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弘毅教育”办学实践的道路上

2016-03-05 08:57郑希刚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弘毅三环陈毅

■郑希刚

走在“弘毅教育”办学实践的道路上

■郑希刚

1999年5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亲自为陈毅中学题写了校名。从此,嬴牟大地上的这所初级中学与陈毅元帅这个光辉的名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陈毅,名毅,字仲弘,取自曾子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即“广大”,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理念,要求师生志向远大、虚怀若谷;“毅”,即“坚忍”,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求师生孜孜以求、坚忍不拔。我认为,突出“弘毅”就抓住了陈毅精神的核心和实质,突出“弘毅”就找到课堂建设的根基。鉴于此,我们以夯实根基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路径,逐步走上了科研兴校的康庄大道。

一、困惑——山重水复

就在陈毅中学挂牌之初,恰逢城内学校取消晚自习。规定一出台,舆论哗然。人们纷纷质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缩短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当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也觉得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学习内容不变,学习时间却在减少,要解决这个矛盾,别无它途,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课堂教学效率又应当如何来提高呢?这还得要借助于教师的智慧。学校事先给老师们布置了“作业”,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通过教研,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上,组织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开展了全方位的课堂观察,任务只有一个——看看我们的课堂上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带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我们开始给课堂“减肥”,并且提出:“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我们坚决不讲!”

道理说起来简单,可落实起来就难了。给课堂“减肥”让许多教师不适应,过去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往往是看老师讲得深不深、透不透,现在讲得多的老师却因“课堂臃肿”而受到了批评,许多人纷纷感叹“跟不上形势了”。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畏首畏尾,不敢说话了,生怕落下“课堂肥胖症”。

二、探索——柳暗花明

恰在此时,莱芜市教育局号召全市学习“尝试教学法”。我们恰如《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眼前豁然开朗——让学生去尝试,不会的我们就点拨,会了的我们就不讲。由此,尝试的风潮渐渐形成,“尝试”成为陈毅中学的“热词”。伴随着尝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提出了体现“尝试教学”理念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2006年,以“自学—交流—展示”为基本结构的“生命化课堂”构思日趋完善,出台了包括“背景分析、理论思考、指导思想、模式构建、实施步骤”在内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各学科教研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初步构建起了以小组教学为基础的、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规范。

2007年,学校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阶段性验收。我们欣喜地看到,三年奋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满堂灌”的现象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小组间的交流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和困惑,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辅导教师”,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建立起了基于自信、互信、欣赏、激励的和谐氛围,学生们兴奋地说:“现在,课堂就是创新尝试、展示自我的舞台!”

2008年4月,在莱芜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有效教学启动会上,我校提供了全员参与、全面开放、全班展示的课堂教学现场;10月,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在山东省“人文素养”课题研究总结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我校依托教科研,在尝试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10年3月,“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我校先后提供各类教学现场5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月,“初中英语‘自学—交流—展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被立项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6月,“尝试教学全国示范实验学校”也在我校正式挂牌。

三、实践——源头活水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这是进行课堂建设的原点问题。多年来,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范式是研讨公开课。但公开课大多追求个性和完美,主要是展现教学的艺术性、独特性、深刻性,是“出模”的课,与教师的个体素质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复制、模仿。实际上,日常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是“随意课”,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或天南海北、随口乱扯,或不顾学生感受满堂灌,花自飘零水自流。

于是,我们提出了“弘毅文化”课堂理念。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将“弘”和“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便会造就这样一种美好的图景:课堂学习目标精准,不蔓不枝,直抵核心。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厚积知识,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教师角色定位恰当,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无所事事;相机点拨,有效指导,目标达成度高。

