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外的国企党建

2016-03-03 21:57魏修柏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工作

魏修柏

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到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二十多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参与国际化竞争程度不断加深,在竞争中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据《财富》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企业上榜“世界五百强”排行榜达94家,其中国有企业86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7家。随着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深入,海外党建工作成为亟须应对的重大课题,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以下简称“中组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自身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国际化经营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海外党建工作经验。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力量。事实证明,国有企业也是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国有企业的重要优势,就是政治优势,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备或相对缺乏的特殊功能。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以本身属性为潜在基础,由党的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各项政治工作生成,以综合优势外在表现出来,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政治能量。在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复杂的环境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能否有效地探索推进海外党建工作,是衡量国有企业国际化业务是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指标,兹事体大。

中石油是唯一因在海外党建工作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而受到中组部和国资委双重表彰的中央企业。因此,本文以中石油的海外党建工作为主要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与其他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实践相互参照,总结出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经验,从而为国有企业国际化业务的健康发展能够获得坚实的政治保障,提供一份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行之有效的海外党建经验

中石油是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有企业之一。1993年中石油开始开展国际化经营,同多数国有企业“走出去”情况相似,由于历史原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巨头已基本将世界主要优质能源区块瓜分殆尽,作为后来者,只能去条件更为艰苦恶劣的国家和地区,花费更大的成本去开发能源。截至2014年,中石油在全球37个国家开展油气投资业务,遍布非洲、中东、中亚、南美、亚太等地区。

从背景来说,海外党建工作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自然环境更为艰苦。一些国家和地区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饮水、卫生条件较差,这就尤其需要有大局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二是政治局势不稳定。中石油、中建的一些海外业务区块,政府更迭、抢劫绑架、恐怖活动时有发生,非常时刻甚至威胁人身安全。譬如利比亚大撤侨时,中石油、中建等央企撤离人员占我国撤离人员总数的90%以上,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听党指挥、组织严格、纪律严明的优秀传统。三是意识形态及政策限制。很多国家和地区限制政党和社团活动,一般不允许外国公司存在政党组织、结社组团,一些地区限制开展各类党派活动;有的国家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对政党或社团活动也有诸多限制,党组织不便公开活动,党员也不能随意公开身份。四是海外业务区域的分散性和党员的流动性,使得党内文件、资料无法保密、及时传递。五是跨文化管理的难度。海外区域公司中外籍员工共处,存在跨语际、跨文化的交流管理障碍。六是海外中方员工自身的压力。由于远离祖国和亲人,加上环境的生疏,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几乎是国有企业开展海外党建工作的共通性难题。

面对不同的党建工作环境,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结合海外特点和项目实际,积极探索海外特殊环境条件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党建目标明确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化经营,根本目的是在国际竞争中成长壮大为世界级跨国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扩大中国经济的体量,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海外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国有企业国际化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海外党建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围绕中心/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开发/经营”,服务于国有企业国际事业大局,为国有企业国际化业务的健康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思想教育精准化。由于中石油、中铁等国有企业海外项目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政治文化背景迥异,社会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安全风险突出,要求海外员工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在尊重社区法律政策的同时,海外党建工作始终十分注重思想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奋斗为精髓”的精准化思想教育,为企业发展增强凝聚力。中石油在海外始终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中铁以“我是中国人”激励海外员工;中石化“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营造创业奉献、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企业海外党的思想建设中,中石油是唯一将源于本企业的优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调移植到其海外业务公司党建及企业文化之中,将自身“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与国际化管理相结合”的央企,体现了中石油对自身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高度“文化自信”。

党务干部设置多非专职化。由于国外环境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海外机构的党组织书记,多由项目负责人或行政负责人兼任,实行“一岗双责”制。这也即是李晓光博士等所概括的中央企业海外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设置非专职化”。但并非所有国有企业或中央企业都是如此,中冶就是特例。中冶下属中国一冶公司明确规定“书记要专职。不能以行政副职或是部门负责人兼管书记工作,要明确规定专职书记应至少享有项目行政副职的薪酬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岗级对等和责权利一致的问题。机构要专设。考虑到海外项目的特殊政治、文化背景,在党建工作不宜公开的情况下,有必要在项目部建制下设置‘保障部,承担党建、企业文化、后勤保障等工作。书记以项目副职的身份兼任部长,可以更好落实‘内外有别的工作原则。”中冶的探索,有效地解决了“一岗双责”在业务和党建方面往往难以兼顾,或项目/行政一把手党建经验不足等问题,为国有企业海外党务干部的设置途径提供了新的参照。

管理机制完善化。组织建设是衡量党的建设的硬性指标之一。尽管海外党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但各国有企业还是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譬如,中石油“形成了适应海外业务复杂环境和艰苦条件的海外党组织六种设置模式,确保了海外党组织健全率和党员教育管理覆盖率两个100%”;中冶建立形成了“党委—临时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完整链式结构”;中交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海外机构和项目,均独立或联合成立了党组织,并提出海外党组织建设的“三六九”目标;中远探索实施“支部建在船上”;等等。

制度建设规范化。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是衡量规范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中石油在保证海外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健全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着眼海外特点,根据海外项目高度分散、人员调动轮换频繁、党员流动性强、党的工作具有保密性等特点,建立海外党建工作对接制度,先后实行了海外和国内党组织工作接口制度、零散党员管理制度、党员流动站制度、文件资料加密传递和带送制度、党员组织关系编码接转制度、党建资料档案交接制度、党员信息管理制度等“自选动作”。其他国有企业的海外党建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基本做到了严格规范。

