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都市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营造
——以长沙市隆平中央公园为例

2016-03-08 07:17姚罗昕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隆平中央公园主题公园

姚罗昕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浅析都市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营造
——以长沙市隆平中央公园为例

姚罗昕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以湖南省长沙市隆平中央公园为例,通过研究探讨城市农业文化公园的主要功能,提出规划设计都市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四个构建要点:致力文化传承、坚持以人为本、丰富体验形式与把握时代脉搏。以期对我国其他城市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农业文化;水稻;传承;造园

根据主题内涵的差异,目前我国主题公园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娱乐文化为主的主题乐园和以展示文化为主的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是以各地的历史人文、风土风貌等文化景观为创作源泉,提炼出一个或多个主题,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园的景观营造[1]。隆平中央公园以水稻种植和农耕文化为主题,旨在烘托城市形象,突出隆平高科技园区高新农业研究利用的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有力推动建设“产城融合、环境优雅、宜居宜业”的隆平农业高科技新区。

1 案例概况

1.1 区位条件

隆平中央公园地处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位于人民东路浏阳河大桥东侧。基地由人民东路、滨河路、京港澳高速围合而成,是一处用地面积约为9.8万m2的三角形地块。其位于芙蓉区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交接处,是芙蓉区往东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展示新区精神风貌的重要节点。隆平中央公园是浏阳河风光带的三期工程,其作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以产业、生态、景观、文化和旅游为基本点、以浏阳河为核心、以两岸风光带和产业带为衍生的总体规划布局形成。

1.2 文化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便突破重重科研条件局限,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率先展开了杂交水稻研究。通过艰苦卓绝科技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杂交水稻极大地提升了粮食亩产,经济效益的背后更是巨大的社会效益,为解决国内乃至世界众多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是当代中国水稻文化的精髓所在。

1.3结构布局

隆平中央公园设计以“水稻博览,时光体验”为理念,打造体验式博物馆景观,将室内外联合在一起。规划设计壮美的水稻梯田、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芳香的泥土和四季更替的景观和谐生态系统,打造出丰富的田园生活游览体验。

整个公园由水稻艺术广场区、滨河公园门户广场区、儿童活动区、稻田展示区、田园生活区、森林区、滨水休闲娱乐区七个区域组成。林下游步道和滨水栈道将零散分布在各个区域的乡村生活场景有机串联起来。水稻艺术广场根据水稻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利用艺术化铺装造型,打造现代精致的城市广场景观,并将水景、绿化、景观家具与铺装图案相融合;儿童活动区内设计了竹林迷宫、坡道滑梯与狭窄的竹林迷宫走道,再现了农家儿童嬉戏玩耍的场景,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野趣和生机;稻田展示区内陈列有超级杂交水稻种植区,即约为10亩的水稻梯田,同时也种植了少量其他粮食及经济作物。通过池塘引水、稻田轮作的模拟生境,再现乡村的田园生活,还原乡村勤耕劳作的质朴生活图景;田园生活区内的磨坊、工作坊内陈列着磨盘和各类农具,在此游人可切身体验农家劳作的乐趣。从磨坊到南边的滨水区域,台阶向水面延展,还原了过去人们邻水洗衣的场景;森林区内曲折有致的园路将游人引导至林间草地上的特色制作坊和谷仓茶室;滨水休闲娱乐区内还设有供游人钓鱼捉虾的设施,而滨湖公园门户广场的“之”字形景观构图则与隆平中央公园的景观设计相互呼应、紧密联系[2]。

2 隆平中央公园主要功能分析

2.1 文化教育功能

隆平中央公园十分注重对地方农耕文明和水稻文化的展示和弘扬。隆平中央公园内水稻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水稻博物馆,是有效传播水稻耕作悠久历史文明和展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对于加强民众对我国水稻文化了解、教育培养下一代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2.2 休闲活动功能

隆平中央公园作为区级综合性公园,是市民重要休闲、游憩和娱乐场所。这要求其为城市居民提供可观的户外休闲活动场地和活动设备。隆平中央公园在传承和弘扬水稻文化的基础上,还发挥着满足当地居民交流、锻炼、游赏等日常休闲活动需要的功能。

2.3 生态维护功能

隆平中央公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除了营造农业景观,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小气候并吸附和净化污染物的作用。其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性城市发展态势,起到了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作用。

3 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构建要点

3.1 致力文化传承

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需要于基址所处的文化底蕴与各项环境背景元素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扎根本土,生生不息。再者,设计决不能忽视场地所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农业文化沉淀。好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应展现出当地的农业特色,实现农业文化的有机传承。

3.2 坚持以人为本

农业文化主题公园应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着力于提高公园的综合质量,为市民提供一处进行休闲、游憩、交际、锻炼等活动的优良场地。游人是公园的使用主体,公园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人的使用价值[3]。故造园者需要以人性化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游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3 丰富体验形式

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是表达当地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求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设计手法和理念,把控好各个景观要素的功能和形式。丰富景观体验形式,注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等各需求,起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展示传统农业文化底蕴的作用。

3.4 把握时代脉搏

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满足游人的各项需要,并顺应城市和社会的发展。结合特定的农业文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进行诠释和展现,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和价值需求。随着城市绿地的进一步发展,新的造园工艺、形式和材料不断涌现,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也将进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新格局。

4 小结

农业文明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给予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旨在使游人在玩赏的过程中发掘并感知传统农耕文化的精妙内涵,增长关于特定农业文化的科学知识。在设计思路上需立足传统文化根基,结合现代造园手法和理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组织游人进行有益的文化氛围感知和空间体验探索,从而为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力量。

[1]韩敏,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6):310~316.

[2]蒙宇威.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45~146.

[3]陈祺,杨斌.礼县西汉水风情线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9~11081.

TU986

A

1005-7897(2016)12-0054-02

2016-6-2

姚罗昕(1995-),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隆平中央公园主题公园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种源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提升隆平高科13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胡志明市中央公园
“隆平稻”在“一带一路”土地上绽放丰收盛景
主题公园欢乐多
重庆中央公园售楼处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