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
——以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一期绿地建设为例

2016-03-08 07:17杨玉城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开发区绿地树种

杨玉城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试析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
——以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一期绿地建设为例

杨玉城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福建省是我国海峡西岸战略经济区的核心腹地,经济区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福建省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绿地建设的特性,并以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一期绿地建设为例解析该项目绿地建设现状、功能定位、建设理念及类型。探讨了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要点与实践准则,以期为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

引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一水相隔,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是我国海峡西岸战略经济区的核心腹地,区位优势突出,也是东南沿海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省份之一。多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早已步入快速发展期,然而,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的日益加大,人类干扰日益加剧,在开发区绿地建设和营运过程中,由于早期建设经验缺乏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相对不足。诸如气候热岛、景观割裂、能量耗散的负面生态效应日渐凸显。甚至一些沿海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修建过程改变了沿海地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加剧、植被大面积破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给沿海生存环境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故协调好经济开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绿地建设的手段来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使其在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生态转型发展是经济开发区建设者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1 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绿地建设的特性

福建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东风为常向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沿海地区经常发生台风灾害,而且95%集中在6~11月间,8级及其以上的大风日数,一般在40d以上,且沿海多为盐碱地,不适宜许多树种的生长。所以,福建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时,必须考虑选择对盐碱地和台风有良好抗性的植物作为基调树种并加强土地改良和养护管理。在绿地建设中,应把乡土树种作为植物造景的首选,乡土树种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对沿海当地的环境、土壤条件和气候因子,都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度,同时在景观效果方面也能形成地方特色。

2 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理念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应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经济开发区自身的特点,营造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1]的优美自然画卷,其建设理念可概括为:功能多元化、绿地生态化、景观本土化。

2.1 功能多元化

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以生态种植为主,应充分考虑远期建设的布局趋向于有序化,充分结合经济开发区功能区布局,进行系统划分,以形成场地布局的整体脉络。从研究人的活动入手,依照年龄、不同服务人群等标准对活动进行归纳与分类,以在场地设置中考虑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及场地的性格特征,形成层级明确、功能完善的场地系统。

2.2 绿地生态化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处理开发区绿地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景观风貌间的关系;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绿脉、文脉、山水脉络浑然一体,营造出“山、水、林共生”的景观格局。应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地适树等原则下,发挥“造景”的最大主观能动作用,达到《园冶》中所说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要求[2]。

2.3 景观本土化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km。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里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丝文化”主题,运用具有本土化特色地域特征明显的景观元素会给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增添不少的亮点。

植物景观的本土化:即“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植物配置原则,充分考虑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植物不同生理特性的景观表现方式,通过巧妙的乔灌搭配、色彩组合,结合规划的合理布局,达到“四季景观丰富、相互适生共存”的良好生态景界。以最少的投资,尽快达到最佳的生态防护及景观效果。

3 可门港经济开发区绿地建设内容

3.1 现状调查

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位于福州市连江县东北部,距连江县城约26km,距福州市区约76km。经济区北临罗源湾、南靠群山,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本项目绿地总用地面积332.06hm2,其中公园绿地123.88hm2(带状公园绿地69.58hm2、其他公园绿地54.30hm2)、附属绿地 97.15hm2、防护林 53.20hm2和其他绿地(山林地)57.83hm2。经实地调研本项目的绿化建要存在问题如下:

经济开发区绿地的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各类绿地的数量、空间结构不尽合理,道路附属绿地、防护林绿地与居住区等附属绿地比重不平衡,不符合经济开发区绿地均匀分布、特别是街边绿地应就近服务市民的原则。

园林绿化树种单调:可门港经济开发区一期建设的地带性植被具有过渡性特点,园林植被引种、驯化、选择的范围较广,但是城市绿化建设投入不够,造成当前绿化树种较单调,同时乡土植物的运用不充分,地带性植物景观特征没有形成。

经济开发区与县域尚未成为有机的整体:经济开发区绿地系统结构不完整,连通度较小,功能单一,对其绿化、美化作用考虑较多,而对其作为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域生态保育地的复合生态功能考虑较少。

3.2 绿地建设工程的三种类型

本项目在绿地建设和景点分布方面,应同时满足开发区功能和景观效果辐射等多种需求。形成景点功能丰富,植物季节鲜明,景观效果强烈的系列绿化效果。本项目绿地建设着重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防护林绿地建设工程三种类型:

