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方言否定词研究

2016-03-03 15:48屈梦丹
现代语文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洲语气副词

□屈梦丹

武汉新洲方言否定词研究

□屈梦丹

本文考察的是湖北新洲方言中的否定词,将否定词分为“不、莫、冒、冒得”四类,总结和归纳了新洲方言在否定词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否定词“不”类和普通话有一定区别,“莫”类和“冒”“冒得”类表现出新洲方言浓郁的地域特色。

新洲方言不莫冒冒得

一、引言

新洲是武汉的一个新型城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南临长江中游,北枕大别山,西靠武汉中心城区,东连黄州、鄂州,为武汉东部水陆门户。赵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把新洲方言划入“楚语”区,将“楚语”区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北方官话区、赣语区四区并立。《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湖北省的方言分成了三片: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并将新洲方言划入了“江淮官话—黄孝片”。纵观前人对新洲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洲方言的副词研究和对新洲方音的考察等方面。本文归纳出新洲方言四个主要的否定词“不”“莫”“冒”“冒得”的否定用法,力求展现出新洲方言的特点。

二、“不”类否定词

(一)“不”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其相关结构

在新洲方言中,“不”作为副词,能够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作状语,表示对动作、行为、意愿、性质或状态的否定。

1.修饰自主性动词及动词性结构

在新洲方言中,“不”修饰自主性动词,直接用“不”加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组成,表示对施动者意愿的否定。如:

(1)我才不听你瞎款嘞。(“瞎款”指“胡说八道”)

(2)跟你这种人我不讲么道理。

此时动词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实现与否要受到施动者——在语法形式上表现为主语的意愿的支配,在“不”和这些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间能够插入“想、会、愿意”等能愿动词,插入之后句子意思不会改变:“不”的否定语义实际上是指向这些能愿动词的,即“不”的否定焦点其实不是动作行为本身,而是施动者实施这些动作行为的意愿。在新洲方言中,一般能愿动词不会出现,除非是要特别强调这种意愿,会加上“真滴”“才”“确实”等副词来强调对能动者的意愿,例如:

(3)今早他心情不好,真滴不想吃。

2.修饰自主性程度较低的动词及动词性结构

有一些动词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实现与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动者意愿之外的其他人或其他条件,这时,由“不”直接修饰它们和在“不”与它们之间插入能愿动词就是两种略有差异的否定句了。例如:

(4)我不记得那个人叫么事。

(4)′我不想记得那个人叫么事。

例(4)只是一般的否定性陈述,因为“不记得”的原因可能出现在施动者的意愿之外,而例(4)′才是像例(3)一样的对施动者意愿的否定。这涉及到这些动词的自主性程度以及语境,比如“晓得知道一件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人告诉你、有无广阔的信息渠道获知等等,而不是你“想晓得就能晓得”的,所以,武汉话说“他不晓得这里头有么把戏”时只是陈述一个否定性的事实。我们根据一般情况和具体语境来说,在新洲方言中,自主性程度越高的动词在直接被“不”修饰时,越表示对施动者意愿的否定,越不需借助能愿动词;随着自主性程度的减弱,动词在直接被“不”修饰时可能就只是一般的否定性陈述了,也就更需要使用能愿动词来表示前一类的否定意思了。

3.修饰非自主性动词及动词性结构

通常来说,“不”不能用来否定非自主性动词,一般我们不说“不生病”“不碰到”“不死”“不挨打”等,但是在新洲方言和普通话里表假设的复句中,部分非自主性动词可以用“不”来否定。“不+非自主性动词”都是表示一种假设,其中例(5)中的“不碰到”是对既存事实的否定,例(6)、例(7)中的“不挨打”“不死”是对尚未发生的事实的否定。

(5)刚才不碰到你的话,算是不晓得么办才好。(“不晓得”指“不知道”)

(6)这个伢一天不挨打就不舒服。(“伢”指“小孩”)

(7)这顿坨子不死也要他半条命。(“坨子”指“挨打”)

(二)“不”构成的否定祈使句

在新洲方言中,“不”放在动词、动词性结构、形容词、形容词性结构前构成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而且“不”字和后面的成分之间不需要再插入“许、准”这样的字眼。此时的动词只能是自主性较高的动词,形容词只能是表状态的形容词。例如:

(8)不筛!(“筛”指“扭动身体”)

(9)不拿别个的东西!

