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吃大海”

2016-03-07 18:37指间沙
南都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性村上春树文艺

指间沙

美食与文艺都需要感性与灵性,厨房与书房可以相通。只是,从二次元变成三次元,也要做好丧失魅力的心理准备。

“本棚”在日语里指“书架”,“本棚食堂”就是动手还原书里写到的料理。可见光好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说头,美食背后的故事能产生惊人的附加值,感知有多深就看你够不够文艺。

“姬川罗莎娜”以创作少女漫画成名,女粉丝对其幻想是:害羞没男友,牵手会脸红,住在凡尔赛宫那样的豪宅里,好像玛丽·安托瓦内特……但实际上,“姬川罗莎娜”是成天窝在家里没日没夜赶稿的男子二人组,一个俊,一个丑。但无论颜值高低,他们都没有时间谈恋爱甚至吃饭,经常挣扎在截稿死限上。相比那些一天到晚上电视出风头、夸夸其谈的作家明星,他们更像是体力透支、蓬头垢面的“漫画民工”。

每当绝望痛苦时,二人组就用一把夸张的钥匙打开一间神秘书房的门。他们从书架上寻找著名小说、漫画里出现的料理,也就是所谓“二次元美食”。在得到精神满足后,两人随即动菜刀、开灶火、起油锅,噼噼啪啪将“二次元美食”做成了三次元,然后开吃。

他们做出了江国香织小说《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里只用大蒜爆炒的海虾和蘑菇,一边读一边感叹:“真是简单又美味啊,‘只用大蒜爆炒的‘只说得好棒啊。”他们烤出了《村上龙料理小说集》里的西班牙海鲜意面,把极细的意面敲碎成两三厘米长,加入虾、鱼类、贝类等高汤煮,再放入烤箱,还原的重点是小说里女人那一句“好像在吃大海”。“恐怖饭”这集,二人组还原了料理漫画《华中华》里的西瓜炒饭。《华中华》又叫“贵妃上菜”,说的是餐厅学徒偶遇杨贵妃幽灵并受她指导做菜的故事。这客奇特的西瓜炒饭,用掏空内瓤的碧绿瓜皮碗盛黄黄的饭粒,顶上摆两小块鲜红西瓜,颇具二次元风。

《本棚食堂》开拓了一条文艺小清新亲近美食的新路,虽然情节比较扁平单一,年轻演员的吃相也略显做作,但剧里做出来的菜倒是跳出了日本料理的局限,风格多样。这完全借助于题材广袤的文艺作品带来的灵感。协助此剧取材的片末名单中,角川书店、集英社、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新潮社等赫然在列。编剧田口佳宏的作品还有《孤独的美食家》《食之军师》等,都是剧情偏弱的系列美食剧。美食这个东西,往往受制于个体的饮食经验,很难搞出新花样,而脑洞大开的小说与漫画提供了更具冲击的想象力。相比之下,剧中勤勉女助手与暴力女编辑在外头饭馆大吃特吃的煎饺、天妇罗荞麦面、猪排盖饭等日常食物,就显得太普通不够文艺了。

“文艺小清新”群体其实盛产“吃货”。宫崎骏漫画里的食物就被一一还原过,例如《天空之城》里的加蛋厚吐司,《红猪》里的法式白汁鮭鱼。日本动画协会在东京秋叶原开了家“动漫饭店”,推出《我是小甜甜》里森尺优家烤甜饼、《鲁邦三世》中鲁邦吃的熏火腿等。伊豆市卖过以作家命名的“文士玉手箱”限量盒饭,包括夏目漱石、井上靖、若山牧水、川端康成四人。粉丝的行动力是惊人的,早些年出过本《村上春树美食厨房》,作者是“村上春树美食书友会”,广告语宣称:“喜爱村上春树的书迷们绝不会错过这一场以最私人化的感性方式,接触到心仪作家内心最本质部分的华丽盛宴!”这真是爱得越深,就越往胃里去。

在我们中国,有人饶有兴致地设计“红楼宴”,还原书里的糟鹅掌鸭信、茄鲞、虾丸鸡皮汤等。有人根据金庸武侠小说,仿制出“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有人自娱自乐“张爱玲宴”,重现女作家文字提及的虾仁吐司、合肥丸子、蒜炒苋菜、螃蟹面。还有年轻人把动画片《中华小当家》里的菜一一做出来,拍照贴到豆瓣上,广受欢迎。迷恋的最感性表达方式,大约就是吃下肚了。

美食与文艺都需要感性与灵性,厨房与书房可以相通。只是,从二次元变成三次元,也要做好丧失魅力的心理准备。当幻想中的美食被真正做出来后,很可能反而丧失了诱人的魔力,变得油腻又烟火气。那种从来不会制作失败的“二次元美食”、从不会积灰的敞开式书架,正如永远都是小学生的柯南、永远不会被打败的奥特曼,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猜你喜欢
感性村上春树文艺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1942,文艺之春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感性理性不拔河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