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评价语言,用智慧构建有效课堂

2016-03-02 05:55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翁贤英
新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同学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 翁贤英



点亮评价语言,用智慧构建有效课堂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翁贤英

【摘要】巧妙而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创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推波澜。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运用赏识性评价、贴切性评价、导向性评价、诙谐性评价等,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评价语言有效课堂个性发展

每每参加“相约名师,聚集课堂”观摩活动,徜徉在大师们清香四溢、行云流水般的精彩课堂,为巧妙的设计、绝妙的解读叹为观止的同时,更为那充满激情与智慧的精彩课堂教学语言拍案稀奇。名师们一句句珠圆玉润、流转自如的动情评价语,似春风如细雨,使学生“小手频举,小脸绯红,小嘴常开,小脑灵光”。可见,巧妙而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创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推波澜。

一、赏识性评价,让学生爱“语”没商量

2011年版课标强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也正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常识的眼光、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体验并享受成功的滋味,促进其能在课堂上找到并拥有自信表现的舞台,从而爱上语文。曾有这么一个余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疏于管教,所以从小就没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总是空白。正在为如何让他浪子回头而苦恼时,机会来了。那节课孩子们正在分小组读有关三国的歇后语,可他那个小组就他一个人在眉飞色舞地讲,别的三位同学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我想他是不是又在捣乱,影响了整组的学习。“你们小组在干什么,歇后语都会读了?小组长都一一对组员进行考核了吗?”“余同学,你又在开记者招待会,发布什么消息了?”愤愤走过去的我不满地说。这时,小组长站起来,欣喜地解释:“老师,您误会我们了,余同学正在给我们讲‘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呢!经他一讲,我们对这一歇后语有了更深的印象,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听小组长一汇报,我像发现了新大陆,用缓和的语气对余同学说:“你是怎么知道这故事的?”一了解,原来他自从玩了“三国杀”游戏后就成了个“三国”迷,不仅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一集不落地看完了。于是在我的鼓励下,他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了“赵子龙出兵——回回胜”、“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等歇后语背后的故事。当然,他这一闪光点,我并非只让他发这一回光,而是约定在每节语文课前特批三分钟让他带大家走进“三国”。之后,课余时间的他似乎也忙起来了,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同学围着他聊“三国”,于是,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自然为学习语文平添了无穷的力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另一爱好“编字谜”也被挖掘了出来。如在《凡卡》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他编的字谜不仅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也再一次让他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

二、贴切性评价,让个性因“激活”更精彩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的评价语言较为单一、笼统,一节课中“很好!”“你说的很不错”!“棒棒,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就像XXX!”之类言过其实,缺乏贴切性的评价,不能让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融通,也就起不到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如笔者执教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描写人物四字词中,让学生交流成语大体意思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对学生的展示进行了不同的评价。学生说:“‘文质彬彬’的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讲得更通俗点:那就说你这个人看上去很斯文,像个读书人。又或者你这个人待人接物很有礼貌。”老师肯定:“遇到不理解的词会请教字典公公,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更让老师感动的是,你能用通俗易懂的话来理解,相信其他同学对这个词理解得更透彻了。”学生说:“‘巧舌如簧’使我想起了浙江电视台《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主持人说话时真是巧舌如簧!”老师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能联系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你真正读懂了这个成语。”学生说:“仪表堂堂的叔叔今天就要牵着自己心爱的恋人步入婚姻殿堂了,瞧,他那满面春风神采奕奕的样子无不告诉人们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老师拍着手笑了:“孩子,你真棒,从你的描述中看出你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同时你一口气用三个成语说了一段话,也证明了你对这三个成语完全理解,很有创意,给你点100个赞。”这些贴切的评价,既尊重和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又肯定了学生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思考方法。整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激活,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像初春的百花竞相绽放。

三、导向性评价,让方法因“启迪”而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善教的老师时而“一语天然万古新”,时而“巧把金针度与人”;时而“一石击起千层浪”,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正体现了评价具有的导向功能。精彩的导向性评价,就像航标一样,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不但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还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一句“朗读时如果能加上表情动作就更精彩了”,学生便思维自然活跃,当再一次朗读时,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一句“你能回答问题真好,如果你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回答,相信你回答的问题会更精彩”,学生就明白上课认真倾听是很重要的;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即领悟到课堂中带一双眼睛一对耳朵是不够的,还应把知识点及时地记录下来。新课程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在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导向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水过无痕”地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正达到了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吗?

四、诙谐性评价,让课堂因“笑”而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充满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而且能让学生以轻松欢快的情绪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悟出“笑外之意”。如在指导《将相和》“渑池之会”中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一句的朗读时,一个学生第一次读得平平淡淡,声音不仅小,句子也读得吞吞吐吐。师:如果我是秦王,我才不为赵王击缶呢?你知道为什么吗?(众笑)再读一遍。(这位学生又读了一遍,嗓门明显大了些,读得也流畅多了)师:好点了,我可以考虑考虑。(众笑,这位学生想了想,又读了一遍,这一回感情到位,俨然一个勇气十足的“威胁者”形象)师(称赞):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表情严肃,那视死如归的样子,让我看了好怕怕,看来秦王我今天不为赵王击缶是下不了台了,好吧!取缶来。(众笑,这位同学满意地坐下了)这一片段中的幽默评价使课堂教学在愉悦之中传递着理性的内容——读出情境,又在“我不会为赵王击缶”、“我可以考虑考虑”等评价语言的巧妙启发下,使学生在一层层顿悟中披文入境,自然而然地读出味道。其实,很多时候语文课堂正需要有一点轻松愉快的小调查。当学生朗读速度太快时,来上一句:“又没人追你,你读得那么快,何故?”当学生板书的字又小又丑且由下而上斜着写时,不妨调侃道:这就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另外,时下接地气的语言,如“打酱油”、“神马都是浮云”、“元芳,你怎么看”、“HOLD住”、“羡慕忌妒恨”等,也都可以恰到好处地润色语文课堂,为课堂增添亮色,使学生悦纳课堂,继而享受学习这满载愉悦感的精神之旅。

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无疑准确地告诉我们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是的,正确恰当而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是连接孩子与老师感情的纽带,是打开孩子心智的钥匙,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磁石。但行笔至此,笔者还想说的是,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评价语言,实则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唯有千锤百炼,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才能置身于“情动而辞发”的高超语言艺术境界,才能缔造神采飞扬,回味悠长的精彩课堂教学亮点,才能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3120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言同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言是刀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有趣的语言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