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6-03-08 07:17魏保飞郭礼军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检疫林业病虫害

魏保飞 郭礼军

(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陕西户县 710300)

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魏保飞 郭礼军

(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陕西户县 710300)

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最高目标。本文以陕西地区为例分析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够借此给我国的森林保护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对策

引言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以及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森林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生态效能,严重制衡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真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对于保持我国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陕西森林病虫害的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森林病虫害多发省份之一。资料表明,全国的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达到240种以上,而陕西省就有140种以上,同时陕西省还具有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14种,每年造成的损失达30亿元。主要的森林病虫害包括:杨树食叶害虫、松针蚧、草履蚧、松毛虫、杨树天牛、美国白蛾、松叶蜂、经济林病虫害等。所发生的病害种类主要包括:枣疯病、板栗疫病、松落针病、杨树溃疡病、泡桐丛枝病等。

2 陕西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自然因素

陕西省森林面积767.53万hm2,其中人工林323.76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2%。由于人工纯林的大程度增加,给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提供了大量的食料资源。同时人工纯林林木树种较为单一抗虫害能力较弱,抗逆能力较差,病虫害非常容易传播。同时,林区气候的异常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森林病虫害的繁殖、传播、蔓延,特别是暖冬天气越来越严重和持久,造成了病虫害自然死亡的几率下降,使得其越冬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这些病虫害一旦形成林业病害就会大面积快速传播,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2.2 人为因素

(1)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间和国内的交流越发频繁,给病虫害的远距离传播增加了可能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以及松针褐斑病等比较严重的病虫害最早都是随着外国林产品进口而进入到国内的;

(2)大量的采伐造成了天然林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以及流行;

(3)防治方法不当。目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这样会对病虫的天敌造成大量杀伤,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另外,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森林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成本越来越高,对环境、水资源及人畜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2.3 其他因素

(1)森林病虫害防控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专业技术人员少,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森林防疫体系;

(2)对于森林病虫害没有进行严格的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谁经营谁防治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依赖政府进行救灾的等靠思想严重;

(3)没有对植物的检疫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造成林业有害物质随苗木传入。

3 森林病虫害的相关防治对策

3.1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防灾能力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从基础做起,要增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防疫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加大防治机具以及设备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升防治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专业技术能力强的骨干人员,建设高素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

3.2 加强监测预警,形成科学的防控体系

要从全省的角度来考虑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规划,不断优化完善国家级以及省级测报点的建设,大力促进测报网络的全面建设,逐渐形成覆盖全省的检测网络,从而及时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的情况,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率。同时,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增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性,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等。

3.3 加大对引进苗木种子的检疫力度

加强对苗木种子的检疫工作是避免有害生物传播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有害生物的传播。在引进种子时要遵循先评估、再审批的原则进行,同时要加强引进之后的定点隔离以及观察的工作。实际操作时:①要严格把好苗木关,不管是原有还是引进的苗木都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严禁调运虫源木,既要防止外部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又不能让本地区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外传;②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③要加大乡土树种的培育和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的推广、引进;④要时刻掌握当地以及外地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从而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⑤要对进入到林区的原木材、包装箱等有可能带有有害生物的物品进行检疫检验,一旦发现病虫要立即消灭。

3.4 通过生态学、营林技术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要大力推广混交林建设,可以采取带状或者块状方式进行混交树种搭配。在防止出现病害互转寄主的基础上,可采用的混交类型包括:针阔混交、针针混交以及乔灌混交等等。在某一造林区域内,要保证混交林的比例在30%以上。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要制定防止病虫害发生的相关措施。同时,在防治措施上大力推广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而降低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比例,形成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天然林要以自然控制为主,增强监测力度,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立即消灭。

3.5 加大资金的筹集力度,满足防治的需求

相关机构要建立起多方面的资金筹集模式,扩大林业的资金筹资渠道,加大对森林防疫的资金投入。①要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大力推动地方性林业防治建设,增大自筹资金所占比例,要彻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从而形成以地方性资金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防治资金结构,同时也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投入;②各级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地方防灾减灾计划,增加测报、防治、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工程治理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打赢森林病虫害防治这场攻坚战;③要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通过严格的定期审计制度来避免资金的私自挪用。

3.6 建立起应对林业灾害的快速反应制度

要按照国家和省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处置办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通过预案的演练来熟悉相关内容,做到对突发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充分准备以及快速反应。

4 结束语

根据上述相关内容所述,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源,并且森林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期。在此期间随时有可能发生有害生物侵袭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相关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幼林可以健康成长为成林,从而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向前发展。

[1]鲁专,徐斌芬,周志明,王晶.城市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9~31.

[2]雷静,周晓英.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5):31~35.

[3]张 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45~47.

[4]于淑华,胡祥宇.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1):129~131.

[5]郭丽洁.陕西林业科技,2011(01):29~31.

S763

A

1005-7897(2016)12-0079-02

2016-6-2

猜你喜欢
检疫林业病虫害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