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双株种植方式对杂交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6-03-08 07:17杨再荣
花卉 2016年18期
关键词:单株技术推广玉米

杨再荣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农业报务中心 贵州紫云 550802)

一穴双株种植方式对杂交玉米产量的影响

杨再荣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农业报务中心 贵州紫云 550802)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不断提高,玉米“一穴双株”的种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推动了粮食作物项目规划与改造。结合早期单株种植方式的不足,总结了“一穴双株”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玉米栽培技术方案。

一穴双株;种植方式;杂交玉米;产量

玉米是我乡粮食作物主产之一,它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食用需求,而且还解决了畜禽饲料加工的原料供给。为了更好地带动玉米种植发展,要引入先进技术作为产量保障,全面提高玉米种植的产业收益。玉米“一穴双株”的种植方式,是一项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利用新技术指导玉米种植改革,实现了高产、优质、安全等优化转变。

1 传统单珠种植模式缺点

农作物种植是我乡农业经济的核心支撑,农民大部分收入均源自于农业种植与销售。长期以来,玉米是我乡农业主打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乡耕地面积15516亩,其中旱地面积11369亩,占耕地面积的73.2%。2015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万亩,总产910万kg,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6.6%,玉米总产472.5万kg,占粮食总产的51.9%。从数据上看,玉米科技种植已成为推动农民效益增收的产业之一。玉米单株种植,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影响,造成缺窝断行的现象严重,(如:苗期受地下害虫“地老虎”的危害等)至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有效穗数减少,玉米单产较大幅度降低。实行“一穴双株”种植模式,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株数,从而提高了玉米的单产效应。

为了给玉米“一穴双株”种植的增产效益提供依据,我四大寨乡农业服务中心在2015年实施《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项目中进行了杂交玉米“一穴双株”和“一穴单株”大区种植对照试验。

2 试验设计方案

(1)试验地点:设在四大寨乡冗厂村冗厂田坝,海拔1295m,纬度25.523375°,经度106.182078°。参试农户:冗厂村平寨组王小章,参试品种:贵单8号。

(2)试验设计:进行大区种植对照试验,不设重复,对照面积0.5亩,进行宽窄行直播,“一穴单株”的种植规格:宽行90cm,窄行50cm,穴距28cm,共1665穴,基本苗1665株;“一穴双株”的种植规格:宽行90cm,窄行50cm,穴距46cm,共1014穴,基本苗2028株,比对照试验多363株,亩增基本苗726株。

3 “一穴多株”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增产。经过对照产量验收:①一穴单珠的总穗数1693穗,双穗率2.8%,理论产量测算:株高248.3cm,穗长22cm,穗行数14行,平均行粒数38.2粒,穗实粒数534.8粒,亩穗数3386穗,千粒重321.2g,理论产量(每亩)581.6kg,经过全田实割验收(333.3m2),产量 273kg,折合亩产 546kg。②“一穴双珠”的总穗数2032穗,双穗率0.2%,理论产量测算:株高251.2cm,穗长20.1cm,穗行数14行,平均行粒数35.6粒,穗实粒数498.4粒,亩穗数4064穗,千粒重320.8g,理论产量(每亩)649.7kg,经过全田实割验收(333.3m2),产量 301.5kg,折合亩产 603kg。试验证明,“一穴单株”种植虽然在穗长、行粒数、穗实粒数和双穗率方面比“一穴双株”占优势,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数明显减少,在同一田块,同等管理水平的情况下,“一穴双株”种植亩增产57kg,增长10.44%。

(2)优质。“一穴双株”由于改变了玉米等农作物传统的栽培模式,将作物的亩株数增加,平均亩保株数4000株左右,比传统栽培方法多700株左右。改变种植行距,从而使农作物对光能、热能吸收达到最佳效果。宽窄行种植不仅改善了农作物的小范围生态环境,提高了作物30%以上的光合作用率,其群体优势较为显著,个体均匀,使玉米形成较好的商品价值。

(3)高效。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中“一穴双株”的种植模式为新的技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种植户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新技术在农田种植项目中尚未全面推广,降低了玉米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着投入市场的经济效益。只有引进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与宽窄行的配套实施,改善田间通透光条件,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4 新理念下玉米栽培技术应用要点

国家对农业种植项目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各类蔬菜种植项目受到了政策性支持,从而激发了农民参与种植项目的积极性。“土肥”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掌握一穴双珠种植技术是保障增产增收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的根本条件。当前,一穴双珠技术推广过程中面临困境,是如何引导农民掌握正确的种植密度和技术措施,这是提高农业种植项目营运水平的关键点。

(1)改善玉米产量结构。通过增加亩穗数实现玉米创高产。“一穴双株”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了玉米的群体优势,改传统的单株种植转变为双株成行种植,发挥了密植增产的作用,挖掘了现有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玉米”作为山区农业主要粮食作物,通过高产创建解决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出口贸易的发展之路,这对玉米种植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当前,“一穴双珠”种植技术,可创设“优质、高产”的玉米种植局面,带动农民经济收益稳步增长。

(2)改善田间小气候。宽行密植,解决了玉米在高密度条件下的通风透光矛盾,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减轻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相比于传统栽培技术,一穴双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等,对土地优化与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增强突然的抗害能力,为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一穴双株”种植玉米,根系盘根错节,茎秆柔韧性增强,抗根倒、茎倒能力明显提高。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可促进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带动地区农民经济效益增收,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性,玉米种植经济模式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产业结构不协调而出现多种发展问题。

(4)促进机械化推广。玉米行距加宽,便于机械化操作,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必须要加强玉米种植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引导正确的经济战略决策。回顾了玉米种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玉米种植经济战略决策。栽培期间,要对玉米种植区实施综合管护,为不同品种玉米构建优质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玉米种植水平。

(5)倡导技术创新机制。农业科技是效益创优的根本保障,以一穴双珠技术为支撑扩大种植规模,实现玉米产品销售利益稳步增长,从可持续发角度考虑,必须对农村山区扩大技术推广面域,号召农民种植户参与到技术学习活动中,及时解决现阶段一穴双珠技术推广遇到的问题,把“一穴双珠”技术推广于其它作物种植,引导其建立适合种植项目需求的技术支撑体系,最终实现种植效益增收。

5 推广意见

(1)在推广“一穴双株”的种植上,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来按排合理密植,密度过大将会导致空杆率增多,各产量性状指标相应减少;密度过小,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穗数减少,两者均造成减产因素。

(2)建议使用优良杂交品种,因本地常规品种的成穗结实率差,增加种植密度会导致空杆率的形成。

(3)加强田间管理,杜绝病虫害的发生。

6 结论

总之,技术创新是玉米种植产业的必然趋势,采用“一穴双株”实现了玉米产量增长,提高了地区玉米种植收益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玉米种植项目,要指导农民掌握“一穴双株”种植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推广、田间管理、种植改造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定期开展“一穴双株”技术培训活动,把“一穴双株”技术推广于种植区,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实现玉米增产、增收、增质。

[1]王宏庭,王斌.种植方式、密度、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05).

[2]温日宇.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08).

[3]卫计运.“一穴多株”玉米创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现代农村科技,2014(08).

[4]俞凤芳,丁成芳.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产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06).

[5]俞凤芳.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07).

S513

A

1005-7897(2016)12-0107-02

2016-6-10

杨再荣(1967-),男,布依族,贵州紫云人,农艺师,中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单株技术推广玉米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收玉米啦!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