以上例句中动作的实施一定要满足听话者在主观上能够很大程度地予以控制的条件,因为禁止或劝阻别人做的事情应该是别人想做也能够做的。新洲人一般不说“不得病!不听到!”,因为这些事的发生很少受到行为主体个人意愿的影响。

(三)“不”构成的特殊否定载体

1.不得

“不得”表示不会、不可能。用来表示推测和对未来事情的否定。新洲方言的“不得”不是简单的否定副词“不”加能愿动词“得”,因为这里的“得”不能单用表示“会、可能”的含义。例如:

(10)我是不得去求他的,要去你去吧。

(11)她一直都蛮乖的,不得做这种事情的。

2.不消

在新洲话中,“不消”的“消”是“需要”的合音,但是在新洲话中表“需要”义的不仅仅有“消”,还有其他的形式。因此,“消”在此是个不成词语素,与“不”字结合构成了一个新的否定词语。例如:

(12)你不消说了,我都懂鸟。(“不消”指“不用”)

(13)你不消拐的,冒的哪个怕你。(“拐”指“凶”)

3.不兴

在普通话中,“兴”表示“流行,有某种风俗习惯”,可以单独作谓语,被“不”修饰,表示“不流行,没有某种风俗习惯”。但在新洲方言中,“不兴”表示“禁止、劝阻”。往往是伴随说理、商量的语气而进行的,而“不紧”可以表达强制命令式的禁止语气。例如:

(14)回去了你不兴在爸爸面前撮我的拐啊。(“撮我的拐”指“说坏话”)

(15)这么大的人了,在外头不兴跟别人扯皮啊。(“扯皮”指“生是非”)

三、“莫”字否定句

(一)“莫”构成的祈使句

在新洲方言里,“莫”放在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结构、形容词性结构前,构成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此时的“莫”可以替换成“不”,不过语气比“不”缓和。“不”多用于表示禁止、命令,语气较为强硬。“莫”则多用于表示劝阻。“不”和“莫”在构成表禁止或劝阻的祈使句时,其分工略有不同,具体来说,“不”多用于表禁止,语气较为强硬;“莫”则多用于表劝阻,语气较为缓和。比如劝慰别人时多说“莫抠了。别生气了。”再比如一个小孩子在街上乱跑,妈妈开始时语气较为缓和地阻止他“车子多,莫瞎跑啊。”可是小孩子不听话,于是妈妈生气了“不跑渺!叫你不瞎跑的咧!别跑!说了让你不要乱跑的嘛。”这种从缓到急的转变往往就体现在“不”“莫”的选择使用上。

(二)“莫”表示推测语气

“莫”除了“不能、不要”这类表示禁止或劝阻的否定意义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推测的语气,而且在说话人表推测的同时,还有一种不希望或担心该推测为真的意思。例如:

(16)还不来,他莫忘记了哈。

(17)别人都冒来,你莫记错时间啦。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推测,此时的“莫”可以替换成“莫是”“莫不是”。但在表示未发生的情况或事件的推断中,“莫”不能换成“莫是”或“莫不是”。例如:

(18)少说两句,莫搞得最后都不快活。

(19)放倒外头,过两天莫都放嗝了啊。

四、含有“冒”“冒得”的否定句

(一)否定副词“冒”

在新洲方言里,“冒”是否定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性结构作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没能发生,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冒”还可以说成“冒有”,但这并不意味着“冒”是对动词“有”的否定,因为新洲话中没有“有+动词”的说法,而且,“冒有”在武汉话中有一个合音的读法:miou,上声。例如:

(20)我还冒吃饭。

(21)你腿还冒好就去上班?

(二)否定动词“冒得”

在新洲方言里,“冒得”是一个否定动词,充当谓语。“冒得”能够表达两种意义,一是对事物的领属和存在的否定,二是表示“在数量或程度上不及、不满、不到”的意思。例如:

(22)我们这里冒得这个人。

(23)他还冒得他姐姐高。

五、结语

新洲方言的否定词及其表达方式比较丰富,本文比较明确地讨论了最常用的否定词“不、莫、冒、冒得”的不同用法,当然,除了这四类否定词外,新洲方言还有很多其他特定的表示“否定”含义的词语,比如“未必”“么事”“冤枉”“穷”“干”等,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林立红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90.

[2]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R].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3]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4]胡建华.否定、焦点与辖域[J].中国语文,2007,(2).

[5]李腊花.论武汉年轻人对武汉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沈家煊.“语用否定”考察[J].中国语文,1993,(3).

[7]吴冰洁.鄂州话音韵特点及其与武汉话比较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熊顺喜.新洲方言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屈梦丹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315211)

猜你喜欢
新洲语气副词
让阳东新洲的腊味飘香各地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