3.2.1 公园绿地建设工程

本项目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包括公园绿地、带状公园与街旁绿地,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并注意植物的多样性;应以乔木为主,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植物选择与配置应兼顾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必须考虑到若干年后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为生长留足空间。公园绿地植物种植要选择大规格苗木,做到近期与远期效果相结合。落叶乔木一般选择胸径低于7~10cm规格的苗木;常绿乔木一般应选用高度不低于3m规格的苗木(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应不低于5m)。考虑到绿化带四季景观的变化,在树种配置中应采取乔、灌、草木比为4:4:2的比例关系。

基调树种:高山榕、黄槿、海南蒲桃、南洋杉、海滨棕榈类等;

一般树种:黄连木、相思类、红千层、盆架木、小叶榄仁、刺桐等;

配景植物:三角梅、海桐、九里香、山菅兰、黄金榕、灰莉、美蕊花、金森女贞、夹竹桃、黄花双荚槐等。

3.2.2 附属绿地建设工程

项目附属绿地指区内的道路配套绿化,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停车场绿地等,还包括以道路空间为主体,共同创造道路景观形象的路侧绿地以及工业用地绿化等。

道路绿化是城市街景的重要组成,集中反映了开发区的景观风貌、经济状况、文明程度、科技水平以及精神境界。可以说,街道是一个开发区的脉搏,一个窗口。街景构筑的核心是要突出一个“绿”字,使街景富于变化,直观、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道路绿化也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联系通道,是城市绿色自然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是生物多样性移动的走廊。

工业用地绿化可分为工厂内局部环境绿化、道路绿化、厂前区绿化、周边绿化以及工厂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性绿地[3]。应选择适应厂区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植(多选用乡土树种)。工厂绿化绿树与落叶树比例要适宜,落叶乔木除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外,还应考虑远期、近期效果。比较富裕的工厂可适量发展立体绿化,如四周围墙、栏杆、自行车棚、业务办公室均可充分利用,既可增加叶面积,又可遮阳挡风,为工厂绿化增添更多景观。

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红线宽度选择不同的道路绿化树种和形式。如生活次干道或支道,应体现“冬阳夏荫”的要求,选择落叶、树冠适中的乔木。工业区绿化应采用疏林草地为主,乔灌花草立体相结合的形式,建成比较开阔的绿地,形成遮荫、滞尘、防噪的景观丰富的绿化环境。

基调树种:麻楝、高山榕、美丽异木棉、盆架木、南洋杉、东方杉、构树、柠檬桉。

一般树种:刺桐、合欢、刺槐、黄连木、七叶树、秋枫、小叶榄仁、海滨棕榈类等。

配景树种:黄花双荚槐、紫薇、夹竹桃、红千层类、三角梅、美蕊花、扶桑、木芙蓉、木槿、海桐、火棘、大紫叶小檗、南天竹、海边月见草。

3.2.3 防护林绿地建设工程

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的岩岸与沙岸交替出现,岸线曲折,岬湾多,区内丘陵、台地占主体,丘陵与港湾相间排列。岩性以燕山期花岗岩类分布最广,变质岩和火山岩等也有零星分布。功能与配置建立以抵御台风、风暴潮、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防护林体系。近海地带建设海岸基干林带、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潮间带、海湾内潮滩营造红树林。内陆,丘陵区以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平原区以农田林网、村镇绿化建设为主。

防风林带:在沙区风口处,进行风口造林;在林带间和风口内沙地进行成片造林。防护林绿地植物应选择生长健壮,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快长与慢长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经济树和观赏树相结合。树种选择应考虑: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耐沙洼地的水湿及盐碱。选择经济、观赏价值高、有利于环境卫生的树种;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树种。

选择对有害物质抗性强或净化能力强的树;应满足近、远期绿化效果的需要;选择便于管理,当地产、价格低、补植移植方便的树种。

基调树种:木麻黄。

一般树种:湿地松、台湾相思、高山榕、黄槿、华棕等。

配景树种:海桐、千头木麻黄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绿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传承历史文脉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开发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但是经济开发区绿化建设的功能更是追求一种融科学、艺术、园林、生态、环保和美学等各功能所集成的绿化美学景观工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1](明)计成,陈植注,修订本.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五一).

[2]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24~25.

[3]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231~234.

TU986

A

1005-7897(2016)12-0033-03

2016-6-1

杨玉城(1982-),男,风景园林设计工程师,文学学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及森林公园、景区规划设计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开发区绿地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树种的志向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