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语对汉语言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016-03-09 00:30吴长安
关键词:使用汉语规范

苏 琳,吴长安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汉语新词语对汉语言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苏琳,吴长安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尤其是在当下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科技进步,财富增长,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随着社会变化的需要,新词语以突破汉语传统的方式大量产生,这已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大量涌现的新词汇,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的丰富了汉语词汇,有的却动摇了汉语的根基。特别是网络词语的出现,传播迅速,影响广泛,不拘章法,随意造词,更应慎重对待,规范使用。本文就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来源加以阐释,并就汉语新词语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规范意见。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影响;规范;使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实践活动的产物,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发展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与文化在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或观念的出现也丰富并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惊人,数量剧增。很多专家对汉语新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撰写了大量专著。王均熙的《汉语新词词典》收录汉语新词5 000多条;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写的《新华新词语词典》(2013年1月出版)收词2 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 000条,为研究新词提供了方便。

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有关。战争动乱、社会变革、对外交流、科技发展催生了新现象和新事物,大量新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汉语新词语主要有:社会生活中的“新造”词语;来源于网络的新词语;借用方言的新词语;外来的新词语;行业语泛化的新词语。新词语又通过书报杂志、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快速传播,融入社会生活。

社会越是高速发展,新词语的产生也就越快越多。但新词语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规范的,有不规范的。要使这些新词语准确表达汉语语意,沉淀为常规语汇,还需时间的检验。要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则更需规范选择。

一、新词语的界定

对于新词语,《世界语的语言本质论》给出的定义是“语言的使用者为了将某种新思想表达清楚,但是在现有语言词库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时,便用书面语或者口头语中引申出新的表达方式”。当然,学界对于新词语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新词语就是改革开放后涌现的词语[1]112;也有人认为表示新事物或者新概念而创造的词为新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新词语既包含采用新的表达方式表达的词语,也包括添加了新词义的词语[2]1;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新词语的来源除了新创之外,还应当包括外语、民族语言、古语和行业用语[3]16。上述说法涵盖范围各异:分别强调“时间新”,或强调“新造词”,或主张“新造词+旧词新义”,或主张“新造词+借用词+旧词新义”。其实这些说法不过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界定。狭义的新词语就是指新“创造”出来的词语。而广义的新词语不仅包含了新创造出来的词语,也包括从其他非通用语言中延伸引用过来的词语,以及产生了新义项的词语。因此,新词语的“新”,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维度上,还要体现在形式和词义等维度上,并且这种“新”具有相对性。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语言系统的持续更新,新词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新词语会消失,而有些新词语将变成通用词语。另外,一些旧词语因为赋予了新的义项,可能又变成新词语了。

在上述各说法的基础上,李建国则指出,新词必须是表义明确,符合汉语构词规律,能独立运用,顺利实现交际的词[4]32。李建国对新词语提出了更高的规范要求。我们认为,可以把符合李建国说法的词语,也就是新出现的由汉语语素按汉语构词规律构成,表义明确的有语用功能的词汇界定为“规范新词语”(可简称“规范词”),其他的词语则可称为“流行新词语”(可简称“流行词”)。“规范新词语”可以收入国家层面审订的词典,“流行新词语”则任其在时间的长河里大浪淘沙,是金自留,是沙自去。

那么,怎样才算“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呢?从语言学角度讲,汉语词必须由汉语语素构成。而表达汉语语素又不能避开单音节的汉字。一个音节一个汉字是汉字构成最基本的规律。汉语词不管是合成词还是连绵词,必须由汉字构成。近年来新增加了许多拉丁字母的简称,如“WTO、HSK、DVD、VCD”等,这是改革开放、科技交流的必然结果。字母词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需要保留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因此,我们认为很多词语可以归入“流行新词语”,但不能入围“规范新词语”。

