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企业如何选择国际化策略

2016-03-03 21:46方洁杜萌方虹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中药企业

方洁+杜萌+方虹

近年来,无论从产品出口规模,还是产品出口范围来讲,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中药国际化尚未真正实现。众所周之,在全球中药市场营业额中,日本占到80%,韩国占到10%,而中国仅占2%。这些数字应该令作为中药鼻祖的中国无地自容。中医药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大部分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只是补充与替代,只能在华人圈子里使用。“中药国际化”口号喊了多年,中药还一直在家门口徘徊。中药走向国际,是指中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走出去,而不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走出去,需要进入对方的主流医疗体系,但现在我们距离这个要求还很远。

中国中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分析框架

中药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Lewin,Long和Carroll(1999) 建立了一个组织、产业和环境协同演进的框架模型,该模型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来为组织谋求最有力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协同演进(Co-evolution)的思想意指组织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环境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迫使企业去适应产业环境和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反过来,组织又能够通过与环境中其他要素的互动来能动地影响环境,创造对自身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用协同演进来分析? Volberd和Lewin(2003)做出了明确的解答:协同演进分析可以是研究层次之间的多向因果关系,可以是研究在历史情境下基于时间发展纵向研究,也可以是研究互动、时滞等多重效应。所以,基于上述对协同演进思想溯源和分析框架的理解,我们认为协同演进理论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关系运作、网络演进与企业行为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企业国际化可以看作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调整自身网络位置的过程,而关系运作、网络演进与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本质上也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对企业国际化过程的深入研究需要我们采取一种更为系统化、动态化和整体化的视角:企业运作的行为不断塑造与重构企业外部关系网络,导致关系网络持续演化,而企业外部关系网络的演化不断为企业国际化成长施加各种影响,一旦企业的关系网络超越了本地地域和国家地理边界,企业关系网络便实现了跨国成长,一个跨越国界的关系网络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行为施加关键的影响。因此,我们在Uppsal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企业运营与价值、网络关系发展与企业国际化的三维度与三个阶段协同演进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我们提出“企业运营与价值、网络关系发展与企业国际化”三个维度战略管理框架,作为构建中药企业国际化分析框架的主要思路。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运作与价值、网络关系发展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三个阶段协同演进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自组织过程,而是企业有意识的和主动进取的结果,即支撑本文理论框架的主线是主动性的关系网络观点。与传统的“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的结构决定论不同,主动性的关系网络观点能够避免“关系不足”和“关系过度”这两种极端,这种主动性的关系网络观点包含了以下两种因果关系:一是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行为是嵌入企业特定的关系网络之中的,企业国际化行为的选择是企业关系网络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二是企业在所处的庞大的关系网络、市场网络和产业网络当中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主动者,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配置国际化所需的战略资源,更加能够通过自身创业精神和网络能力主动地去进行有特定目的的关系运作,进而促进关系网络的持续优化演进,并通过这种网络关系的持续发展获取更多国际化机会、市场利益、经验知识、国际声誉以及成长动力,从而使自身的国际化战略更具能动性。在这种“主动性”网络观点之下,企业运作与价值、网络关系发展和企业国际化行为间的协同演进机制可以通过图2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协同演进的过程

1.企业运营与价值。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聚焦于企业国际化的市场选择,进入模式(出口、许可生产、海外合资、独资、并购、战略联盟)和国际化路径等问题,结合企业国际化进程理论,企业国际化过程就是企业如何从单纯的贸易和契约模式转变为对外投资战略模式的国际化渐进过程,其战略模式演变的一般过程为: 纯国内企业-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主出口-设立国外销售分部-设立国外分公司-跨国公司。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企业国际化进程表现为不断嵌入的过程,基于不同的嵌入环节逐渐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随着资源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企业嵌入价值链的环节与嵌入特征不断变化,企业交易的难易程度、关系专有性资产投入和供应能力等动态因素随之改变,国际化转型具体表现为治理模式的演变和参与角色的转变。

