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2016-03-07 00:48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常州市青少年社区

王冬梅

(常州开放大学 外语系,江苏 常州 213001)

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王冬梅

(常州开放大学 外语系,江苏 常州 213001)

目前常州市创新人才缺乏,还面临着人们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于创新人才的发展持陈旧的观念,创新人才的培养机构单一等三方面的问题。而社区教育的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为了改变常州市当前创新人才现状,结合社区教育完成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优势,讨论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对常州市创新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常州市

一、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实质上是人才的驱动。”该论断说明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最先进的科技、最前沿的创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实现人才的创新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中就指出: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很显然创新人才的实现有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两个主要途径, 然而创新人才的引进在解决比较急的问题时或许有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至上法门。

国内研究者(王强[2],王磊、郑雅良[3],王云海、王宇航[4],阎升光、何丽娟[5])已经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建议策略作过探讨,指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困难和问题。尽管有研究显示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区域创新人才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就如何协调社会教育与区域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特色等事关发展成败的紧要问题,进行严谨而慎重的思考与探究[6],但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社区教育发展趋势与区域创新人才培养攻略。 本研究将以常州市为例分析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探讨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和策略。

二、创新人才培养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应国家的号召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了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上到国家部门,下至各级政府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来,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实施活动来努力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需要发展的常州市也不例外。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常州市创新人才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形式化;观念陈旧导致不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学校教育,弱化了社区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进度和效果。

1.对“创新人才”含义的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人们对创新人才含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即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培养创新人才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应该准确理解“创新人才”的内涵,再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 才可能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起到为国家服务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内涵国内外给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国内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它们与人才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

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高校多发几篇论文,增开几门新课程,多成就几个创业型人才的概念化的东西,也不是多搞几项活动,多参加几项技能竞赛,多完成几个科研项目的活动化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小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个性,从而根据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为其提供适合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过程。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靠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更为重要。

2.对于创新人才的发展持陈旧的观念

观念决定一切,陈旧的观念必然导致不合理的政策和不能满足需要的制度和行为。常州市的实际情况表明陈旧的观念导致政府实行了倾斜引进创新人才和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机制的不完善显而易见。

观念的局限性必然会引起政策方针的片面性。常州市政府为了引进人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为常州的发展作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两年常州多了一些研发机构。比如,与东风合作,成立的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有限公司,其中重要领导都是大力引进的创新人才,承载着常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但是由于人员缺乏,有不少员工还是靠东风集团的帮助,也就是说,光引进人才还不够,还需要大批可以合作完成创新发展任务的人才,这个要靠常州市来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

由于对“大教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也可以说是人们局限和保守的教育观念使得政府倾向于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而对秉承终身教育理念的社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却忽略了。从以常州市为例来探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论文和研究数量就可以看出,常州市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太多地侧重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

3.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

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这是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国家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是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培养,缺少了个性化的一面。常州作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示范基地虽然展示了其成功的一面,但由于单一的评价指标,最终也只是培养出专业的普通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小孩儿参加各种培训班,他们并不是根据小孩儿的个性来培养其创新意识,只是受大环境所迫,缓解小孩儿上学后可能遇到的囧境,或者只是不想让小孩儿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而已,效果不用说也是差强人意。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该忽略校外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很明显不够,但是能够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无间断的教育的社区教育偏偏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被重视起来。社区教育近年来在国家提倡终身教育理念的大形势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但是由于观念的禁锢,政府对学校教育政策的倾斜,社区教育的执行力还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水平。

在社区教育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根本不可能达到有机衔接,这个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损失。所以光靠学校的通识教育和一些所谓创新活动,很难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三、社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

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给社区教育下的定义: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所以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就主要体现为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事实上,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社区教育的优势决定了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社区教育的教育连续性扩大了培养创新人才的范围

社区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的连续性。社区教育的对象不受年龄和职业的限制,既可以对青少年进行与学校教育衔接的校外教育,完成培养青少年多样化教育的任务,也可以为在岗职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为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完成的,也赶不上时代的要求,社区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社区教育覆盖范围较广。教育类型包括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教育。学校教育所能做的只是对以青少年为主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受教育对象范围小,教育内容不够广泛,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对社会各阶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改善各类人员的思想和专业素质,所以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的。社区教育的教育连续性是社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大优势。

2.社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保障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实用性

社区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类型,自然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正是社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的特点才会培养出接地气的实用性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国家输送实用性人才为社会所用,完成国家在特定时期普通人才不能完成的专业性较强的任务,所以实用性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特征,而社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恰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社区教育立足于社会,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依托社区教育来培养创新人才可以根据社会对所需的创新人才的现状出发,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教育资源,选择最适合培训的人员或者最接近所需人才要求的人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高效快速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满足社会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依靠学校教育,舍弃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得不偿失的。

3.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多样性保障了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灵活多变,也就是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更加容易培养个性化的人才。终身教育理念的出现肯定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个性化教育的发展[7]。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借助其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具有个性化的,高专业水准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多样性同时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一定是在教室里上课,礼堂里听讲座,还可以在工厂车间工作,模拟实训室练习,网络平台学习国内外相关专业高级人才的讲学,召开研讨会互相切磋技艺,而这一切的根据被培训人员个性特点展开的教育活动,正是社区教育能够做到的。所以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多样性实现了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

