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视采访中记者的提问策略

2016-03-02 05:55张美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采访者被采访者对象

张美玲

(新疆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4)

漫谈电视采访中记者的提问策略

张美玲

(新疆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4)

本文描述了电视记者采访活动的特殊性,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指出了采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提问技巧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电视采访;提问方式;策略技巧

一、电视记者采访活动的特殊性

电视媒介有自身的特点,采访的手段、形式以及表现的元素,都与其他媒体大不相同,因而决定了电视采访的特殊性。电视媒介借助声音和图像的优势手段,从拍摄过程到劳动成果,都通过电视屏幕直接展现在受众眼前,对于采访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谈话类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需要精彩的提问和巧妙的回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为其带来精神享受。而收集新闻素材是通过新闻采访工作实现的。因此,新闻采访的有效性,对电视新闻的质量以及播出效果,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二、常用的提问方式

(一)引导式提问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在提问时经常采用启发或引导的方式,以获取所需的信息,这种提问方式被称为引导式提问。对于采访者来说,需要了解和掌握被采访者的性格特点,以便提前设计每一个采访环节。该方式主要适用于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在采访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和话题引导的方法,促使被采访者回答自己的问题。[1]

激将法的提问方式适用于比较敏感或避讳的话题。由于被采访者往往不愿意回答,或是不能回答一些问题,不得不通过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使被采访者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回答相关问题。运用该方法需要掌握分寸,避免出现过度刺激被采访者的情况。

(三)直接提问

在新闻采访中,直接提问的方法比较常见。采访的话题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适用于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场合。由于受到采访时间的限制,通常采用直接回答的采访方式。不仅为双方节约了时间,更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四)迂回提问

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被采访者可能不愿意正面回答问题。此时,需要采用迂回提问的方式,提问更多从侧面进行。通过较为委婉的方式,从侧面提出一些有关联的问题,以完成采访,进而达到采访的目的。

三、采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缺乏针对性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一些记者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往往只能提出一些大众化的问题。提的问题显得过于简单,并且缺乏针对性,因而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提问时机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错误回答。

(二)未深入问题实质

1.2.1 发病规律调查 2015~2017年在试验地对1~3年生青杨苗木的病害发病规律进行系统调查。采取标准地调查和线路调查2种方法,每年6月中旬开始,根据青杨病害历年发生情况、扦插密度、树龄、地形地貌、坡向、交通和管理等条件确定7个固定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选有代表性的青杨苗木15株,每株树固定调查3~5个枝条,50~100片叶,每5d观察1次病害发生情况,做好记录。线路调查每10d进行1次,根据目测情况,每点调查20株,每株树调查3~5个枝条,50~100片叶,借助80倍解剖镜观察叶片病斑发生情况。

流于表面的采访提问,是难以深入问题实质的。有深度的提问,不仅需要充足的采访准备,更依赖于记者的采访技巧。以调查性采访为例,提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事情的全部情况,这是肤浅的问题所无法达到的。[2]

(三)心理把握不到位

有效的采访,需要准确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在一些电视采访中,普遍存在心理把握不到位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常常会使被采访者陷入尴尬的境地,进而对采访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获取的有效信息也寥寥无几。

(四)目的性过强

在电视采访的过程中,一些记者由于目的性过强,往往会采取引导采访对象的方式,借助引导下的问题,使其作出记者所需要的、肯定式的回答。这样不仅会导致采访失实,更容易引发被采访者和观众的反感,进而影响到节目的口碑和效果。

四、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采访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采访前,记者应当与采访对象多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以便了解彼此的性格与说话方式。对于采访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给被采访者一些提示,便于其提前进行准备。[3]

(二)设计提问内容

提问内容的设计,是采访工作中的关键,直接决定了采访的效果。对于采访者来说,需要客观分析采访的结果,以便更好地设计提问内容。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有助于获取新闻价值,增强新闻的竞争力。设计的内容要做到简洁明了,以便能够顺利引导被采访者的思路,避免出现错误理解的情况。

(三)问题简练明快

电视媒介属于线性媒介,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对于提问的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务必做到简练明快。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一事一问,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采用短句的形式,不仅便于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更容易让观众理解记忆。相反,如果采用一连串提问的方式,问题难免显得冗长,大大降低了采访的效果。

(四)合理控制情绪

情绪失控是电视采访工作的大忌,容易引发采访错误,进而对采访效果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采访过程中,一些采访者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或强硬,完全忽略了被采访者的感受,从而导致采访失败。因此,采访者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将自己与被采访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以达到采访目的。

(五)懂得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实质上是对采访对象的一种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反映在心理上。无论双方身份、地位的悬殊有多大,都应当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真正做到换位思考。采用非语言化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增加双方的默契,使得采访更加真实生动。

(六)运用具体化的提问方式

运用具体化的提问方式,就是要采用细化的语言,避免因笼统提问而出现回答不明确等情况。在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呼应,使得问题更加细化与具体。运用具体化的提问方式,有助于更加深入细致地挖掘更多的细节,客观上决定了采访的质量。

五、结语

在电视采访中,记者的提问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与策略,以获得高质量的采访素材。

引导式提问、激将法提问、直接提问、迂回提问,都是一些较为常用的提问方式。记者应当充分认识采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与策略。通过有效地提问,获得更加准确真实的新闻信息。这不仅体现了记者的专业水平,更有助于提升节目质量。

[1] 李宝战.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效性提问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88-90.

[2] 畅祎扬.电视采访中记者提问策略探析[J].新闻传播,2012(07):131-132.

[3] 吴晓萍.试论提问的艺术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05):66-67.

G222.1

A

1674-8883(2016)23-0226-01

猜你喜欢
采访者被采访者对象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讲述真实与客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