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记叙文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6-03-03 00:19河北省东光县灯明寺中学王红霞
学苑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藤野志愿军事例

河北省东光县灯明寺中学 王红霞

小议记叙文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东光县灯明寺中学 王红霞

“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求异是探求新知识的不竭之源,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记叙文 质疑能力 认知水平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问、要问、会问的习惯。

那么,如何在记叙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设疑提问的习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通过设疑提问等形式,才能避免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的一言堂、满堂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常常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很高,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教学《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真研读课文,深究其名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设疑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二、创设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勤思考,多提问,敢质疑

在教学中我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应尽量减少对学生质疑和思维的限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不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对学生的质疑应不惟书,不惟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说不定学生的看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呢!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教师应及时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向“权威”质疑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鼓励学生质疑,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真实地表达自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耐心倾听,真诚对待,哪怕他提出的问题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也要给予肯定、及时表扬,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

三、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给予学生设疑提问方法的指导

1.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要素入手。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先找出这些要素,对于时间、地点和人物较多的记叙文,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做了哪些事,哪个是较为重要的。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这样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是大有帮助的。

2.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顺序入手。记叙文写人记事都有一定的顺序。有的记叙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也有的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叙述过程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等,弄清这些,便于学生了解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及事件和中心的关系。如《羚羊木雕》主要记叙了“我”把爸爸送我的贵重礼物羚羊木雕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父母逼我要回它的故事,文章插叙了万芳替我受罚。教学时先要学生找出插叙的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插叙和文章中心的关系,通过分析,学生懂得了这部分插叙表现万芳的仗义和我们之间的真挚友情,是为主题服务的。

3.引导学生从对人物的描写入手。写人的记叙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肖像等描写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如教学《故乡》时,我要求学生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语言、动作等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闰土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明白文章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

4.引导学生从选材和组材方面入手。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选材和组材的角度设疑,能较好地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文章的难点。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想想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些方面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德?这三个事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当然,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猜你喜欢
藤野志愿军事例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