二、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一)战争动乱

战争涉及国家、政治、军事、武器等方方面面,改变世界格局,改变国家关系,造成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任何新事物、新情况都需语言说明、沟通、表达,语言受此影响也会产生一些新词汇。如海湾战争、特种战争、信息战、塔利班、基地组织、难民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战争的领域范围不断扩展。从最初的陆地逐步发展到海洋,又从海洋发展到空中,再发展到外层空间。于是便有了“天基”、“天基武器系统”、“制天权”、“太空战”等新词语。

(二)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是大批新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对旧有思维与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系统中就是出现了大量新词语。如下海、大款、民工潮、小长假、春运、双规、并轨、给力等。市场的冲击使许多商业词语褪去原来的贬义色彩,重登大雅之堂。如股票、破产、通胀、兼并、老板、董事长等。

(三)对外交流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交际、交流,会从其他语言中不断地吸取新的成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英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希伯来语等都在借入外来词语,汉语也不例外。国家对外交往越活跃,外语词借入量就愈大。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外交流,经贸往来涉及世界各国。汉语对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影响日益强烈。以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为例,据专业机构统计,牛津词典中收录的英语单词中有一千多条来源于汉语,由此可见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反之,汉语也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融入大量外来词语,如英语词汇克隆、软着陆、白领、麦当劳等;日语词汇如寿司、步道、卖场、人气、亲和力等。

(四)科技发展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一系列新词语的产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络词语超越常规,形式各异,中文西文、数字图形,皆可成词。这些新出现的词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镜子。例如,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手机、计算机、上网、下载、宽带、数字化、信息产业、互联网、电子邮件、素质教育等各式各样的新词语都与当时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可以说新词语的不断出现也是历史前进的注脚,它反映的是社会的不断发展。

三、新词语的主要来源

(一)新造词语

新造词语是在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下,为了表述出现的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创造出来的词语。

这样的新造词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照基本的汉语构词语法,在原有词语上创造出来的词语。由于这种新创造出的词语符合一般汉语逻辑,能为普通民众所理解接受。比如超女、信用卡、黑客、韩流、金融危机、封口费、洗钱案等,此类新词可以看作“规范新词语”。

另一类新词往往出自特殊群体,特别是年轻学生。这些词语的特点是中外夹杂,趋于通俗,粗制滥造,随意性强,非语法化。如养眼、酷毖了、奔奔族、酱紫、拇指族、月光族、表(不要)……。此类新词属于“流行新词语”。

(二)借用方言新词

语言的发展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在新词创造过程中相较于欠发达地区有着更多的“话语权”。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观念的不断涌现,在普通话词库中已经找不出相应的词汇来表意这些词语,只能借用一些方言中的词汇来表达这些词汇,来源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词汇。这些来自方言中的词汇在引用到普通话过程中,除了其原来的基本语义以外,已经出现了新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而言,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普通话词汇的丰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台地区的方言,它们有大量词汇进入书面语中,并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接受,在许多生活场景中应用。比如“买单”就来源于“埋单”,它在进入普通话的应用场景后,改变了其表达方式。又如“炒鱿鱼”,它本意代表的是一种生活现象,就是在炒鱿鱼的过程中鱿鱼会卷起来,后来引申为解雇员工,员工需“卷铺盖走人”。除了港澳台地区,在内地产生新词语的多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

行业用语属于方言当中的社会方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在飞速发展,行业用语的词库也越来越丰富。通过对原先的行业用语赋予新意义或通过语义泛化进入新词。如小儿科、大手笔、防火墙、滑坡(其他领域的各种整体下滑的现象)、CEO等一批行业词语和形式变化的行业词语进入新词行列[5]58。

(三)旧词复活

旧词复活是指有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少使用,甚至从当代语言中消失。如今因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它们又被重新启用,并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语义。这些词语虽然属于旧词语,但是却有了新的涵义,民众较容易接受。它是旧词与新生事物在人们意识思维中碰撞产生的结果。比如“炒股”、“破产”、“倒闭”等词,因为解放后我国实行全行业的国有化,社会中并不存在私有经济,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词语都消失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非公有经济,使得这些词语又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并且相较于之前,在语义方面已有所改变。例如“强人”,它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绿林强盗,而现在的意思却是“能干的人”;“出台”原本指的是演员出场演出,现在却用来表示风月场所的女性接客。

