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创作节目精品
——评江油广播电视台电视创作团队的职业坚守

2016-03-05 21:58陈爱民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5期
关键词:江油创作

陈爱民

以“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创作节目精品
——评江油广播电视台电视创作团队的职业坚守

陈爱民

(作者单位:江油市广播电视台)

有一种梦想叫职业理想,有一份坚持叫电视执着,有一群职业坚守者叫电视人。

这是一个总数为102人的基层广播电视创作团队。机缘巧合,在全省广电创优评析培训会上中广联西部学术研究基地主任委员欧阳宏生教授与江油台代表谈到,他将提议由西部基地发起主办,邀请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宣管处、省广电协会、省广电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协办,召开一个县级台创作人员作品展示会、研讨会,希望在江油台的创作团队中,选出一位作品丰硕、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创作骨干,剖析其作品,总结其经验,以此推动西部地区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激发从业者创作热情,促进西部市县电视台节目数量质量水平的提高。欧阳教授在选择性地观看了几部雍仕君创作的节目片段后确定,“就定老雍了”。于是,“雍仕君作品研讨会”于2016年7月7、8日在江油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和西部地区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县级广电台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如同雍仕君同志本人所言,搞电视是个团队活儿,没有什么“个人英雄”,只有团队的集体创新创作、团队成员的有效分工合作,才会有像样的电视作品,与会者皆以为然。

江油台有一支“能征善战”、能创精品的节目创作队伍,让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人们有些意外。比如以一市县台之力,独立拍摄12集电视连续剧《黄颜色·绿颜色》并获得成功;多年来与江油台合作拍摄其他作品的台,包括央视、凤凰卫视、山东卫视等;其获奖作品数量居四川以及西部地区市县台前茅,在五年中两度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并于2015年10月成为中国视协表彰的“全国市县电视台20强”

坚持就是胜利,坚守必有成就,在基层广电战线亦不例外。以出生于“李白故里”的江油台电视中心主任雍仕君为例,其30年电视职业生涯,既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诗仙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浪漫情怀和自信,也凸显了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职业执着与坚守。他的“牛”,既有固执、偏执、钻牛角尖的“犟牛”弱点,又有对节目创作创新有利的、不唯书不唯上的“牛气”特质。

概括起来,江油广播电视台的坚守,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 创新为先,坚守电视作品的新度与锐度

电视节目是给大众看的,电视作品最忌讳平庸、平淡、味同嚼蜡,如同“白开水”。相反,作品需要的是新颖的角度和直达人心的锐度。新,则首先立意要新、策划要新、点子要新、拍摄表现的角度要新。以旧城改造加房地产工程《太平场片区改造开工典礼》专题片为例,江油台的“雍仕君”们,一改片子为政府、为企业歌功颂德的老面孔:文稿上以该片区体现民生意愿又具李白文化创意小区的立意为“新”,拍摄上远赴重庆拍摄房产企业大规模施工现场的大视角、大场面为“新”,表现形式上辅之以若干百姓表达心愿的现场同期声为“新”,后期制作以蒙太奇手法体现的“大片”效果为“新”,在开工典礼的大型LED屏上体现了气势恢宏、众人惊叹的视角效果,成为典礼的最大亮点,让参加典礼的省市领导不相信这是一个市县台摄制的作品。而公益广告作品《留守儿童》《大道至简》等则体现了电视人、新闻人能敏锐抓住社会热点、焦点,并以人性光辉的展露而使电视作品突出画面锐度,凸显直抒胸臆、冲击人心、直达人心的启迪与教益力量。

2 予人以暖,坚守电视作品的深度与温度

电视作品,无论是新闻类、专题类、社教类,还是评论类节目,都应当具备深度与温度这两个要素。深度,应为独立思考之后对事物背后的洞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人思考;温度,是对人间冷暖的关怀之心,给人温暖、亲切之感,让人有感触、有感动。基层电视人大都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长期的历练使其对生活有较深的感悟。以专题片《江油移民》为例,为拍出节目的深度主创人员翻阅大量有关移民的文件资料,走村串户造访大量移民,只为能与移民谈得更深更近,为了节目的温度,他们可以大年三十不回家与家人团聚,而留在移民家中一起过年;拍摄公益片《诞生》时,创作者为拍摄医生护士为产妇接生的感人场景,一熬就是两个通宵;而《江油好人颁奖典礼》中,创作团队为每一位“江油好人”所作的故事短片,经过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策划拍摄,邀请当地文化名人、诗人撰写的为每位好人量身定做、优美感人的颁奖词,个人VCR展示、现场感言、现场采访、现场颁奖、现场主持人亲切得体、温暖动人的现场解说、采访等,让直播现场的观众感动落泪、各级各界高度赞扬,同时,江油台的节目收视率和社会影响亦达到了最大化。

