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兴平市农村食品安全的调查与思考

2016-02-26 05:02杨岍中共兴平市委党校陕西兴平7131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食品安全

杨岍(中共兴平市委党校 陕西兴平 713100)



对兴平市农村食品安全的调查与思考

杨岍(中共兴平市委党校陕西兴平713100)

摘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讲到“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健康权益的极大关怀。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案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市虽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本人作为党校的理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对这方面的思考形成文章,希望对我市农村食品安全有所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兴平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2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讲到“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健康权益的极大关怀。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案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农村食品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市虽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关注民意,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一、兴平市食品安全现状

截止2015年12月,我市获证食品加工企业53家,获证加工小作坊130家,食品经营户1000余家,其中大型超市30家,餐饮企业808户,其中大型43户,中型55户,小型710户。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重点突出、标本兼治、全面规范”的原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全面推进,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市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但农村食品安全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农村群众消费管观念落后,防范意识薄弱

一是“有贱的不买贵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习俗的存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其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便宜”价格,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质量问题,因此,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量多就选择什么食品,即使再安全的食品他们也不予考虑。

二是农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民群众识别假劣食品能力不高,造成假劣食品有生存空间。在购买到不合格食品,自身健康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抱着只要吃了不生病或吃不死人就算了的思想而放弃维权。同时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握不准,给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而散,从业人员依法诚信自律观念淡薄

一是食品生产经营呈现“低、小、散、多”的状态。我市农村食品加工企业32余家,食品经营企业470余家,餐饮单位230余户;另外,集贸市场、饮食摊点、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等场所,大多为不足5人的小作坊,从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意识淡薄,不固定,流动性大,较为隐蔽,形成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庞大群体。

二是管理较为混乱。因为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加工小作坊多,单位企业难以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导致企业存在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甚至偷工减料,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经营业主的索票索证意识不强,销售台账等基本制度执行不力。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差。表现为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计量器具、无记录,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3.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滞后

一是监管存在“盲点”。在农村由于其偏僻性和隐蔽性成了很多不法分子首选的地段,他们利用监管人员不易找到,在食品中掺假掺杂从而达到他们谋取利润的目的。

二是监管力量有限。2015年我市投资150万元,在各镇办建立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将预防关口前移,监管重心下移,推行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实行农村家宴申报制,对农村厨师进行登记,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等举措,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但安全检验能力不足,执法举措有限等因素影响了监管的效果。

三是检测设施不足或相对落后。对于大多数监管人员,仅仅以包装标识、有效期、保质期等方面凭眼观、手摸做以感性判断,对需要国家法定检验机构鉴定的商品质量指标无从下手,对基层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三、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建立起分级、分线、分项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制,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镇办监管所)、镇(办)和村的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打假治劣责任逐级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要严格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散装食品标签标示制度;在农村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严格审查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宣传指导,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培育放心店,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使其严把食品进货关、储存关、销售关,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依法守信经营。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要在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上下功夫,各部门、各镇办监管所要创新监管措施,搞好工作衔接,做到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覆盖;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针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品种和重点时段,全面强化各环节的检查监督与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行为,促进食品生产标准化,市场流通规范化,餐饮消费安全化,监管工作制度化,全面提升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在农村要编制好“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网”、“食品安全监测网”和“食品安全监管情报网”,充分发挥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的作用,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日报制度,切实承担起全市农村的食品安全信息报送,使

农村食品市场得到有效监管。

三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增强应对食品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建立健全市、镇、村(居)委会三级食品监管机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办事机构、人员及职责。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分析、信息报告、指挥决策、调查处置、协调联动、总结评估、责任追究等机制,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报告、早救治、早处理,迅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媒体,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受理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和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举报奖励力度,积极完善举报奖励办法,落实兑现举报奖励资金,鼓励群众积极发现、举报违法案件线索,使不法分子无处藏身,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让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在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宣传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加大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帮助从业者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了解科学的生产知识,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广大农民重点宣传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做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基本安全知识,自觉抵制有害物质的投入,按标准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物质,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食品安全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