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教育研究

2016-03-09 00:3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陈 庆 国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教育研究

陈 庆 国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归根结底还要落到每一位受教育个体——人的教育,而人的受教育过程是在经验作用下思想和行为的持续性改变的过程。对每一位大学生“个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心理学为视角,充分发挥心理认知机制的作用,通过“接受—认同—性格内化”的过程研究,逐级深入、层层提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性格,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以党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每一位中国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当代大学生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主体,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全方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和时代课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的内化为前提,其教育过程的实质是价值主体自我内化和行为外显的过程。本文将以心理学为视角,充分发挥心理认知机制的作用,通过“接受—认同—组织—评价—性格内化”的过程研究,逐级深入、层层提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一位大学生自身的态度、观念、信仰,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性格内化的基本含义

“内化”就是自身认知在原有经验的作用下将外界信息同化为自身思维认知的持续过程;内化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系列心理认知的过程,是处理外界信息、整合自身认知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同“内化”相对应的即是“外化”,外化是在新认知的刺激下导致的行为改变,是对新认知做出的新的外在反应,其外显为个体行为发生与改变的过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化”、“外化”的解释虽语言表达不同,但其实质是相通的,把社会规范、社会需要的具体内容信息化,把被动接受的对象个体主体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对外界信息处理、个体自身认知的改变与扩充和自身行为的改变来重新定义。

性格内化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内化为性格。把社会规范的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系列的心理认知过程内化为人的稳定的态度、外显为稳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即是性格内化。性格内化是内化范畴的一个较高层次,具有着态度和行为的稳定性、整体性和独特性。性格内化一个显著特点是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动性,是主体能动地改造主体和客体属性的实践活动,性格内化的教育过程是价值观形成与实现的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即是把人们的实际思想水准提升到符合政党要求、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其“个体”的思想提升、政治坚持和道德规范。我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个体—→整体”的规律,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性格内化”,把受教育者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自主建构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变为主动认知的过程、价值建构的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内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认同中。

二、性格内化的进程与特点

从心理学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也是信息处理与反应的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变为受教育“个体”对外来信息的自我加工和内化的过程,通过逐级的信息内化进程,实现教育个体的主动接受、满意反应、正面评价、行为组织、价值追求、价值体系组织和价值性格化,实现“自我认知、思想认知和行为实现”[2]102。“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现在仍然是知识增长问题”[3]135。性格内化的进程即是受教育“个体”信息接收、处理、内化和反应的心理认同的进程,是自我对外界信息的积极评价、思维组织、价值观形成和行为提升,其基本进程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在这五个层级中,每一个层次中又细化为若干个层级,“接受”这一层级中分为无意识的注意、被动接受、有意识的注意、片面接受和整体接受;“反应”分为被动反应、主动反应、满意反应;“评价”分为价值的接受、价值评价、信奉;“组织”分为知识体系的组织、价值体系组织、行为体系的组织;“性格化”分为价值性格化和行为性格化。从内化层次上说,可分为知识内化、方法内化、概念内化、素质内化和性格化这五个层次。知识的内化,即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主要是以学习知识为主,掌握客观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方法的内化,方法的内化之所以比知识内化更进一步,是运用什么样的途径更科学实现的问题,是一种科学路径的选择与创造;概念的内化,概念化是抽象化的过程,是如何将已有的价值概念同新的价值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的内在概念整合,是抽象思维的联系与提升;素质内化是对态度和价值体系一种内在一致性、向心性和决定性反应,外化为自身的一种气质表现;性格化是内化过程的最高层次,强调态度、信念和行为的内在一致性,内为信念、外在行为、知行合一。

人的心理认知和信息处理的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级实现的过程,且整个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化、整体性的进程。性格内化这一系统的、整体的教育过程有如下特点:1.主体性:性格内化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同时这一活生生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如何体现教育个体的主体性,提升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和主题创造作用,就是性格内化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之一,主体性也体现着独特性;2.稳定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化结果的特性上,性格内化的最高层次是性格化,性格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稳定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性格内化的最终结果所形成的个体性格也主要表现在持久性和不可变性上;3.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性格内化的两个范畴:内化和外化的关系,内化是前提,外化是目标,内化是思维的过程,外化是行为的表现,内化和外化是性格化统一性的两个方面,内化中包含有外化,外化中进行着内化,这两个范畴内在统一;4.系统性或整体性:包含有层次性和整体化,性格内化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过程,一系列的层次,“从感性认识出发,认识发展的逻辑行程就必然表现为由事物的外部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有感性的具体演进到思维的抽象”[4]57,最终以“混沌的整体形势反映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4]57有着不可超越性,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5.可调节性:性格化虽然具有着稳定性,但并不代表着具有不可变性,不是固化的、永不可变的,也是受制于外部环境、自身认知水准、自我调节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当外部环境和自身认知都发生改变时,对象主体进行自我调节,性格内化的目标会随之改变和提升,又向一更高层次发生性格内化的反应,可调节型也是可成长性、可发展性的表述。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教育进程与层次