(四)网络新词

网络词语形式多样,来源广泛,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片等都可以成为网络语言,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下会有特殊的意涵。在网络初步引进的90年代,人们在网上进行虚拟交流沟通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或相互逗乐,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这就是网络语言产生的背景。从汉语的基本语言规范角度而言,网络语言中的构成方式完全是一种病句或者说错误,但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中,却受到广大网民的接受并流行开来。网络新词有很多形式:

(1)通用词型。如登录、宽带、聊天室等;(2)符号化。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等;(3)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4)字母化。汉语拼音或拉丁字母的缩写,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具有表意的功能。比如:PLMM(漂亮妹妹)、BF(boy fri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5)文字谐音。如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等;(6)旧字新意。囧,读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网络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五)外来新词

外来新词是指借用外来词语表达新的事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加强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使得我们从外族语言里引进和借用一些词语。不仅包含了科技文化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词语,也包含了生活娱乐与饮食穿着类,呈现了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引进方式。这种外来词汇最主要的来源为英语,比如基因、咖啡、沙发等。当然,也包括一部分日语词汇,比如饮料、物理等。

外来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音译。这类外来词最多,表音的外来词如克隆、迪斯科、摩托罗拉、欧佩克、丁克等。(2)意译。按外语词的意义用汉语语素对译,尽可能的符合汉语词形。例如:热狗(hot dog)、代沟(generation gap)等。(3)音意兼译。这种词语在音译的基础上,对与词语相对应的事物产生一定的联想,比如黑客(Hacker)、奔驰(Benz)、可口可乐(Coca cola)等。(4)半音半意译。这种外来词语包含了音译语素和表义语素,比如“桑拿浴”,其中“桑拿”来源与音译语素,“浴”来源于表义语素。(5)字母词。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外语,从而形成了新时期汉语新词语中极具特色的字母外来词。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NBA、NBC、CPU等,这些词语因为发音简单、表意丰富而受到大家追捧。还有的在字母后面加上汉语语素,如B超、AA制、T恤、IT业等。

(六)校园新词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的数量激增,学生成为了青年网民的主体。群聊、网聊、微信等网络通讯的畅通,使得上网成了学生们最重要的课余活动。广大青年学子通过网络和同龄人交流时,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文字或数字交流,所以产生了很多让非同龄人大惑不解的词语。比如886表示“拜拜咯”,7456代表“气死我了”,MM表示美女等。青少年使用的新式词语来源也比较广泛,不仅包含口语、外来语,自造词语也可以被他们接受。

四、新词语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语言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语言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能求新发展,就可能被同化或自然消亡。求新是语言发展的大趋势。汉语作为我们十多亿人的共同语,传承了几千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丰富、变化着。大量新词的涌现是汉语生命力的体现。随着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少新鲜、活泼的语言词汇,新词语已经成为普通话中的“新鲜血液”。例如酷、给力、中国梦、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小康社会、希望工程……,以及网络新词语登录、宽带、聊天室、防火墙、达人、迷你、热卖、草根等等。这些新出现的词语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对当代汉语语言文字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汉语作为一种表意语言,其本身的语法体系就不是固定的,并没有非常严格且标准的语法规则。随社会文化变迁而产生的新词语,它们的大量涌现,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有的汉语愈发规范。新词语可使汉语的语法结构更加丰富和灵活。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不足之处。对于新词语来说,常常伴随着一些消极的文化同步发展,因此,一些新式词语就可能出现语法不规范或消极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新式词语在趋向口语化、平民化以及西化的创造过程中,也出现了痞子化、崇洋化的问题。

