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杰:重绘中国人的生活图景

2016-02-26 19:12朱善杰
南风窗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文化

朱善杰

2016年02月02日,广州火车站旅客滞留5万人,无人机从高空航拍的广州火车站全景。

在假期里,我调查了社会上一些不同的人群。结果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人们将会特别看重个人的日常生活。

那么,何谓日常生活?表面上看,就是吃喝拉撒过日子。但其背后,紧密联系的是一种文化。因此,怎么过日子和过什么样的日子,其实不仅与政治经济分不开,而且也是在受着一整套的文化制约的。

在当下社会中占支配性地位的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人们对各自生活的想象与选择,抽象地说,规约着个人对生活世界的建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观望文化已悄然形成

时至今日,不难发现,以观望为主要内容和显著特点的社会文化已经形成,只是,它是悄悄地围拢而来,并迅速成形,没有让人提前明显地感知到罢了。这种文化,酝酿于过去的两三年中,在目前已清晰可见,且有逐渐在社会上占据一定的支配性地位的势头。

该种文化的首要表征就是消极沉闷。人们产生消极沉闷的文化心理的主要引擎是工作。最近两三年,随着强力反腐和经济发展领域里出现的新常态,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导致了个人生活中的政治和经济部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于现实状况里,而且体现在人们的心理预期中;不仅明显影响了政治经济领域的从业者,也传导到了普通民众那儿。

我举几个例子。

张先生30岁就做了某市直机关的团委书记,当时被称为当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不仅别人将其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而且自己也对现状非常满意,并期待着将来在仕途上能有更大的发展。但这两年,“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先前提拔他的人被打掉后,自己虽没出啥问题,但工作中的阻力明显增多,也感到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升职无望,于是惶恐、失望和沉闷的情绪就占据了他的心理空间。

在经过半年的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现职,应聘一个企业的副经理。虽然一切从头开始,肩上的担子也很重,但换得数倍于先前的收入和心理的轻松愉悦,也一扫曾经满脸僵硬的愁容。

杨先生是一个县级市的事业单位的科员。其单位职工在不久前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求退还2012年底发的一笔奖金,每人的数额不一样,他的是两万多元。他和同事们对此意见很大,但又敢怒不敢言,最终导致心里面郁闷和工作上消极怠工。最近单位拟提拔他为办公室主任,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单位的政治文化生态,他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培养和关心。

企业又如何呢?庞小姐于2014年7月研究生毕业,才进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了一年多,就被其沉闷的气氛所憋得受不了了,原本还想忍一忍,趁着年轻干一番事业,但现在领导又突然换了,感觉自己继续待下去不仅升职无望,而且还要忍受低过自己预期很多的工资,更严重的是担心精神会在这种沉闷的职场文化中崩溃,最后她痛下决心,果断辞职,开始自己创业。

再看看服务业。今年1月23日和24日,上海经历了所谓的“世纪寒潮”,一位友人家的水管被冻住了,吃喝拉撒都要出去解决,可天又极冷,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人。他找到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两手一摊,脱口而出,“没办法,只能坐等天暖,自然解冻”。他多次打供水热线,都是不通,数次打开电脑,但政府网站一直上不了。最后,他只剩下了一句感慨:“号称最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已怠工至此!”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也被传染地带入了怠工模式:寒潮过后,既无心认真上班,更无力打理家庭生活。

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方面发生的变化,已通过“工作”这个中介,波及到日常生活。这种职场文化氛围,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还会撼动人们的精神世界。于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状态就会或多或少被这种消极沉闷的气氛所影响。

在消极沉闷的文化状况下,人们也就不愿做什么,也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就常常出现消极怠工,努力把自己从社会中抽离出来,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之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

次要表征是被动和彷徨。经济下行,个人收入增幅相对不大,下岗失业的威胁骤然增加,职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房价和物价上涨的速度还看不见减慢的迹象。在此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了很多的“被”字,其大不同于先前就出现并一直存在的被买房、被结婚、被过度医疗、被雾霾等,这次主要表现为心太累了,不知该如何面对未来,心里充满了一种彷徨于无地的焦虑。这是人处于一种“栓”且“漂”的文化状态。

刘先生是一个地级市的国有铁矿的工人,40岁不到的样子,在基础建设和房地产走热的这些年,他的工作是令人羡慕的,自己对收入和生活是基本满意的。可是,在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随着地方政府实施淘汰煤炭、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政策,他所在的铁矿进入停产阶段,大多数工人下岗,他目前处于半下岗状态,三五天才去上一次班。

这导致他心里充满了迷惘和彷徨:立即申请下岗再就业吧,一是铁矿还没有完全关停,还挽留了一部分老人在维护设备。二是多年了,他对这企业有感情。三是到了这个年纪了,在当地再找工作也不很容易;但就这样耗着吧,工资只发平时的40%,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要吃、要穿、要学费。

我问他:“2016打算怎么办?”他说:“先等等看。”我说:“谁能保证你这一等不是一年?何况最后等来的还有可能是铁矿全面关门呢?”他说:“这是我最担心的。”说完,一脸的茫然,赶紧点燃一支烟,并不忘递给我一支。

能看出来,他在等待企业的起死回生,希望在送走了一个房地产、钢铁行业的“黄金十年”后,还能再迎来一个“白银十年”。可是,他也清醒地了解,2016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脚步只会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将继续放缓。目前,他在心理上,正处于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也许,等他幻想的一切彻底绝望了,他才能缓过神来,做个了断,放弃过去,规划未来。

