三出灯之日为止。万寿灯自安设之日为始每日升联,直至除夕这天,皇上至保和殿进宴时,总管内务府大臣率员役撤联换灯,并安设乾清宫两廊及甬道石栏上的灯。凡元旦、正月十一、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点灯,到正月十八撤灯。自乾隆帝八十大寿始,每年在宁寿宫皇极殿丹陛上下悬挂万寿灯、天灯,并挂万寿宝联。

乾清宫使用的联句是明代宫廷留下来的,乃是佳节应景之物。而皇极殿悬挂的联句则是由清内廷翰臣彭元瑞撰写,内容记载了乾隆帝执政以来如平定西域、扫平大小金川、编辑《四库全书》、定礼乐等功绩,更多的是为歌颂乾隆帝的功德。

上元节除在宫中放灯,御园中同样放灯收灯,并大放烟火,演出歌舞、百戏,赐食、观剧。至乾隆年间,改为上元节前一天,在乾清宫筵宴近支宗藩,观鳌山灯火。上元节当天,皇帝率领宫眷至御园圆明园的同乐园看连台戏,下午三四时许到该园地势空旷的“山高水长”楼观看相扑、马戏、爬杆、罗汉堆塔、舞灯、放烟火等表演,其中舞灯和烟火表演最为壮观。舞灯的人分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变换排列阵形,变换出几十种不同的类似“太平万岁”、“万寿无疆”这样的吉语阵形。几千人动作一致,整齐划一,游走变化,也只有皇家的表演才能有如此气势。放烟火从清晨就开始了,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圆明园宫门内,正月十五放和盒已成定例。和盒就是烟火盒子,燃放时挂在高架上,一盒3层,第一层放完现出“天下太平”4个字;第二层放完盒中飞出鸽雀,取放生之意;第三层放完,有4个小童边击鼓边扭秧歌,甚是热闹。上元晚间,宫中有赐食浮元子的习俗。档案记载,上元节之夜,在宫中,甚至在南巡过程中,行宫的晚膳中都有应节小吃“元宵”。上元节后一日还要钦点大臣在圆明园同乐园听戏、赐宴、赐玉如意等礼物。

猜你喜欢
灯节县太爷乾隆帝
灯节
竿灯节(环球360°)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巧对县官赢百金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舞动奇鸡”
小辣椒
小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