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法对化学用语教学的作用

2016-03-01 15:11陈金花
关键词:化学用语加深理解朗读

陈金花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江苏苏州 215137)



朗读法对化学用语教学的作用

陈金花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江苏苏州 215137)

摘 要:根据苏州地区中考对化学用语的考察方法和力度,使部分一线教师对化学用语的教学产生了困惑,过度的背诵也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厌倦,也失去了化学的真正颜色。本文阐述了朗读法对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使化学用语名实结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和化学计算的理解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化学用语 朗读 加深理解 名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专用语言,也是打开化学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九年级的化学和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虽然标准中并没有提及化学用语教学的具体要求,但在物质的变化、构成物质的奥秘等板块中都要求能记住、书写、应用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在苏州市使用的沪教版教材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虽然没有独立的板块,但其重要性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的体校,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要求都很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中,各地都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察力度,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化学用语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历届中考中得分较低的学生,都是在化学用语的环节上失分较多,致使命题者本来认为送分的题目学生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分数,对均分和及格率的控制上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从事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老师都在不断探索关于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以为,朗读法不失为一种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朗读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记忆,且能够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含义

使用朗读法学习化学用语,可以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的重复朗读可使学生对化学符号的印象逐渐加深,从而使表层记忆变成为深层记忆。在学习化学用语时,先接触的是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然后是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是教材中安排的次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次序加以调整,即先读会并记忆元素符号和原子团,在记住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的基础上,再记忆化合价。以化合价作为基础,按单质、某化某类、某酸类、氢氧化某类、某酸某类将化学式进行分类,让学生不再去死记化学式,而是根据名称和规律“翻译”化学式,这样化学式的记忆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对教材中学习化合价之前出现的化学式不要做太高的要求,只要能认识即可。等到完成“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后再回头来对前面两章学习的化学方程式加以总结。但文字表达式要强化记忆,对文字表达式的记忆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

为便于朗读和记忆,教师可以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进行适当“编程”,让学生朗读时可以琅琅上口。如对元素符号的朗读,可将1—20号元素放在一起,五个一组共分四组;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元素放在一起,五个一组分三组;将补充的元素放在一起, 也适当凑满五个,这样共八组符号一起朗读,在加深记忆的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朗读化合价时,也可将价态分别为+1、+2、+3、-1、-2等的符号加以罗列,并加上一些关于化合价规律的重要描述。如“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三铝四硅五价磷、铜汞常见正二价、铁有正二正三价、低价要把亚字加、氟氯负一价、氧硫负二价、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这样的设置下,学生记忆的积极性会逐步提高。另外,朗读的耗时较短,需3-5分钟即可,可以利用学生早读课前或化学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进行,而且可反复多次,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朗读使化学用语“名”与“实”紧密结合

在朗读元素符号、化合价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忆,但对化学式和文字表达式的朗读则可以加深对“名”和“实”的理解,使学生将名称和化学符号对应起来,再加上学生学会了如何“翻译”化学式,使学生在化学式书写的环节上不容易犯错,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涉及化学式较多,所以,对化学式的朗读可以前移,在第一、第二章接触化学反应的时候,就在读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同时读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如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水H2O、氢气H2、氧气O2,让学生能够通过读掌握反应过程,掌握相应的符号书写,最后将它们联结成化学方程式时,便不会再有任何困难。

三、朗读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和化学计算的理解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集大成者。当学生掌握了元素符号、原子团、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等知识点后,才出现化学方程式。这时的教学,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从而又将学生领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就是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一般包括性质读法、质量读法和微粒读法,以2H2O为例,性质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质量读法: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微粒读法: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点燃生成两个水分子。这三种读法分别具有实际的意义是:性质读法强调名称和化学式的关系;质量读法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的理解,同时,这样的读法训练也是为以后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打基础的;微粒读法突出了反应中各物质的组合关系,可以加深对化学计量数的理解。由此看来,读化学方程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是在第四章出现的,前三章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并不多,所以将这些化学方程式通读一遍是可行的,同时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苏州市近几年的中考中,对化学用语的规范性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各种符号的规范使用以及量纲等。通过读的方法强调规范,能收到很高的实效,因为对计算过程的“读”本身也就是对规范的要求,如氧气的质量用m(O2)克(m代表质量)表示,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用m(Fe)﹕m(O)表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用ω(Fe)表示等。这些符号要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规范使用,首先就要弄清其含义,而读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当然,在化学用语教学中运用朗读法还只是一种尝试,但这一方式是符合学生的实际,也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要求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加强对这一方法的研究,相信“朗读法”不仅能运用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上,其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可进行相应的尝试。

猜你喜欢
化学用语加深理解朗读
多媒体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构建研究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探究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技巧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化学用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 “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善用直观手段 教学小学数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