这种被动和彷徨,也就直接造成了很多人选择和保持了观望的文化心理,他们一时间不敢迈步,更不敢迈大了步,还何谈什么主动冒险和果断抉择呢。至于社会事务和公共议题,也就更难以刺激其去主动介入和积极担当了。这种人的口头禅就是经典的“看看再说”了。观望是因前途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沉淀着消极沉闷,也充满了迷惘焦虑和彷徨,但还保留着希望和等待的力量。

退回日常生活保存自我

但能量又都是守恒的。同时,人们对过好日子的冲动,对未来幸福的追求,是不可遏制的。当人们在对社会持有观望的文化心理后,就会自然而然把注意力地转移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中来:人们开始劝说自己,尽量只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不再当作个体生命的一部分,减少了一份事业心和执著心;不再愿意关注公共领域里发生的事情,不再对社会的宏大叙事感兴趣。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且注重生活内容的安排,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养生、饮食、健康等成为了时下大众最为关心的议题;更多在意个体的内心感受,开始反省自我,注意倾听内心的声音,希望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生活,比如不愿意受别人打扰,喜欢安静,喜欢宅,喜欢自助游等。

这种向日常生活和个体价值撤退的趋势和特点,2016年中,在全社会可能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应首先表现在人们热衷沉溺于城市式居家生活,“恋家”情结与现象会日趋严重。很多人努力工作,不断挣钱,为的就是拥有一套由属于自己的产权房而构成的家,而不是别的;买了房子以后,精心装修,尽量把房间里布置得温馨舒适一些;住进去以后,喜欢在室内养花草,喜欢过足不出户的生活,习惯于宅的日子,喜欢网购,喜欢叫外卖,也喜欢出门时开车。

由此,人们开始主动迈进了一个只扫一屋而不扫天下的时代,一时间感觉国家、社会、改革、市场等词都太大了,也有陌生感,与自己相隔很远,不再是属于自己范畴的事情,全然没有了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样子。这不同于1980年代热衷于文学、思想和改革的时代,也不同于1990年代热衷于关心市场经济和辩论姓社姓资的盛况,还不同于新世纪初关心政治改革和讨论爱国主义及国家认同的情形。

其次表现在人们不再关心和逃避参加大的集体和公共活动,而是注重小环境、小圈子的交流。当然,会有线下的朋友见面、聚会等,而更多的是线上的交流,主要表现为用微信聊天,在朋友圈里传图片,发状态,晒事情,晒活动,晒旅游等。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熟悉的小环境里,人们努力建立和精心维护人际关系,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整理自己的生活状态,自得其乐,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在很多人,微信都是24小时在线的。眼睛离开手机不能超过半个小时,一般一会儿就要看一下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一段时间没有微信信息出现,就显得焦躁不安,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似的。

再次表现为人们空前热衷于消费,尤其是新形式的消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工作关系而很忙很累,也很紧张,甚至很疲惫,就希望在娱乐尤其是消费中得到压力释放和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娱乐业日趋发展壮大,门类分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

网购,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建构了现代生活的内涵,因为它已不仅包括了一种生活的内容和选择,还体现了一种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年轻人中,几乎不存在没有网购经历的,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好意思在同龄人面前说。

这直接催生了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快递所带来的服务性的文化,成了城市的一道温馨而亮丽的风景线;收快递,成为人们必须的日常生活内容之一。如果几天无快递,就好像没有生活过似的,也好像缺了点什么一样。这样,快递就化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崭新的、特别的文化符号。

又次表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维护核心家庭的利益和建构核心家庭的价值。一切除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以外的亲情,几乎都会被逐渐疏远。一般地人们不再会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去理直气壮地忽视与父母尤其是孩子的感情,也就顺便把亲情以外的东西都视为浮云。

上面提到的刘先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好也不坏”。他利用这段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机会天天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孩子作业,看上去倒也是一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样子。

我在访谈一个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老板时,问他生意怎么样?他说:“目前,在这个城市,整个行业都不景气,我这企业也很难做,房子不好卖,地价却很贵。”但当问他接下来怎么打算,他的回答多少让我有些吃惊:“都不知有多少年了,我就一直在没日没夜地工作啊,工作,太缺少个人生活,父亲去世前,也没能在病床前伺候,接下来我要把这份亲情的亏欠弥补在母亲身上,多多亲自陪伴和照顾她。”

最后表现在人们注重自我和“打扫”心灵。人们重新发现自我的独一无二性、重要性和个体价值,变得珍惜当下,珍爱自己,尽最大努力对得起自己,学会鼓励自己,犒劳自己,不为难自己,放过自己。目前没有机会不要紧,先观望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为未来准备力量,拼的不是人生的厚度,而是人生的长度,等等。因此,不再会像过去那样太注重外部因素并让其困扰自己的心灵。

注重生活内容的后果之一,就是生活中的物品不断增多,而人们在工作中很累,在回归生活以后就想讲究快捷、方便和轻松。那么,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和旧物,就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生活能力;而如何减轻心理压力,放松心灵,也成为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接下来,人们将会努力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个体的需要,寻找和建构一种自主性的生活。这不仅会贯穿于整个2016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人生再出发

上述这种回归个体的日常生活和找回自我的时代现象,向房间中退、向小圈子内退、向消费领域退、向情感里退、向心灵深处退的崭新生活特征,体现了当下人们做出的一种再出发的人生态度与选择。因为,它与此前人们对人生所持有的态度和选择有了较大改变。

当然,这也要求每一个个体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决断,并发挥各人的想象力,打开自由的空间,重绘我们生活的图景。在这种图景中,也许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呼唤的:“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猜你喜欢
生活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