新式词语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表意明确,不能随意拼凑创造,要让信息的接收者能够听懂。但是一部分新式词语多来自娱乐圈的负面新闻,来自无聊的灰段子口头语,来自于玩世不恭的烦躁青年,来自于网络群体。一些新式词语与基本语言规范或语言习惯大相径庭,它们只是创造者临时起意而随意拼凑而成,不仅看不懂,而且听不懂,接受度也较低,倒是传统的说法更为形象与妥帖。部分新词的不规范语音破坏了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扰乱了汉语词汇的基本拼音归法,降低了汉语词汇在读音方面的区分度。新式词语的任意搭配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许多不规范的新式网络词语进入生活场景,混乱了人们的用词方式,给交流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6]75。

五、新词语的规范与使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紧密相连。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汉语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历史文化,必须保持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新式词语的评论也褒贬不一。一方面,我们应当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新生事物,“存在即合理”,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不能对新式词语抱着绝对否定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与使用对交流沟通的阻碍作用[7]96。在承认与接受汉语新式词语多样化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因势利导的规范化工作也是大有必要的[8]103。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语言词汇也是有所增减。尤其是在当下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汉语言新词汇不断增加。在前文新词语界定部分,我们主张把涵盖所有的新词语称为“流行新词语”;把由汉语语素按汉语构词规律构成,表意明确、有语用功能的词语界定为“规范新词语”。“流行新词语”通过网络和媒体的运用,传播速度极快。其中,有些词语会造成语义的混乱,损害了文字的纯洁性,对汉语产生了负面效应。正如“童鞋”(意为“同学”),这类流行新词,原本是想用谐音来表示幽默,但实际上并没有用好谐音的修辞手法,不可能收到真正的好效果。

如何对新词语进行规范,学界说法甚多。我们认为可以对新词进行分类筛选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规范(技术规范);并根据不同的用语群体,以引导方式进行规范(引导规范)。这项工作应由国家专门机构、语言界专家、社会民众共同参与来做,并需长期坚持下去。

“分类筛选规范”就是由国家层面组织语言工作者对面世的新词语按行业用语或群体用语进行分类,界内语言专家按社会认同的汉语构词规则进行筛选,之后汇总起来,像公布简化汉字那样对社会公布,得到社会认同后,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一关。进入“规范新词语”序列,收入权威的词典,具有固有词特征,使用不受限制。未入选“规范新词语”的“流行新词语”,则不能在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官方要求范围内使用。上述规范新词语,并不是要扼杀“流行新词语”。如果有的“流行新词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可以升格为“规范新词语”;“规范新词语”如果时过境迁,无人问津,也会自行退出语言的舞台,这已是历史的经验。

媒体工作者承担着传播语言规范的责任,必须担负起引导的责任。加强自我规范,自觉摒弃不规范不健康用语,从而对全社会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9]110。规范使用与创新并不矛盾,这样,汉语词语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徐波.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4).

[2] 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7(2).

[3] 王铁昆.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4).

[4] 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3).

[5] 张虹.行业语在新词中使用的新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15(1).

[6] 钱伟.浅析近十年来汉语新词的来源、影响及规范[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

[7] 胡伟.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产生原因[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2).

[8] 杨绪明,杨文全.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J].汉语学习,2009(2).

[9] 吴慧.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不当取向及规范[J].殷都学刊,2014(2).

[责任编辑:张树武]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New Wor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U Lin, WU Chang-an

(School of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human communication.Vocabulary is the most active and sensitive part of the language.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 integration of the present world cultur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wealth growth,new things,new ideas continue to emerge.With the needs of social changes,new words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hinese,which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But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the new vocabulary,the sham as the genuine,uneven,some good and some bad.Some enrich the Chinese vocabulary,and some have shake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Especially the appearance of network words and expressions,spreads rapidly,with an extensive impact,informality of composition,casual words.They should be treated seriously.We must regulate the use of the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sources of Chinese new words,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new words,and puts forward to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Chinese New Words;Mixed Functions;Widespread Influence;Normal Use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053-05

[作者简介]苏琳(1986-),女,吉林伊通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吴长安(1963-),男,黑龙江望奎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经理(社长)、编审,语言学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AJC740016)。

[收稿日期]2015-09-06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11

猜你喜欢
使用汉语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学汉语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