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一些温度

2016-03-02 02:47许小梅
新课程(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公开课师生关系

许小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

给课堂一些温度

许小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

前几天有位学生在做课前演讲,她的主题是“不忘初心”,当她问及大家最初的梦想是什么时,一个女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和同学们都很期待她急于表达的内容。女生大声地说:“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改变了想法,可是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她知识丰富、热情幽默,她的课堂里不仅只讲知识和题,不是紧盯分数,课堂轻松活跃,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我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诧但随之是他们肯定的、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在现在这样一个师生关系极其敏感甚至是尴尬的环境里,高二的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心声,只觉得单纯而美好,而且很诗意。我说:“很高兴你有这样的梦想,你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同样,能成为这样的老师也是我们每位老师为之奋斗的,我们一起努力吧!”我看到了她脸上的自信和坚定!这件事情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到底是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认可的好老师呢?我想到了上学期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上完之后我很想知道学生有怎样的反应,想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更想让他们给我反馈一些有价值的意见,课后就让学生写了一篇公开课的收获与建议,收上来一看,刚开始我很欣喜于他们对我的肯定,比如,在这堂课上他们陶醉于“语文”的气息和文学的意境等等,但看到这几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你变了很多,温柔了,亲切了,以后都这样上课就好了”。而且是好几个学生都委婉地提出了意见,这不是对我平时工作的否定吗?难道平时的课不受他们欢迎吗?想想自己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却换来如此的“下场”,情绪怎能不沮丧?虽心有冤屈,但我还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课堂录像,和平时的课做了比较,看看自己到底变了哪些?

1.站在讲台上的我始终是微笑的,尽量保持教态的大方得体,因为我面对的不仅有我的学生,还有那么多听课的老师,用学生的话说我怎么那么温柔了,都不适应了。平时课上的我威严多于微笑,因为害怕学生调皮捣乱而打破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美好预设,所以往往我就把自己塑造成课堂的管理者,有了驾驭一切的能力,而把一些学生的漫不经心或者小动作都当作对我权威的挑衅,眼神开始变得凶狠,语调逐渐升高,有时候粉笔头和书本也成了镇压的武器,有时自己都觉得自己怎么变得越来越小气,心眼越来越窄了,学生的一些“缺陷”怎么就成了我无法容忍的错误,心情、教学中美好的情境,也随着声音的咆哮和怒吼而改变。总认为只要我认真备好课,就能上好课,殊不知我“离课堂越近了”,可“离学生越远了”。

“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首先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亲其师,信其道。”诚然,对立的师生关系是无法进行教育教学的。相互包容的师生关系是较好的师生关系,但“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才是最高的境界。

2.以往教文言文的时候,都是按照“熟读课文—翻译词句—理解主旨—分析写法—练习巩固”这一系列陈式化的步骤进行课堂授课,而这节课我提前布置了搜集作者资料的任务,再在早读的时候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及文意的疏通,再有疑难可以发问我再释疑,早读的课堂一下活跃了,每个小组都在认真讨论,我看平时上课不怎么记笔记的学生书上都记得满满的,结果不到早读铃响,疏通文义、字词的归纳已经完成,而在随后的字词检测中没有一个学生答错,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在当天的公开课上我仍然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品读山水的写法,这个主张不再是为了赢取公开课表面的热闹,而是我心里真正接受了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做法。其实在2013年5月我和学校张老师去酒泉听课时,每节观摩课都是以杜郎口中学小组探究的模式来上课,看着课堂很热闹,效果也不错,也想给自己的课堂也来一场革命,但常态课的学习任务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课堂的话语权又牢牢掌控在我的手里,弄这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只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深度,我也就没有进行尝试。然而这节课在精心设计了课前演讲、小组讨论、评价之后惊喜地发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原来实现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并不需要天翻地覆的改革和炉火纯青的技艺,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教学改变,就可以让你获得巨大的课堂效益。

3.有的学生在给我的话里这样写道:“这节课老师的每句话都很有诗意,都充满了激情,希望老师继续保持。”是的,在老师的专业引领下,通过文学的语言,创设富有韵味的文学课堂,使学生愉悦地走进文本,激活文字背后隐藏的生命和情感,这才是学生认为的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而不是自以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真正的教学应该是:“趣”中探索、“情”中陶冶、“美”中创造、“读”中品味。教师的力量主要在于兴趣的激发、人格的濡染和学识的砥砺。

所以我很感谢学生给我的反馈,让我反思,促我改变: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都在提醒我要给我的课堂多一些这样的温度。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热闹的课不一定是有温度的课,但有温度的课一定是有深度的课。”现在真正理解了,我想,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给生命以温度,师生的心灵也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温暖,找到归宿,这应该是课堂高效的旨要所在。理解了这一点,即使是再平庸的课文,我们都可以把它上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班灿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J].中学教学参考,2010(2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公开课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