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化底蕴

2016-03-03 04:34河南滑县职业教育中心赵秋霞
学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语文课文学

河南滑县职业教育中心 赵秋霞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文化底蕴

河南滑县职业教育中心 赵秋霞

目前,中职语文课存在着种种弊端,而老师作为文化文明的传承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并将之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使中职语文课在不失民族文化本色的基础上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毫无疑问,人类总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迈步向前的。而老师作为文化文明的传承者,应该从自身入手,提高文学素养,并将之融入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由此克服目前中职语文课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在保持民族本色的基础上使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沉淀的文化底蕴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像是一枚闪光的宝石,装饰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文学史诗般记录了历史的发展演变。上古先民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用他们的想象做出了解释,“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等,形成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为后世文学的创作开创了美好的天地。而《诗经》开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先河,它遵照生活,而且反应社会现象,形成伟大的里程碑。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骄傲的瑰宝,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它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由此可见,历史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它带给我们的绝非文学本身,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这片沃土上,今天我们提到“黄河”“泰山”想到的绝不是河流、山脉而是“文明”“豪迈”等字符,这便是文化底蕴所反射出民族精神,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的惊叹号,文学的魅力也便在此。

二、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虽然我们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走到了21世纪,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却成了众矢之的。众所周知,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语文是与生俱来的教育,这本是极为简单而有趣的一件事情,而在今天却被许多学生厌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尴尬。

中职语文教学本应具有美感和创造性,本可不断充实丰富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但应试的结果使教师的教学道路越走越窄,简单重复所谓重点,周而复始,到最后也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这实在是中职语文教师人生和职业的悲哀。当然中职语文课教学目前的局面,应试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其中也不乏教师自身的原因。有些教师文学功底浅薄,讲起课来照本宣科,自然干巴无味,学生不但不爱听,也不可能吸取到什么营养。

中职语文教学要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贴近时代,正确处理教材、教法、师、生几者的关系,科学地教,科学地学,真正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让他们从课文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好地认识历史和现实,同时更好地把握人生。

三、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从一定程度来说是文学教学。真正的文学是从人的心里流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最能作用于人的心灵。那么中职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名家名篇为什么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那实在是因为我们的教师讲死讲乏味了,这是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怎么可能有高质量、高品味的课堂艺术呢?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广泛地阅读各种文学书籍,给自己充电,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并将之带入课堂,用自身所具有的文学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依靠民族的文化底蕴

语文学习是一种积淀,任何文学作品都表现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即使一些谚语、俗语、名言也都沉积着历史文化的内容,所以中国人在使用“长城”“青松”这些词的时候引起的联想和情感要比其他国家人的感受独特得多、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利用我们民族多年来所沉积的文化底蕴作为中职语文课教学的坚强后盾。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实际上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也是一个人文学素养内涵的体现,好的作品语言一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中语言的妙处所在,从而达到理解、欣赏的目的。中职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基本篇目的绝大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课文的文学性,采用庖丁解牛的讲课方式,使教学变得支离破碎,仅就古诗词的教学便可略见一斑。

毫无疑问,多读书、读好书、了解祖国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或许有人要问: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去了解文学的历史吗?答案是肯定的,读不同时代的作品就像是我们的心灵在同他们对话,你应该把自己放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并将之带入课堂,这样中职语文课的教学将充满活力,充满新意,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在不失民族文化本色的基础上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语文课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可怕的语文课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语文课上做游戏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