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的施教艺术

2016-03-03 00:19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中学梁义平
学苑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理政治课思路

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中学 梁义平

政治课教学中的施教艺术

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中学 梁义平

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中已经被广泛运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讲授在教学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现代学校教育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艺术。本文就在讲述、演绎、论证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虚实 疏密 情理

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一堂生动、形象、有趣的政治课也就是老师运用虚实、曲直、疏密等辩证艺术所导演的艺术作品。把握教学中的辩证艺术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一、讲述中的虚实相映

书画、摄影艺术在构图上讲究相映。政治课教学也存在虚实相映的艺术表现,教师只有把握课堂“留空”艺术,才能在讲述中达到“虚实相映”的效果。

1.串讲中“留空”。

政治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板书中有意留出一片空白,结论语中有意留下一个悬念都是串讲的“留空”艺术。途中“留空”不仅可以给学生消化、品尝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梳理、整合信息的空间。

2.阅读后“留空”。

政治课内容蕴含的哲理性强,教师应事先设计好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思路的演示过程,设计、把握好让学生考虑和回答问题的思路,分析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问题的延伸思路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阅读后“留空”,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

3.提问后“留空”。

当问题抛出后,应静候片刻,使学生大脑思维有活动的余地。

二、演绎中的疏密相间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书画艺术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政治课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运动是呈曲线状进行的,大脑优势兴奋中心也是随时间的推进而呈曲线变化的。即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不是长期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生理和心理运动曲线和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故教师课堂演绎时必须疏密相间,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1.重点内容浓墨重彩。

一般内容轻描淡写,密则容量大,速度慢;疏则强度小,速度快。如讲“一国两制”国策时,学生非常关注在米字旗曾经漂洋过的地方实行“一国两制”,能否得到真正贯彻实施,香港的繁荣稳定能否得以保持。针对这一焦点,可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等相关知识,从香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多角度地进行剖析,而对一些非重点、了解性内容则轻描淡写,一语带过。

2.演绎过程波澜起伏、节奏感强。

起始阶段,用精练风趣的语言激发情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过度阶段,集中火力加大密度,推向高潮;高潮阶段,调用一切手段以加大强度冲击学生大脑,使之接受和内化观点;高潮过后,放松情绪以松弛紧张的神经。

三、论证时的情理相融

教学活动并非纯理性的信息传输活动,其中必然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所谓“情理相融”就是既要讲透知识,又要渗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和联想等思维活动的变化,以促进师生感情的共鸣,思维同步。这种寓情于理的讲解艺术是政治课堂产生感染力的原因。以情感人是政治教师必须把握的艺术诀窍。

1.感情自然。

情感表达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必须是至诚到底,语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都要恰到好处,使师生间的情感信息得以自然贯通。

2.感情丰富。

论证时情感饱满激昂,语气充满激情,设喻令人回味,哲理发人深省,即进入角色后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得到一种美的感受。

3.感情凝聚。

情感表达要集中,善于选择情感处于饱和状态的瞬间加以表现,激发起兴趣,能动其心灵,使之产生爆炸力。

政治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中的辩证艺术,遵循“注意”“兴奋”及“延展律”,把握课堂节奏的变化,做以或间接、或设疑、或练习、或议论,有张有弛,形成一生动的整体,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情理政治课思路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不同思路解答
致新敏队长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