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与紫砂壶的文化

2016-03-06 11:59吴伟华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茶壶饮茶紫砂壶

文 吴伟华

浅谈茶与紫砂壶的文化

文 吴伟华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茶与紫砂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审美内容,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茶;紫砂;历史人文

《茶文化壶》 吴伟华/作

长兴茶事“三绝”为贡茶、贡水、名壶。古人评说:茶是水神,水是茶体,而水又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器益茶功。今人评说: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茶与紫砂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审美内容,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紫笋茶在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士贡进宫,由《茶经》作者陆羽推荐后,到唐代宗广德年间成宫贡,令岁贡1万多斤。每逢茶季,湖、常两州刺史入境造茶,文人墨客云集,顾渚山下立旗张幕,太湖画舫遍布,28名唐代刺史,50多名著名诗人,留下百余首脍炙人口的唐代诗词歌颂它,三组九处唐、宋贡茶摩崖石刻群,表明长兴是茶文化的圣地。

紫笋茶的诞生即与水、器、火相依,缺一而废,而古代所讲的茶器是指饮茶过程中的各种用具。据记载,东晋元帝时,人们饮茶用的器具形似茶壶,其式样为鸡头形,主要用于贮茶水。唐代时期,壶的样式开始有所改变,以短形流代过去的鸡头饰流,唐人称其为注子或茶注,其用途与后来的茶壶大有不同。饮茶的方式与茶具有密切的关系,饮茶方式随朝代改变而不同,势必也出现了新的茶器具,并出现了“茶道”“茶宴”“茶会”“斗茶”等,进而成为艺术品茶,饮具只是盂、碗,而无喝茶的茶壶。到宋代,煎茶法逐渐为宋人摒弃,采用了点茶法饮茶,但也是仅有盛器,没有壶。到明代,朱元璋拒绝讲究精巧的龙团茶饼,提倡简单易行之敬茶,所以斗茶之风消失。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废团茶,茶具也相应有了改变,即简化而精美。明人认为“简便易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清人也说这是“开千古饮茶之宗”。因此文人茶人都认为明代的茶具是一次大变革,一是茶盏的形和式有了变化,二是出现了小壶。这是一种摒弃宋代的浮华不实,追求平淡的情趣。明人以茶雅志,小壶成了最适合的品饮工具,这恐怕也是明人对茶文化重要的贡献。自此以后紫砂茶壶不仅是饮茶的实用工具,并逐渐演进为工艺品、珍品,且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了紫砂壶在茶文化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两者密不可分,又在精神文化上相辅相成。这与紫砂泥本质的质感也有一定的关系。

紫砂壶不仅是一种饮茶工具,它还给人带来了令人称奇和赞赏的优势。它的气孔率按其泥料不同,颗粒细度及表面结晶度分别由3%以上不同的吸水率和3%以上的气孔率,内外无釉,透气而不渗水,能保持茶的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并能有效吸收茶汁。其性能上还有个特点,传热缓慢且耐热,又能经久耐用,有温润如玉之感。晚明时期文人在寻求自我解脱中通过茶饮追求自然,回归山水之间。

紫砂壶受文人茶客的喜爱,不仅造型各异、精美,且富有情趣,壶虽小,却容纳丰富的处世哲理与茶人的超脱精神和自然韵律。紫砂壶显现的形象,更赋予了一种平和、静穆、质朴的心灵感受。这也是茶文化在紫砂壶身上找到了文化的色彩依托,紫砂壶也因而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茶赋予紫砂壶文化内涵,而紫砂特有的艺术品位也给茶文化融入了新的艺术血液。

总之,没有茶的文化内涵,紫砂壶会失去它的艺术魅力,茶有了紫砂壶,使茶的精神有了新的血液和艺术生命力。创意与工艺,是现代紫砂藏家和品茶玩家,对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一点“苛求”,二者是统一的,如2013年我创作的“茶文化壶”是这一“苛求”的典型代表作。壶与茶是密不可分的,有壶才能沏茶,“茶文化壶”的创意大大深化了茶文化的含义,把我国历代茶文化的经典之作,唐代陆羽、张文规;宋代蔡囊、黄儒、叶清佳、欧阳修的五部著名论茶学著和文章《茶经》《茶录》《品茶要录》《煎茶水记》《述者茗泉品》,用蝇头行楷错落又艺术性地刻于壶上,颇有逶苑荡畅之气,此作品获得了2003年中国十大紫砂名壶金奖,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好的创意,扎实的基本功是“茶文化壶”的第二个特点。古朴圆浑的造型,既有传统技法的严谨精湛,有了茶文化的主题的衬托,更是如虎添翼,给人一种“老树逢春发新芽”的艺术享受。

[作者单位]
浙江省长兴紫砂工艺研究所

猜你喜欢
茶壶饮茶紫砂壶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四季饮茶与健康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