以此为引领,我们全面审视“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该项改革追求“先学后教,小组展示”为主要特征的常态课堂。但是,这种追求较多在停留在理念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操作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理念落地”——学生要怎样自学?怎样交流?怎样展示?于是,我校在以“先学后教,小组展示”为主要特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弘毅文化”理念下的“三环四式”弘毅课堂结构。“三环”,即:定向自探(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碰撞反刍(质疑交流,自主生成)——达标迁移(当堂训练,拓展深化)。“三环”结构融合了“目标教学、合作学习、当堂达标”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生本化”。其中,在核心的“碰撞反刍”环节主要采用“四式”,即:质疑式、竞赛式、情境式、操作式。质疑式即提出疑问——小组讨论——当堂清疑;竞赛式即确定主题——明确规则——自主准备——开展竞赛——师生评价;情境式即创设情境——参与情境——成果分享;操作式即设计方案——操作探究——分析评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新法。假如“三环”是纵向的,那么“四式”就是横向的,每一“环”都可以选取适宜的“式”来具体操作。“三环”与“四式”纵横交错,共同交织出课堂的精彩。“四式”并不是僵化的模式、刻板的套路,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学生特点、自身特点灵活运用。“三环四式”以学生的预习为起点,以师生互动为重点,以达标迁移为落点,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结构。其稳定性体现在“三环”上,其开放性体现在“四式”上。“三环四式”因其稳定性而具有“结构保底”的作用,因其开放性而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多元生态。这与新教育理想课堂构建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为了让“三环四式”落地生根,我们着眼于效率与效果,提出了观察“三环四式”课堂的“六角度”,即:目标清晰度、学生自主度、学生参与度、拓展延伸度、目标达成度、学生满意度;提出了评议课堂的“六项指标”,即:学习目标是否尊重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否依据目标展开有效的课上自学;是否有效开展有必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做到举一反三、变式训练、有效链接、拓展延伸;是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学生对课堂教学是否满意。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课堂评议的自说自话、各执一词,我们科学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主要包括教学流程量表、主动学习量表、资源应用量表、情感态度量表、教学效果量表。评价者利用五个量表从不同侧面来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了课堂的真实面貌,为课堂评价和研讨保留了第一手信息。五个量表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理解课堂的工具,教师可以把它们当作“地图”和“支架”,以此来审视课堂的优劣、得失。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形势,我们立足实际,提出了“互联网+智慧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新思路,通过构建空中学习联盟、实践翻转课堂、建设智慧教室,搭建互动平台等途径,实现了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创建起了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新范式。

四、提升——风正扬帆

从本质的意义上,我感到学校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圣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田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构筑学生的“精神长城”?关注人的精神引领,我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弘扬陈毅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在尝试德育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将“生命化教学”升华为“弘毅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陈毅精神这一独有的育人资源,致力于关心集体、关注他人、关爱自己的“三关”教育,致力于社会讲堂、学校讲堂、家长讲堂的“三级讲堂”建设,通过开展题写“最美校名校训”、“展校训晒家风”以及评选“陈毅奖章班级”、“弘毅之星”等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田,营造了做文明学子的浓厚氛围。我们着力构建了学生成长课程,比如通过实施入校课程、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校园卫士体验课程等,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搭建起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舞台。把整个校园划分为九大管理区域,设立41个值班岗,做到了定点、定岗、定员、定职责。实施班值日,既加强了学生的行为管理,又展现了值日班级及值日学生的素质,真正体现了“雅言善行,修己达人”的德育理念。

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管理职能,通过组织“家长讲堂”、“半日开放”、家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进而教育学生、管理学生;通过“校外共同体”、“家校QQ群”等形式,整合家校教育资源,拓展育人渠道;通过人人通平台、微信教研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努力打造立体化、全时段、无缝隙的家校沟通平台,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同,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常常思考: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现实中,很多人回答的是“教学成绩”。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说到本质上,其实这恰恰掩盖了真理。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有好的校风。树立什么样的校风,以及怎样树立校风,是校长的首要职责。然而,我认为,教育科研的风气是学校最重要的风气,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是办高档次学校所蕴藏的内在动力,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一所植根于教育科研的学校,它的追求必然卓越,教育理想必然高远,校风必然优秀,各项办学指标必然优异于其他学校。我想,陈毅中学发展到今天,与我校“弘毅尚学,崇善启新”的校训、“立责厚教,精研笃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博趣乐知”的学风是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山东莱芜271100)

猜你喜欢
弘毅三环陈毅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弘毅崇文 和合精进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学校
校训展示墙
百战
三环陶瓷小镇
弘毅投资走下神坛 12年投资成绩单全解剖
北京将建60公里“水二环” 230公里“三环水系”互连互通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