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2016-03-08 07:17向守辉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农技员农技站农技

向守辉

(宣汉县农业局下八镇农技站 四川达州 636150)

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向守辉

(宣汉县农业局下八镇农技站 四川达州 636150)

随着我国土地利用率已经达到一定限度,农业科技在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推升农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技推广的成效。因此,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其核心在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创新和推广农业科技的主导力量,推广人员是技术传递及使用反馈过程中信息的第一获得者,是实现农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推广人员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坏。然而,当前基层农技员队伍能力建设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的内部因素

1.1 学习因素

目前很多单位没有技能考试要求,也没有人员辞退制度,这种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使部分农技员变得相对懒散,失去继续学习的意志,导致小部分农技员愿意接受有学位的再教育。学习是前进的动力,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基层农技员的力量是庞大的,他们肩负着农业技术应用传播的重担,除了农技员所在单位考核制度较宽松以外,农技员本身年龄大、学习条件落后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从学习能力提升方面,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规范考核制度,定期对农技员开展技能考试,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的成员坚决采取辞退的方式,这个举措可以从内部激励农技员主动学习;

(2)保障农技员学习设备供给。为帮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习,政府部门会同高校、企业创建了实用农业技术网络平台,有条件的农技站可配备电脑供农技员学习,对资金不足的单位应免费发放专业书籍,尽量保证农技员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3)招聘多专业人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仅需要农学、畜牧、果树等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也需要引进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可以开阔指导农户的思维,更好的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多专业人才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综合发展,更好发挥知识的作用。

1.2 培训因素

对于基层农技员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所学知识与农户需求脱节的现象,除了引进专业人才以外,对原队伍成员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这一渠道可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农技员的培训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技员培训这一方面需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而对于建立培训机制,应从以下两点出发:

(1)保证培训经费的来源。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引起地方政府重视,农技站单独划分出培训费用这一支出,为农技员提供合理的培训机会,并配给相应培训设备,达到提高农技员技术水平的目标;

(2)鼓动农技员积极参加培训。对于农技员参加培训的表现,如参与培训的次数、培训考察的成绩等作为农技员今后晋升、评职称的依据,除了外部激励外,对农技员本身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要从内部激发其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1.3 合作因素

常言道:“单线不成丝,独木不成林”,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在基层农技员队伍中也是适用的。农技员合作表现为两方面:①单位内部团队中的交流协作;②单位外部的考察学习。通过这一途径增进沟通,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学习中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根据统计大部分的农技员没有外出参加技术考察的机会,对农技员来说,出外参加技术考察的机会是很难获取的,而在内部交流中,农技员队伍中内部交流环境较好,有助于内部合作机制的构建。建立合作机制,有以下两点意见:

(1)继承原有的内部合作关系。认真倾听内部成员意见,维系良好的交流环境氛围,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2)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农技员外出参加技术考察的意愿。外出考察可以学习到前沿知识,与外部优秀人员交流思想,发现所在单位运行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这对农技员所在单位来说是发展的机会,对农技员而言是学习提升的机遇。

2 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

2.1 环境因素

目前大部分推广机构拥有基本的业务用房、办公设备和科技示范基地,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普及率很低,原因归结于乡镇农技推广站的资金短缺,缺乏基础推广设备会严重影响技术推广的效果。例如,由于交通工具匮乏,农技员下乡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下乡次数较少未达到量变点,很难发挥出指导的作用。那么,对于如何建立环境机制,可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资金的筹集。以财政、推广机构和社会作为资金筹集主体,整合利用现有推广设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使得各基层站配备必需的推广设施,如场地、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等。

(2)落实资金的用处。筹集的资金应严格按照计划用于技术推广设施的配备,监督防止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单位资金不足挪于其他用处,技术推广设备是基层农技员发挥能力的物质保障,应积极宣传技术设备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避免局限于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2.2 薪酬因素

对于农技员的薪酬情况,大多数的农技员在收入方面心理落差较大,与县农业局、乡镇部门、其他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相比,对收入不满意的占大部分人群,这导致了乡镇农技推广站引进高学历人才较难,新进人员主要以调入方式为主。在收入方面,农技员的心理落差过大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如果农户对农技员的主观评价不高,这相当于不认同其综合能力,自然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对应农技员的技术指导,而靠农户自身去学习先进技术,大多数的农户还是难以独立完成,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重心在于农技员本身,这需要从内部激励农技员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与农户之间的联系。薪酬对农技员具有直接的联系,如何发挥薪酬激励作用有以下两点建议:

(1)缩小工资差距,争取国家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的薪酬补助。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幸福指数却降低了,这就涉及到收入公平问题,提高农技员工资收入,减小与农业或非农业部门人员的收入差距,可以提高农技员的工作热情,据国内学者分析当基层农技员收入与当地县域城镇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比例达到0.9及以上时,能取得较好的推广绩效;

(2)改变原先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实行工资与业绩相挂钩。实现以质定酬,根据指导农户反馈的情况、水稻的生产情况和农技员的综合表现划定工资标准,这项举措可以提高农技员的服务水平,除了从外部提高收入以外,还应激励农技员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

2.3 考核因素

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技员考核方面做的不够,考核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以致于考核制度没有普及到所有农技站,农户作为服务对象,对农技员考核的发言权没有得到重视,而针对出现考核不合格的结果,农技站没有惩罚措施。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在工作中会出现罚无所因,责无所据的现象,造成公平的缺失。对农技员考核具有发言权的主体主要有县主管部门、乡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在有农户参与考核的农技站中,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受益者,与农技员的接触最多,但其赋予的权重较低,这使得最终考核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对于建立考核机制,有以下两点建议:

(1)各农技站都应设立完整的农技员考核制度,量化考核指标,从根本上规范农技员的工作行为。工作人员按制度办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布考核结果,保证考核履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奖勤罚懒,落实考核制度。没有惩罚的考核是缺乏威信力的,对多次考核不合格的农技员,要坚持按制度办事,严格监督考核结果的执行情况。对年度考核中1次不合格者给予警告,2次不合格者取消下一轮的竞聘资格。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促进农业发展以及积极激发农民致富万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提升农技推厂部门的推厂能力关键是提升农技推厂机构人员素质。联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高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我国农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1]陈鹏飞.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试验推广,2014(1):14~15.

[2]李宪松,王俊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834~1835.

[3]邵振中.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

F324.3

A

1005-7897(2016)12-0098-02

2016-6-10

猜你喜欢
农技员农技站农技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技员带头——中化碧邦助力 共建美丽乡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浅谈乡镇农技站的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绵竹市:澄清不实举报,为党员干部“正名”
应重视乡镇农技站建设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微观三农
产业调整给予基层农技员的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