(一)价值接受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情感上、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是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路径,使得大学生对认知对象产生“注意”这一心理行为,并亲自去感知、体验并有意识地学习和记忆,并积极理解和运用。“要从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群体按照其心理接受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开展,来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5]225;同时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内容也要以不同的展示形式和教授方法得以开展,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

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兴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青年主体,这一年龄段是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快速走向成熟,人格和思想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对于年龄程度较低的少年群体,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要注重教育的形式、载体、方式,注重大学生的接受度,开展易于引起他们注意,并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譬如以影视、动画、书画册、益智游戏等方式承载荣辱观教育内容,通过开展学生竞赛活动、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的学习体验,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记忆和理解,并达到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识的学习和观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主观心理上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注重加强价值观体系知识的学习,注重参与集体活动的具体实践,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活动和重大政治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感知度和心理观察度,通过他们的体验、参与和观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能动和参与。

(二)价值认同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的关键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在价值接受的基础上,在政治心理、道德心理和社会心理上对其精神的内心体悟和人格内化,对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是性格内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心理认同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知的移入过程,是一种态度的变化过程。”[6]92我们将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信念共识三个层次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促进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认知作为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注意、接受、加工、存取和运用的信息处理和加工过程。其心理过程经由表象认知、存储记忆、概念内化和判断运用几个层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接受的基础上达到的理性共识和概念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其基本内容的一般性记忆和判断,如:能够了解和记忆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文字表述和一般行为判断等,逐渐从一般的接受转变为自身的一种态度和判断标准。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则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基础上,激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是在对社会和家庭的热爱以及对自身及人际交往的感情和信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深厚情感。“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7]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基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发展史,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基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累累硕果和自强不息,同时也基于我们祖国大家庭亲如一家人的和谐共处,表现在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学校和家庭的荣誉感和对自身的道德感。情感认同源于认知认同,同时也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它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判断和爱国情怀。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共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是对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和核心思想的内心信仰,是指导自身思想、行为和意识的价值观念。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共识,则是在对其科学的认知认同和浓烈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在思想深处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自觉行动上追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干事创业中坚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的融合与统一。

(三)性格化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内化的目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稳定性格的教育过程,则是针对受教育“个体”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性格”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仰、坚定意志和行为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格内化主要从心理同化、思想内化和性格内化三个层次建构,以期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格化教育目的。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同化。同化则是利用已有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把外界信息整合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自我心理的同化,则是基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知识结构、主旨精髓和思想内涵加以记忆、理解、分析,整合与自身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并提升到一个新的思想层次和精神状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同化不仅仅是对原有思想和认知的一种整合和提升,也包含着运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观念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指导自身行为的组织和运用。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化。心理同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重构,那么,思想内化从外显的心理特征来看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追求进取的意志。这一品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气概,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也是礼让宽容、诚信守法的做人标准,时时体现着思想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品质修养。这一品质所支配和主导的行为特征就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甘落后的意志。在长期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个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形成个人性格,并以此性格来指导自身社会活动的行为,即完成自身性格的内化和建构。

[参 考 文 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

[2]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查汝强,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杨国荣.认识与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 陆树程,李瑾.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7]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责任编辑:何宏俭]

A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aracter Internalization ofSocialist Core Value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HEN Qing-guo

(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26,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al educat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in the final analysis,aims at knowledge receiver-people’s education.People’s educational process is the continuously changing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during which experience is at play.Therefore,we should educate each and every college student-the individual receiver of knowledge in socialist core value.The paper proposes to take psychology as one viewing point and,thoroughly bring out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mechanism.The “acceptance-agreement-character internalization” method shall be of help in internalizing socialist core value into the stable attitude and perception-character and in internalizing character into world and value view.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Character Intern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192-04

[作者简介]陈庆国(1980-),男,山东莒南人,曲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14JDSZ2003);曲阜师范大学青年课题项目;曲阜师范大学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15-03-20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38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