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3-03 04:34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矿中学张彩芬
学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落花时节研究性

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矿中学 张彩芬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矿中学 张彩芬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立创新合作小组,营造愉悦的创新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反思和发散思维,通过研究性阅读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成立创新合作小组

我校近年来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组5至6名同学,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并按照能力的大小编成号。教学中,教师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与他们一同进行学习、创新,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交流,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统一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体现在意识和行为的双重统一,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新知的矛盾是在研讨和创新中得到解决的,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二、营造愉悦的创新氛围

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人们智慧的潜能的发挥,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允许学生议论,相互交流,争议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环境,以鼓励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灵感。对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的行为,加以表扬肯定,使学生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求新精神。作为教师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全心全意地和学生交朋友,使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想学、乐学、创造性地学。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想象,是阅读创新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丰富想象,再造作品境界。如读《孤独的收割人》,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一幅图画:在一望无垠的高原上,轻风吹动着白云,在蓝天上缓缓移动,成熟的庄稼泛起微微的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金色的光芒。这时,传来阵阵凄凉的歌声,循声而望,是位姑娘。她“又割又捆”,“边干活儿边唱歌”……由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作品的艺术境界,并将自己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的境界中,在感染、共鸣、激动中不能自己。

第二,发挥丰富的想象,再造人物。《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诗中仅写到她的唱歌与收割,至于其他情况没有写及。阅读此诗我们可根据姑娘唱歌和收割的情况,对她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造一个完整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有如此再造人物,才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甚至“与之共语”。

第三,发挥丰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如《孤独的收割人》中的姑娘家世如何?经历如何?她过去怎样?现在怎样?歌声为何这般凄凉?为何这般哀伤?……我们可发挥想象,去填补这些艺术空白。

四、激发学生的反思和发散思维

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主张不但要顺思,而且要反思。如阅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对玛蒂尔德的解读就可以从正向与逆向两个方面去思考。可以说玛蒂尔德很虚荣、追求享乐;但用“人本”理论去分析,就可以看到她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坚强、纯真、质朴、讲信用、吃苦耐劳、对命运努力抗争等。人物形象的矛盾与复杂,构成了艺术典型。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思维思考问题,那就只能看到一成不变的东西,假若在顺向思维之后,再作一番逆向思考,那就会领悟到意想不到的内容。

同样,在阅读中还可进行发散思考。如阅读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就可作发散思考:可将“落花时节”与诗中“江南好风景”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当是指春天;可将“落花时节”与李龟年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是说李龟年昔盛今衰的境况;可将“落花时节”与杜甫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应是杜甫自身不幸的慨叹;可将“落花时节与唐代的状况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可视为对国运的感慨。

五、通过研究性阅读升华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步骤的阅读行为。开展研究性阅读应力求做到:首先由课本向课外读本的延伸。先阅读课本中所确定的内容,然后阅读与此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其次向社会的延伸。在阅读课本及其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作社会调查,以丰富阅读的内容。最后边读边悟边总结,培养阅读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落花时节研究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归来落花拂罗衣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初夏时节要缤纷
落花人独立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