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

2016-03-04 11:54李文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针对性心肌梗死病情

李文华

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

李文华

目的探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后发现, 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明显,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心肌梗死;针对性护理;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阻塞, 造成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源性胸痛、心悸、心律失常、胸闷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心肌梗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及紧张等负面情绪, 对病情的控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有效的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积极的意义, 本院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 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23±5.92)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5,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为(60.12±6.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具体如下:①病情护理:针对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不同原因, 给予相对应的吸氧、监测等护理;②疼痛护理: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缓解疼痛的护理及镇痛;③预防感染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与卫生,调整适当的温度与湿度, 给予适量的抗感染药物;④健康教育:采用开讲座的方式告知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及治疗目的等;⑤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治疗费用及疼痛会产生负面情绪或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热情与患者交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多与之交谈轻松积极的话题,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⑥夜间护理:夜间患者的心脏负担会加重, 极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护理人员在夜间应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若出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处理;⑦预防便秘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 严禁烟酒, 每日清晨给予患者服用蜂蜜水, 若发生便秘,可服用适量的硝酸甘油再采用开塞露促使排便; ⑧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 有无按时服药, 有无不适等, 若发现异常, 立即通知患者来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病情得到控制, 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得到缓解, 无明显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 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 量表由5个他评题与19个自评题组成, 总分21分, 分数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比较(n, %,±s)

表1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睡眠质量比较(n,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睡眠质量评分(分)对照组 40 13 17 10 75.00 12.34±1.56实验组 40 17 20 3 92.50a8.29±1.21a

3 讨论

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病情多变等特点, 临床上治疗与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原则是维持患者的心功能正常, 挽救坏死的心肌, 预防梗死面积扩大、及时处理心律失常、防止并发症发生及缩小心肌缺血面积等[2]。治疗与护理不当将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如便秘、失眠等, 因此,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心肌梗死疾病中有着很大的意义[3]。

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针对性护理恰好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针对性护理是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防感染护理、预防便秘护理、疼痛护理、病情护理、夜间护理及电话随访等多方面护理手段, 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病情,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身体上的疼痛感, 还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预防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4,5]。从本次观察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高出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P<0.05)。

综上所述,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重大, 其优势体现在: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及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等。

[1]李小英.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7):1451-1452.

[2]王凤.心肌梗塞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8):511.

[3]吴伊臻.浅谈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及其健康教育.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8):525.

[4]洪英, 岳小丽.观察治疗与护理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23(2):625-626.

[5]刘欧华.98例老年人心肌梗塞以及其护理探讨.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7):753-7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83

2015-08-10]

122000 朝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针对性心肌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