培训形式信息化。对于党组织的重要通知、学习培训等,国有企业普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达到第一时间能够向海外机构传达,敦促其同步、及时学习的实效。通常来说,借助信息化技术是海外党建培训的重要手段。中石油采取在中方营地定期集中学习与业余和网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国家电网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的手段保证海外党建和国内党建同部署、同开展、同推进。近来,一些企业也在探索采用微信、易信等信息化手段与时俱进地进行海外党建培训。

活动载体灵活化。因时因地开展人文化、个性化海外党建活动,将党建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丰富海外党建工作内涵,是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最大亮点。譬如,中石油针对海外员工工作环境单调、远离祖国亲人等实际,打造“亲情板”,悬挂亲情照,开通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使海外员工经常和家人“双向慰藉,双向激励”;启动员工心理帮助计划(EAP),设立恳谈室,邀请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选派和培养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武钢集团构筑以“同步(Synchronization)” 为基点的固本工程、以“家(Home)文化”为支点的亮点工程、以“联动(Intedock)”为触点的拓展工程、以“崛起(Prosperity)”为重点的人才工程,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时尚元素、武钢特色的“SHIP”海外党建品牌。中石化积极实施“送温暖、献爱心”工程,将西方管理模式与东方“人情味”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外员工送祝福、送关怀,等等。

以文化自信为主导的党建创新

通过对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实践的梳理可以看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有企业已经摸索出克服困难和挑战的方法,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企业项目特点、行之有效的海外党建之路。但是由于受规章制度、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约束,海外党建工作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领域很难取得突破性创新。最值得关注的是,以文化自信为创新之本的党建活动创新成为海外党建工作的最大亮点。

长期以来,为了政治大局和国家利益,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听党指挥,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譬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世界秩序及其合法性解读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手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式的“彷徨”使得国有企业也长期适应于“冲击-回应”模式,对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尤其是国际化经营条件下,能否依然有效地发挥政治优势信心不足,认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化,必将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带来冲击……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要素,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也正源于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国有企业曾一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创业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性的逐渐开放,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日益脱离了现代职工群体,成为了‘大空话、‘大忽悠。”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认定与信念,这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作为一种民族心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走向自觉与成熟的表征,也是建设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心理准备和思想条件。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自信来源于强大的国力,更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令人欣喜的是,在对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梳理中,我们发现,海外党建工作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党建活动创新;而最具典范意义的党建活动创新,恰恰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经过多年在国际市场的探索与实践,国有企业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证明了即便在国际化经营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依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海外党建中,对于企业的国有企业身份、吃苦奉献作风和温情脉脉的“家文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公开亮出来,讲开来,做起来;不仅开始逐步打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的文化名片,而且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整体的文化名片。可以说,文化自信是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创新之本,也是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文化自信,既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囊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还继承了国有企业本身的政治优势传统和优秀文化基因。大体可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奋斗为精髓,以“家文化”为纽带,不拘一格、务求实效,打造中国品牌、助力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受一些具有西方学术背景的公共关系研究者影响,认为在海外市场应该尽量低调,回避国有企业背景,强调上市公司背景。笔者曾应邀参加某著名国际公关公司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公共关系应对方面的论坛,该公司副总裁建议如果可能,最好国有企业的英文名字中都不要出现“China”和汉语拼音字样,因为陌生化的视觉冲击会对西方公众造成心理恐慌。这反映出在国际化经营中,一度以来,“在商言商”较之“弘义融利”的正确义利观更受推重。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国有企业在各自业内领域的比较优势也凸显出来,很多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都达到世界业内领先水平,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开发投资,不仅不受歧视,反而被视作实力更为雄厚,信誉更有保障。以强大的企业实力和国家实力为后盾,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中石油、中铁等很多国有企业在驻外机构正式场合悬挂国旗,在国家重大节日组织升国旗、唱国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艰苦奋斗。比较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者普遍认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文化语境。最近,陈来教授以中西比较的视角,提出“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中国独特价值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的优良作风。但在西方文化语境中,个人权利和自由显然具有更重的分量。如果贸然要求国外雇佣工人在必要时以集体大局为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但得不到其价值认可,还极有可能因触犯当地法律而被告上法庭。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中,同样可以采取文化融合和文明对话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石油在此方面做出了表率。中石油“注重发挥中国石油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积极探索不同文化合作、融合的新途径。……通过促进文化融合, 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延伸到当地雇员、外籍员工。”“坚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海外的发扬和传承,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移植到海外,学习、借鉴、吸收西方先进企业文化理念,规范制度,强化执行,推行跨文化管理,打造形成了‘合金海外文化。”

“家文化”。“家文化”,是长期受儒家文化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家文化”是以血缘亲情为核心,以“推己及人”为手段,达到文化融合的“大同”之境。在异国他乡,对于驻外员工,党组织就是家的港湾,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对待驻外员工,还是对待员工家属,国有企业在抓海外党建工作时普遍都做得细致入微,将政治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对于当地雇员和外籍员工,党组织同样需要以“家”一般的温暖,促进文化融合,一些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中冶实施“人本-文化”模式,朝鲜工人对他们的领袖无比爱戴和尊重。金正日逝世时,中国一冶项目部为朝鲜工人腾出食堂,作祭奠场所,项目经理还亲自到朝鲜驻科威特大使馆吊唁,让朝鲜工人十分感动。中石化海外党组织开展的外籍优秀员工评选活动,极大激发了外籍员工及家属的奉献精神,叙利亚分公司218钻井队营地经理默哈穆德更是以“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的思想冒着生命危险保护6名中方员工更是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也同样如此,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海外党建工作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国有企业要在总结海外党建工作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练好内功,争创一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配义与道,正道直行,扎实推进海外党建工作,为国有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选工作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