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2016-03-01 15:04陈杏梅
现代金融 2016年9期
关键词:无锡网点三农

□陈杏梅

当好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陈杏梅

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行的重要职责,是农行的优势和特色。本文结合无锡分行实际,探讨发达地区农行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

一、无锡地区“三农”特色和基本情况

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重镇,无锡市工业、服务业发达,第一产业占比一直较低,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为1.6∶49.3∶49.1,远远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三农”在无锡呈现出“三少”的现状特点,即:耕地少、农民少、农业占比少。近几年来,无锡市提出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集中”方针(即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约化、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使无锡农村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经济结构、分配制度、增长方式和管理制度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较好实现了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农业产出效益、装备水平、规模经营、新兴产业发展和休闲旅游农业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实现了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产业的形态质量、功能效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日益向现代农业转变,培育了生物农业、感知农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了一批特色品牌,建成了规模以上农业园区150多个,总面积超过47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79%,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达78%,农机化水平达78%,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面积比重超过75%。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全市村均年收入超700万元,村级经济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农业科技园区”取得了国家级认定,现有654家家庭农场进行了注册登记,现代农业获得快速发展。在农民收入问题上,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万元,增速连续多年超越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省最小。无锡的“三农”正在呈现出“三多”的新特点,即生产上现代农业多、流通上科技联动多、服务上潜在需求多。

二、无锡分行坚持积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

如何在无锡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寻求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对于农行全面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巩固“三农”领域市场地位,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为此,无锡分行扎实抓好“三农”服务,围绕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理“顺”脉络,营造“三农”工作氛围。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两级领导班子“三农”联系点制度,调整充实“三农”业务营销和管理团队,全面推进事业分部建设,分行本部、县域支行各自加挂两级三农事业分部牌子。充分发挥三农金融分部管理委员会职能,推进“双十条”、“六单管理”等重大事项落实。以“强镇强行”创建为载体,对地处经济强镇,但存贷主体业务份额在当地“四行一社排名”非首位的55家网点,结合当地实际逐个分析成因,制定发展目标和进位计划,提升乡镇、县域网点市场竞争力。

二是做“优”口碑,大力扶持新型农业主体。针对无锡“三农”发展“三少三多”的现状,在乡镇网点建立“三农”流动客户经理服务团队,做好客户信息建档和产品宣传工作。加强村书记、村会计、优质农企带头人为主体的“三农”联络员队伍建设,提高村级经济和农村市场抢抓的精准性;加强与地方农委、农办的合作,充分了解区域内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农户贷款实现品种全覆盖(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户小额贷款、金农贷、农机购置农户贷款);开展“淘宝村”电子商务综合金融服务专项营销,助力企业线上销售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为葡萄种植农户上线“E农管家”。

三是打“响”品牌,倾力支持骨干农企及重大项目。强化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销,逐一分析摸排企业金融需求,量身定制营销合作方案,扩大业务合作份额;强化合作社法人贷款营销,加大对全市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支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改造等项目营销,对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和省级重点项目,建立项目营销目录库,实施挂牌营销、销号管理。

四是创“新”思维,有效拓宽三农服务路径。加快构建农村新型服务渠道体系,形成物理网点、自助银行、金穗惠农通工程和互联网金融“四位一体”的新型渠道体系,不断丰富“三农”服务产品。

三、发达地区行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

要深挖无锡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服务“三农”水平,提升农村市场占有率,在发展中解决县域贷款投放不足、信用风险控制压力大等问题。

一是始终把“做实”作为三农业务发展的核心要求。结合无锡区域特色,继续探索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继续从渠道搭建、资源配置、客户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更加有效的“三农”服务模式;继续把用新创新成果、服务成效、监管达标、政府和客户的评价作为检验标准,切实把“强三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是始终把做大“三农”有效投放作为首要工作。立足县域,加强与县域政府对接,结合当前国务院对于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调整,大力营销县域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水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和县域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增强话语权。加快推进在手储备项目运作,争取尽早审批、尽早投放。立足城区,瞄准现代蔬菜、瓜果培植企业,营销农林牧渔业贷款;瞄准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农用物资流通贷款、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瞄准化肥农药、农机生产企业,营销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立足企业,对全市1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进行摸排细分,结合企业经营动态,分析金融需求,不断细化授信方案,推进延伸服务和综合服务,挖掘投放潜力,推动县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立足农户,把“金农贷”投放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发挥“金农贷”产品优势,进一步细化客户营销档案,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销,拓宽客户覆盖面。以辖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农贸市场为依托,开展公私联动营销,重点营销其上下游客户和市场内部经营户,实现批量营销。立足创新,加快涉农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扩大“农机贷”开办支行和合作经销商范围,大力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民安家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新产品,创新推出面向青年农民的“青年农民创业贷”和以农业保单为追加担保的“保单贷”等产品,以创新驱动农户贷款增长。

三是始终把县域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作为重点任务。继续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固化县域行领导班子以及条线部门不良贷款管控责任,下达不良贷款余额管控目标,将县域行班子成员的奖励工资与资产质量挂钩,按季考核兑现,年终清算;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按照“清收到位、核销到位、批量转让到位、逾期欠息贷款化解到位”的要求,持续开展信用风险攻坚活动,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不断提升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坚持“降旧”与“控新”双管齐下,进一步健全县域行信用风险监管组织体系,配备专(兼)职监管人员,严把“贷前准入”与“贷后管理”关口,全面推广贷后管理分层分级监管落地,筑牢风险防控“篱笆”。

四是始终把网点和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之举。继续深入推进网点对公转型标准化导入,提升网点对公功能。以“强镇强行”创建为载体,组织“可比”网点不间断开展“比学赶超”竞赛活动,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发展氛围。持续深化对公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市分行、支行、网点“三级营销平台”梯次管理分工。启动无锡分行对公客户经理人才计划,制订并实施网点行长“营销精英俱乐部”、客户经理“青蓝计划”、国际业务“350工程”等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及业务培训,争取用2~3年时间培养一批营销能力强、业务技术精、管理水平高的对公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业务标兵、业务骨干的典型引领作用,推动“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加快预处理系统、超级柜台、自助发卡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加速基础性业务分流。持续推进劳动组合优化,尽快把富余的柜面人员充实到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营销岗位,充实“三农”营销队伍。

(作者系农业银行无锡分行行长)

猜你喜欢
无锡网点三农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无锡一棉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无锡公交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