四、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创新人才的缺乏是大环境,常州也不例外。为了改变常州市目前创新人才缺乏的现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主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也是核心。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要注重人员思想素质,人员专业素养和人员创新技能的培养。所以本研究依托社区教育的平台为常州市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和建议。

1.借助社区教育的辐射能力,从小培养青少年的 “工匠精神”

思想和观念决定一切行动。创新人才首先要具备坚强的意志,爱岗敬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首先要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教育,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挂满了大街小巷,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学习的形式主要以背诵为主,对处于学龄段的青少年来讲,真正含义他们并不能够深切体会。所以教育的形式很重要。基于社区教育平台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可以通过一些优秀人物故事比赛、实践活动、义务劳动、义工等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真正领会到所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深刻含义,而不只是获取老师赞赏的简单的背诵。

借助社区教育的辐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工匠精神”。 创新人才中的“创新”并不是一切,创新人才还应该具备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 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精神,这是创新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精神理念。只有在这样的“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创新人才才能不偏离目标,在工作中不屈不挠地走下去,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社区教育既可以利用自己的辐射能力把学校里的理论教育和丰富的校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得青少年在接受“工匠精神”的思想和观念灌输的同时,还可以在校外社会力量帮忙下实现实地观摩真正的匠人们工作的状态和他们的成绩,并投入工作磨炼他们的意志,从而培养青少年的“工匠精神”,以至于将来可以成为合格的创新人才,为社会所用。

2.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开展多元化和个性化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开展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活动,这正好符合本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大力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更多创新任务落在他们的肩上,加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结合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加大社会力量的投入,扩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给予青少年更加丰富、更加实用、更能满足青少年个性的教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

扩大对企业人员的有效培训。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引进,或者可以引进极少数人,但是完成任何的工作和任务要靠团队的合作,所以必须通过对企业人员专业和技能的培训,增加他们的所需知识和技能来配合引进的人才,构成强有力的团队,才能扛起重任,完成常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所以依托社区教育的平台,利用引进的先进人才培训所需的企业人员是不错的选择。

邀请有实力的老年工作者加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社区教育还可以积极调动有着各项特长的社区居民和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加入进来,传授经验,毕竟有很多活动内容的专家已经步入老年,“以老代年轻”的方式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3.依托社区教育加强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之间全方位的联系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府的任务,要靠整个社会上所有人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来完成。那么要把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全部联系起来只有社区教育可以做到。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加强以上诸因素的全方位联系,加快知识的串联,拓宽视野,可以为培养较为综合全面的创新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区教育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借助社会力量,对青少年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提升,对企业人员实行有效培训,满足社区家庭文化生活和提高社区家庭素质的教育活动。很明显社区教育把这一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社区教育培育人才的任务。而且学校和企业都可以在社区教育的帮助下把社会和家庭联系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家庭和青少年完成教育活动,企业也可以组织家庭和青少年完成一些校外实践活动,这个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完成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那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绝不能孤立地进行,借助社区教育,结合社会力量,建立家庭、政府、企业和学校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既具有学校的通识教育,又具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获得企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响应政府的政策,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全面综合的创新人才。

4.打造网络大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常态

社区教育的教育手段以多样化著称,在网络环境日益发达的今天,社区教育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了,这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依托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先进知识和技能;二是依托网络环境进行学术交流和问题探讨。

如今在线学习已经是炙手可热,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即使在社区教育中也不容忽视。依托网络平台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理论课的内容,是比较节省时间和人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智能手机的终端使用还可以及时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企业培训中,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知识和技能既不会造成时间冲突,还可以节省开支,同时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依托网络环境增加了学术交流和问题探讨的频率,加快了知识的传播。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极其迫切,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速度,为国家尽可能多地输送创新人才,利国利民,而网络环境的出现使其成了可能。网络环境的发达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术交流,互相交换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就某个问题及时探讨,对于急需要某方面知识的企业人员,无疑是最恰到好处的培训。网络环境的运用使得大家可以共享资源,加快了知识的流通和传播,是当前网络大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常态。当然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路上很重要的环节,无疑加快了社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进程。

五、结语

本研究依据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人才的驱动的观点,探讨了常州市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其存在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不够透彻,人才观念陈旧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学校教育的问题,在分析社区教育有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和教育手段多样性三方面完成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借助社区教育的辐射能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青少年的 “工匠精神”;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开展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社区教育活动;依托社区教育的载体,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加强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之间全方位的联系,可以在接地气的情况下加快知识串联,拓宽视野;利用社区教育灵活的教育方式,打造网络大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常态四方面的策略来完成常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任务。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324/c1001-26738212.html.

[2]王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381-383.

[3]王磊,郑雅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81-384.

[4]王云海,王宇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54-58.

[5]阎升光,何丽娟.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87-88.

[6]曾青云,付丽丽.社区教育发展与区域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2(7):9-12.

[7]张颖.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5(9):4-7.

On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Community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WANG Dong-mei

(English Department, Changzhou Open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The number of innovative talented persons in Changzhou City is inadequate. Furthermore, people have no deep understanding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hey still hold old-fashioned val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regard the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only cultivating bodies. However, community education has advantage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are continuous education, adjustment to society and various educational mean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angzhou City,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with the advantages in completing the task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community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strategy; Changzhou City

2016-11-15

王冬梅(1980-),女,山西忻州人,英语语言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社区教育研究。

G77

A

1008-469X(2016)06-0027-05

猜你喜欢
常州市青少年社区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