3 孜孜不倦,坚守电视作品的广度与跨度

江油台所在的江油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李白文化、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火药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等多重文化元素交织的文化环境,同时江油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城市,四川北部工业城市,在四川183个县市区中经济位列前20位,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这些外在因素和条件,促成江油台在经营发展思路和节目创作理念上,无论江油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还是江油台本身,都会有一个较高的期盼和要求。此外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江油台聚集了雍仕君、敬克彬、万宇、李欣、敬军、刘文州、罗维、敬磊等一大批纪录片、电视剧、微电影和专题节目的策划摄制人才,聚集了王涵、庞琨、丛奇、吴勇、杜沄、杜治玫等一批新闻人才,以及任旭欣、青花、李明娟、赖明敏、廖智勇、黄杨等一批栏目与活动策划、组织人才和新媒体人才,聚集了包括北京科大、天津科大、浙江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川师大、川音等名校毕业的采编播人才。

人才的广度是节目广度、跨度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江油台创作的节目涵盖面较广、较宽。以开设的栏目看,从新闻类、教育类、娱乐类到服务类都有,新闻除《江油新闻》外,还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单独开设民生新闻栏目《民生直通车》,已成为多次在全省、全国获奖的节目。以电视作品的种类看,则包含了从纪录片、专题片、形象宣传片、公益片、广告片、电视剧、广播剧、微电影等作品。仅电视剧、情景剧、微电影就拍摄了50余部之多。仍以雍仕君创作的作品为例,仅这次研讨会展示的作品,就包含了5大类12部级(集),成为了一个市县台多面手的典型代表。江油台的作品除了种类上的跨度,还有作品创作时时间上与空间上的跨度。比如历时一年多完成、长达70多分钟的4集大型纪录片《豫江情》,在时间跨度上跨越1300年,以江油李白与河南杜甫的友谊为感情纽带,将地震灾害重建对口援建省河南与被援建城市江油的深情厚谊得以史诗般升华,在空间跨度上把河南党政领导和无数援建人员千里驰援的众多感人事迹、两地横向联动、援建卓越成效,以拍摄组四上河南、五下成都的工作跨度,在作品中艺术性地展示了出来,在河南、四川多家电视台播出后好评如潮,情动川豫,纪录片成为江油与河南间最好的纪念和历史见证。

4 无怨无悔,坚守了广电人的职业操守与忠诚度

职业操守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忠诚度和团队意识。江油台采取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办法,把待遇分配向一线、向数量质量较高者倾斜,辅之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同时想方设法解决职工子女读书、就业、婚恋后顾之忧,让真正具备良好职业操守和单位忠诚度的员工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之所以杜沄获“四川省广播电视十佳主持人”称号、庞琨获“绵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仍坚守江油“阵地”并对单位颇有感恩之心,是他们珍视江油台这个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的氛围和“土壤”。

正因为如此,江油台的作品创作团队能够集体吃苦而极少有怨言,江油台为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每年要举办多达60到100余场各种形式和场地的现场直播,在没有直播车的情况下,员工们全靠肩挑背扛自己搬运;每年拍摄制作的40余部专题片常常都需要通宵加班,每年不少于20个通宵,仍无怨无悔;为拍摄最好季节、最佳角度的纪录片镜头,常常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餐风露宿,仍从容面对。员工们牺牲的是体力、是汗水、是节假日,体现的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对单位的忠诚。

而今,新媒体冲击之下,江油台的百人团队不仅没有退却,甚至没有犹豫,仍在执着的坚守着、执着的创作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品精神依然照亮着江油台电视作品创作的方向和征途。而且,江油台集一广(播)、一电(视)、一网(站)、一微(信)、一端(APP手机客户端)于一体的全媒体中心已经建成,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精品节目将从这里问世,更多的“电视牛人”将在这里涌现。

猜你喜欢
江油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如诗如画》创作谈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