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的社会效应分析

2016-03-03 04:34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刘晓飞
学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排球运动文化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刘晓飞

排球运动的社会效应分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刘晓飞

排球运动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其功能实现由单一向多元转化的过程,通过对排球运动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面的审视,展现排球运动的综合性社会效应的基本框架。

排球 社会效应 政治价值

20世纪以前,美国的威廉·摩根先生根据人类应健康文明地运动和球类运动适合不同年龄人的思想,创造了一项新的球类游戏——排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排球运动已经由原始的娱乐为目的的简单游戏发展演变为一种内涵丰富、技巧精湛、对抗激烈、普及全球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为人们所喜爱并积极参与,其意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和游戏的范畴,而是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去。本文通过排球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价值勾勒出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的基本框架。

一、由政治价值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1.排球运动作为外交需要的重要手段。

现代体育发展证明,体育发展水平已经不单是体育竞技水平高低和国民身体状况的体现,而是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风貌的直接展示。而且,由于体育具有的外向性特点使其相对于政治、经济更具有直接性、国际性和相对独立性,在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地位和威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作为三大球类运动之一的排球运动身先士卒。建国初期到50年代,男女排代表新中国参加世锦赛,首次在世界排坛登台亮相即分别以第九、第六成绩双双挤入世界十强,尤其男排独特的“快板球”进攻打法让各国排球界人士赞不绝口,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世界排坛占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为改变中国人在世人心目中“东亚病夫”的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2.排球运动对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80年代的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等国家优秀教练员的带领下排除万难、一气呵成夺得“五连冠”的优异成绩,使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体坛冉冉升起,国歌一次次的奏响,世界一次次的被震撼,中国女排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女排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在国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由此形成的广泛社会效应,曾一度成为国家强有力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的典范,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二、由经济价值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排球运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与人类的经济水平有着根本的因果关系。生产方式的进步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变换起着决定作用,并同时也制约着各时代排球运动的性质、内容及其特征。而排球运动牵动着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1.增加劳动效率。

现在社会在带给人们科学技术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身心的沉重负担,高速运转下的精神疲劳,简单重复的异化劳动,家庭生活的枯燥无味。排球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条渲泄激情的渠道,有效地改善了人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全面发展人体机能。增强体力和精力,降低患病率,提高出勤率,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劳动力的使用时间,并且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节省。

2.提高劳动能力。

排球运动的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的瞬息间完成,排球比赛具有球既不能落地,又不能将球持住而不击出去以及击球次数的限制等特点。因此,进行排球运动能发展灵敏、协调、快速、准确等素质,提高判断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的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较快地掌握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

3.促进经济发展。

在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下,排球运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商业现象。随着排球运动大众化程度的提高、竞赛制度的改革和规则的修订,使排球人口以及各种类型、层次、规格的比赛日益增多,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比赛门票、广告和电视传播等的收入,而对经济发展的延伸作用时进一步沟通商品的流通渠道,扩大商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

三、由文化价值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排球运动作为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一种实践过程,它所蕴含着的群体和个体、交往与沟通、竞争与协作、应变与创新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并充分体现着现代人超越自我、张扬个性和对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追求。随着比赛的激烈对抗性和比赛的观赏性的不断提高,在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下,排球运动以其丰富多彩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现代人的参与,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

1.群体与个体。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每一分的得失都与参赛者的技术和全队的战术配合紧紧相扣,在这紧密配合、荣辱与共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视集体的荣誉高于个人、视队友的成功为集体的成功,但这种可贵的团队精神并不排斥人个性的张扬。群体的默契配合要依赖于个体的技巧和智能的充分发挥,比赛场上的瞬息万变,每一个瞬间都要求个体必须与其配合的团队作出正确的观察判断,独立果断地采取个人战术行动,机会稍纵即逝,机会的选择很重要,选择的合理性更重要,对机会的把握不准很可能造成全局的颓势。艰难中需要拼搏,常态下需要创新,只有个性鲜明、人格独立的人才敢于拚搏和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绩。排球运动张扬了人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使人的人格精神塑造得到了文化熏陶。如中国男排的汪嘉伟、女排的郎平、美国女排已故的海曼、古巴女排的路易斯等等,都是排球运动造就的个性文化典范。

2.竞争与协作。

排球运动中充满着竞争与配合,运动之中要学会竞争与配合,排球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比赛双方在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和智能等多方面的对抗、竞争,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攻击对方,战胜对方取得胜利。运动中需要观察对方、分析判断、扬长避短、创造优势、把握时机、敢于胜利,这是现代人在激烈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只学会竞争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配合,排球运动是群体项目,要想赢得比赛,群体内的协同与配合是主要条件,排球一传、二传、扣球和战术运用,都是两三人以上在场上的协同配合,才具有良好的战术进攻效果。而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体系,更是靠全队的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才能完成的。群体内的配合,依靠个体之间统一的目标(物质的、精神的)、统一的思想和认识,以及相互间沟通理解的战术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开与对手的竞争对抗。这种沟通、理解与合作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个体的配合是群体胜利的基础,个体行为上的配合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灵与情感上的沟通,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有所增强,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如:八十年代我国优秀教练员袁伟民在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上始终贯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凝聚力使6〉6”的方针。队员之间相互鼓励,团结拼搏,最终赢得“五连冠”殊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3.社会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启蒙教育。

排球比赛具有将个体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化的启蒙和教育功能。排球运动在满足人的天生的攻击性的同时,又设计了一系列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器、调节阀,那就是竞赛规则与体育道德精神,更深层次上还有文化的约束力,如信仰、道德、伦理、礼仪以及法律。体育的道德精神和竞赛的规则保证双方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展开攻防对抗,靠技巧和智慧取胜,保护健康文明积极合理的行为,限制粗野动作和不礼貌不道德行为。

运动中个体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人体的行为要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感,表现出踏踏实实、全力以赴的精神风范,取得社会规范的认同。在运动中要挖掘出他的这种启蒙教育功能,教育广大青少年,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

4.平民化趋向与大众文化意识。

排球运动从创始时的少数人的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已逐渐趋向于“平民化”,走进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当中。像美国的沙滩排球、日本的软式排球由于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健身性和大众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被列入我国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基本内容,并逐步在全国开展和普及,形成了排球运动大众化的又一道文化景观。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一种商业现象,既有有形价值,又有无形价值;既有显现价值,又有潜在价值;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精神价值。排球运动通过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价值体现,透射着它的高度,标志着排球运动的综合性社会效应。

[1]排球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体育学刊总第29期.2001.1

[3]周红律.对排球运动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体育学刊

[4]龚德贵.论排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体育学刊

猜你喜欢
排球运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谁远谁近?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