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在人工杉木林中的演替

2016-03-08 07:17黄辉朱志锋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蓄积混交林杉木

黄辉朱志锋

(1.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2.吉安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浅谈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在人工杉木林中的演替

黄辉1朱志锋2

(1.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2.吉安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杉木是一种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的优良的南方用材林树种。武功山林区长期单一的大面积营造人工杉木林,造成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下,生态功能性差,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实地调查工作中发现,采伐迹地或附近林分中的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等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生长的演替过程中与人工营建杉木林形成异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安排经营措施,改变林分的树种和密度,就能解决人工杉木纯林的弊端。通过选择在明月山林场老虎桥林班4个树种结构、株树、胸径不同的样地进行蓄积比和树冠竞争因子CCF值的比较分析,来确定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与人工杉共同演替成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的基本条件。为今后大面积迹地更新、林分改造、丰产培育等经营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森林的组成结构,控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挥森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一些浅显经验。

拟赤杨;檫树;人工杉;演替;杉阔混交林

1 试验林的基本情况

试验林位于江西省安福县于明月山林场高峰分场老虎桥林班3号小班,面积94.5ha。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7.7℃、最冷月平均气温5.9℃、最热月平均气温32.1℃。≥10°的积温2500°,极端最低温度-6.3℃,年降水量1553mm,年日照时数1649h;无霜期 279t。

试验林海拔高325.8m,坡向西南,坡度16°,由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壤肥沃深厚,1985年春季造林,造林密度2505株/ha。采取扩穴培蔸,全刈、卫生伐和生长伐等经营措施,2008年遭受冰冻雪灾,是杉木的中心产区之一。

试验材料的来源:

试验材料来源于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高峰分场车田工区的主阀作业设计,改作业山场为老虎桥林班,林龄27a,面积94.5ha,区划8个小班,共设置43个样地。其中有乡土树种演替的样地31个,面积57.8ha占林班面积61.2%。演替的乡土树种以拟赤杨、檫树的生长快,数量多是林分优势树种。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手册》每6.67ha内设置3个边长25.82m的正方形样地。样地内不同树胸径都确定起测胸径5cm,阶距为2cm的上限排外法的方法进行每木检尺。最后分别计算出各树种的树种组成和蓄积。

该林班中面积较大样地多,各样地所处的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等立地条件是不尽相同的,加之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的生物特性,分布状况不相一致,存在样地内样木树种、胸径的差异性。况且,乡土树种演替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为简要明了讲述拟赤杨、檫树演替成混交林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坡向、坡位近似,树种、胸径不同的4个样地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发现

(1)样地内的各树种株树和平均胸径,依据《江西省立木一元材积表》计算出样地内各样木蓄积与样木总蓄积之比确定乡土树种的演替程度,能达到混交林。1号样地为人工杉木纯林,杉木66株,蓄积6.05m3。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的演替处于早期,胸径没有长到人为确定检尺起径。样地群落结构简单,乔木树种单一,森林质量较差。2号样地有杉木60株,蓄积11.340m3,拟赤杨1株,蓄积0.176m3;檫树4株,蓄积1.336m3。样地共65株树,总蓄积12.852m3。杉、拟赤杨、檫树与总蓄积分别是88.2%:1.44%:10.4%。3号样地杉木63株,蓄积9.009m3;檫树14株,蓄积2.464m3样地共77株树,总蓄积11.473m3。杉、檫树与总蓄积分别是78.5%:21.5%。2号和3号样地内的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各自的蓄积没有达到杉阔混交林的要求,依旧是单层林分。但树种结构发生变化,人工杉的优势树种地位呈下降趋势。表明乡土树种的演化进一步上升了。4号样地有杉木36株,蓄积6.804m3;拟赤杨12株,蓄积2.112m3;檫树9株,蓄积2.475m3。样地共57株树,总蓄积11.391m3。杉、拟赤杨、檫树与总蓄积分别是59.7%:18.5%:21.7%。样地中,杉木的蓄积6.804m3比拟赤杨和檫树蓄积之和还大,但低于总蓄积的65%形成了杉阔混交林。拟赤杨和檫树演替处于上升的地位,杉木的优势地位在下降,形成了杉阔混交林。由于人工杉已在成熟期生长下降,不久,优势树种将被乡土阔叶树取代,单层林分演化成复层林分。这时,根据经营目的需进行生长伐调节树种和密度。

(2)样地中的树冠竞争因子计算

(树冠竞争因子(CCF)是一个以胸径结构、冠幅、空间位置相符关系为基础的相对密度指标,通过公式计算能够直观的反映杉木、拟赤杨、檫树的树冠对空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占有空间的能力。考虑到山场实际情况,乡土树种树冠较大,枝桠少量重叠也能正常生长,因而将树冠竞争因子平衡值CCF值为500。

(3)4个样地人工杉均为林龄为27a,处于成熟期,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缓慢呈下降趋势。1号样地CCF杉为156.76小于树冠竞争因子平衡值CCF500,说明该样地林木空隙大。树木密度较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为乡土树种演替的初始阶段提供了必要的外在生存条件。

(4)2、3号样地人工杉树冠竞争因子CCF稳定在178.12~186.45之间,整个样地的树冠竞争因子分别是CCF总298.21和CCF总476.78均小于树冠竞争平衡CCF500。在这,杉木是成熟林,竞争力逐年下降,未考虑杉木的生长。而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处于自由生长阶段,光照、温度等外部条件满足了2个树种生长的需要。彼此间没有竞争的产生,林木分化不严重,优势木不明显,属单层林分。

(5)4号样木 CCF总值551.37略大于树冠因子平衡值CCF500,表明了林木之间产生了竞争。竞争原因是乡土树种拟赤杨和檫树争夺生存空间造成的。将会对三个树种生长产生新的分化,导致优势木和下木的出现,单一林层逐渐演化为复层林分,最终失去混交林的优势。在经营措施需要人为调节对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保持混交林。

3 问题与讨论

(1)在人工营建的杉木林分中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通过自然繁殖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上是可以演替成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的。与人工杉阔混交林相比经营成本小,技术门槛低效果好。

(2)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一般生长在土壤肥沃,湿度较大的,地势平缓的山谷、山脚地带。土壤贫瘠的山脊部位自然繁殖低,因此,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常见于山场中下部。拟赤杨、檫树的幼苗簇状分布,且林龄不同,对林分的郁闭度要求在0.60~0.65之间。培育杉阔混交林时,需要移植阔叶树幼苗,进行砍杂、抚育的经营活动,0.0667ha保留中林龄杉木50株为佳。

(3)乡土树种拟赤杨、檫树在人工杉木林中演替成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是一个非常复杂,受多种因子制约的动态系统工程。由于观察区域较小,时间短,引用的数据及数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整个武功山林区。

[1]孟宪宇.测数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唐守正,杜纪山.利用树冠竞争因子确定同龄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过程[M].北京:林业科学,1999.

S718.5

A

1005-7897(2016)12-0078-02

2016-6-2

猜你喜欢
蓄积混交林杉木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沿坝地区3种混交林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