2.网络关系发展。根据Johanson和Mattsson(1988)的早期研究,把企业国际化发展划分为关系延伸、关系渗透和关系整合三个阶段。关系延伸(relation expansion)是企业跨越国家之间的市场网络,通过在目标国家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方式置身东道国并与当地市场网络当中其他企业发展网络关系,为进一步实行跨国经营做准备;关系渗透(relation penetration)是企业进一步加深对目标国家当地市场的关系承诺,发展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网络位置,如实行本土化经营拉近企业与当地市场关系距离,或通过战略联盟、并购等高级国际化方式加深与当地市场网络成员间合作关系等,进行当地市场扩张和渗透;关系整合(relation integration)是国际化企业在多国经营的基础上,立足全球统一战略,不断协调在不同国家市场关系网络中的网络位置进行企业全球资源整合。在企业国际化的成长周期中,此三种关系运作方式呈一个递进升级的过程,三者之间的演替体现的是企业国际化过程当中网络能力的升级和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从企业关系网络在各个阶段的本质特征来看,Butler和Hansen(1991)Hansen(1991)认为,企业网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他们认为企业网络演化为企业家阶段、商业起步阶段、全球战略阶段。在企业家阶段,企业网络表现为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的特征;在商业起步阶段,企业网络逐渐演化为商业聚焦网络(business focused network);而在商业发展阶段,企业网络最终演化为全球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随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这种演化主要是基于企业获取国际化成长所需资源的欲望,并在企业网络关系的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网络将从以嵌入性纽带为主转变为嵌入纽带与市场纽带的数量更加平衡;从强调网络的凝聚力转变为积极利用网络中的结构洞;从对网络的路径依赖转变到更加有意识地管理网络。

3.国际化阶段。根据经济学理论,使某产业或产品跨国而受世界的共同控制与保护,分为产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三个层次。

4.企业运营与价值、网络关系发展与企业国际化的协同演进。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早期,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十分重要,社会网络保证了企业家可以获得更多无形的信息和有形的资源。而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起步阶段,网络的作用更集中在满足个人和企业经商的直接需要上。企业会有意识地寻求国际上的战略伙伴,与竞争者和其他重要伙伴的联系可以共享生产知识、获得声誉等。通过建立自身与其他组织的紧密联系,最终形成具有战略意义和导向的战略网络。Butler和Hansen(1991)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企业关系网络会从早期的社会性逐渐向商业性过渡的特征,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较多的认同。因此,企业网络关系演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国际化战略性地利用和适应网络以获得国际化成长所必需的资源的过程。可以认为,随着企业从诞生到逐渐成长到最终实现跨国成长,企业资源不断积累及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关系方式沿着“关系延伸、关系渗透、关系整合”的方向变得更具能动性和战略性,企业国际关系网络展现出从“本地社会网络”到“国际商业网络”再到“全球战略网络”的演化路径,企业行为也逐渐由网络中的机会识别和发展商业关系,变得更为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进行网络运作、维护和更新,进而创造更大的国际化战略空间。

结论与建议

中国中药企业正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很多中药企业还只是停留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只是食品或保健食品,仅仅获得了产品价值升值中的很少部分的利润,中药企业国际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国中药企业整体上处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网络非中心结构位置,位于企业网络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关系建立—关系延伸”的初级阶段,为网络国际化发展状态下“后发国际化—晚行动的知识学习者”。因此,由于我国中药企业在国际化背景、实力、程度和水平等方面差异,一方面在全球生产关系网络中往往难以占据结构位置优势;另一方面,尚处于关系建立和关系延伸的国际网络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上其企业本地嵌入和内向国际化特征仍较为明显。

根据本文理论研究,对我国企业后发式国际化成长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中国中药企业应该不断融入本地产业网络、集群网络以及社会关系网络,与本地的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及其他组织建立较为良好的关系,融入本地社会网络是企业构建国际商业网络和全球战略网络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中药企业应进积极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通过与海外跨国公司、国际中介组织和东道国政府建立多种形式关系以获取企业国际化所需的国际化资源,应特别注重与国外先进跨国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建立和互动水平提升,这为我国本地企业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实践和示范国外跨国公司能力的机会,并在“体验式”参与过程中获得国际化“共同经验”。第三,中药企业要“走出去”,不但要借助国内的各种优势,也要借助国外的一些力量,其中华侨华人经济与华商网络便是一支可充分借助和利用的重要力量,它对克服我国企业“走出去”各种劣势尤其是对外关系网络方面,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第四,标准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技术制度。由此可见,中药生产的整体标准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其中包括相关国家对质量标准的整体提高要求,企业对标准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标准生产线的建立。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中药企业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