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2016-03-04 11:53鞠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点式电凝主干

鞠雷

探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

鞠雷

目的探究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联合手术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凝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现象;两组患者术中电凝损伤情况与术后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复发率低, 电凝损伤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并应用。

电凝法;高位结扎剥脱;下肢浅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上一类较为普遍的静脉疾病, 我国此类疾病的患者中女性稍高于男性, 发病率为10%左右[1],临床上主要采用高位结扎剥脱切除术治疗, 该类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较佳, 但是仍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感明显等缺陷。为了进一步探究效果较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进行临床治疗, 效果良好,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均显示隐股静脉瓣膜部位存在血液反流, 无血栓。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电凝手术治疗。将电凝导管插入患者腹股沟处, 若患者主干迂曲较为严重而不能准确插入, 可作一小切口后使用第2根导管至腹股沟处。后将其尾端与电凝器相连, 将电凝指数设定为40, 并对电凝部位进行压迫, 直到导管从大隐静脉处退出, 后将电凝器与套管针内套管相连,穿刺后电凝曲张静脉团块。

1.2.2观察组 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将剥脱器置入患者大隐静脉主干部位, 并松开止血钳, 将大隐静脉主干固定在剥脱器上, 若患者曲张程度较为严重, 可将其分段剥脱后置于剥脱器上。后将迂曲成团静脉作一0.5 cm的手术切口分段切除浅静脉;若患者曲张较轻微, 但静脉明显扩张, 可将电凝指数为30的电极导入, 并对已电凝的静脉进行压迫, 使得患者静脉闭塞, 待到套管针的针尖与穿刺点之间相隔1 cm时可停止电凝, 防止烧伤患者皮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包括电凝损伤情况、隐神经损伤情况、1年复发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获得一期愈合, 未出现感染情况, 未出现下肢深静脉损伤、淋巴瘘、淋巴水肿、肺栓塞等;两组患者术中电凝损伤情况与术后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与疾病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电凝手术治疗的原理是在电凝作用下将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与浅层平滑肌细胞核进行固缩[2], 并与周围的基质相互融合, 使得患者血管坏死并粘合。

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后发现, 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的观察组1年疾病复发率要低于采用电凝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察组将曲张程度较严重的分支与大隐静脉主干部位剥脱后切除, 可以将疾病复发隐患明显降低。而据临床研究[3]显示, 电凝大隐静脉主干后可能出现再通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大隐静脉的属支位置发生变异, 术中未完整对其进行结扎;②小腿部位的静脉结扎不全;③患者原发性深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④小腿深静脉在完成电凝后再通。

采用单纯电凝微创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同样存在上述几项原因而使得疾病复发。且行单纯电凝手术时将患者所有的小腿静脉曲张团块进行电凝, 使得手术穿刺电凝次数与电凝时间将大大增加, 术后疾病复发的几率也要高于观察组(P<0.05)。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出现3例隐神经损伤, 对照组出现2例,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两组患者发生隐神经损伤的几率较小,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仍需注意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几率, 术中应对紧挨着静脉的隐神经进行保护等。分析隐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隐神经主干紧贴于大隐静脉主干, 且静脉表面经常被神经纤维分支覆盖, 剥脱时可能使得神经分支造成损伤等。

总结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后统计发现:①若患者静脉曲张程度较严重, 且分支、主干均较为粗大,可先行剥脱后将静脉切除, 防止电凝后造成曲张复发现象[4];②若患者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 不能对炎性静脉进行电凝,可将静脉与继发血栓切除, 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③对于较为消瘦的患者可将电凝指数适当降低, 防止出现烧伤等。

综上所述, 对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复发率低, 手术彻底, 可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并应用。

[1]杜景辰, 白琳.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分析.中国医师杂志, 2008, 10(3):383-385.

[2]杜景辰, 白琳.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8, 11(3):262-263.

[3]付强, 庄永青, 傅小宽, 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广东医学, 2010, 31(24):3241-3243.

[4]陈健, 严金, 陈增良, 等.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老年人下肢浅静脉曲张的随访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7): 541-5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44

2015-09-24]

124010 辽宁盘锦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点式电凝主干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点式后备模式设计简析
基于超快激光技术的半球谐振陀螺点式修调方法
点式ATP模式下列车追踪间隔计算的探讨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基于线型感温+点式感光技术的公路隧道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指导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