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论析

2016-03-09 00:30于德永孟宪生
关键词:公有制非公有制

于德永,孟宪生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论析

于德永,孟宪生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笔者考察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制度的探索和确立所作的贡献;解读了这一制度的内容要求,评析了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观点;论述了这一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一制度对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制度;公有制;非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这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界已经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任何重大问题的研究,都是没有止境的。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也是这样。本文试在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内容要求、基本依据和重大意义的相关问题,作一个进一步的阐述、分析或说明。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从1953年到1956年,按照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当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说是清一色公有制的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云就提出要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即要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1]13。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可以开私营大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为“新经济政策”[2]170。同月,刘少奇在有关会议上说:我们国家“有些资本主义或小生产者”,“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这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并且还可以“同社会主义经济作比较”[3]382-383。1957年4月,周恩来在有关会议上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要“活一点”,“搞一点私营的”,这样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4]164。这些意见,由于随后“左”倾错误的发展而没有形成中央的决策。1962年7月,邓小平在一个讲话中提出:在生产关系问题上,要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5]323。他的这个意见,在当时的条件下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中央的决策。党的领导人的这些意见,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的重要探索,这些探索为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预示着我国清一色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发生变革。这次会议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采取措施逐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基本经济制度。1981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我国的基本经济形式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还要有“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6]840-841。同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一个关于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决策”[6]983-984。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并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又很不平衡,所以“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7]20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长期的方针”[8]580。1987年1月,中共中央在5号文件中指出:“个体经济和少量私人企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私人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一种补充形式”[9]1237。同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所有有制结构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对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必须采取措施,“继续鼓励它们发展”[10]3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这些论断,为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这个探索。同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在对待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问题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必须坚持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这些不同的经济成分还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以实现“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1]227。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积极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即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发展,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2]526。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了出来,并指出我国之所以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13]17-19。这样,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但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科学的概括,并且使这个制度确立起来。

考察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过程,可以看出,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当年的有关构想,虽然有着历史的局限并且未形成决策,但毕竟是对这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还需要说明的是,1987年以前中央所说的“多种经济形式”并未明确地把私营经济包括在内,后来虽然明确地把私营经济包括在内,但到1992年对非公有制经济所使用的都是“补充”的提法。这不是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缺点。因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党和国家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要求,规定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要求,首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个要求,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个方面。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就是我国的国家所有制(或称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是分别属于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除这两种公有制外,其他所有制都属于非公有制,因为任何形式的其他所有制,都不是我国的国家所有制,也不是我国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对于以公有制为主体,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作了解释。他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他说,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他还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但可以而且应当是多样化的,各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只要是反映社会化生产的规律,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13]19-20。对于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的这些解释,中央和中央领导人在这之后多次重申过。这里值得注意和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和中央领导人从未说过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占优势。这是因为,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公有资产可以公营也可以非公营,公有资产的一部分有偿地转为非公有是有利于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来衡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超过60%[14]68,但在我国的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即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我国的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也没有改变。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这种比例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例如,没有公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就没有私营房地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要求,是对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的规定。“经济成分”这个概念和“所有制”这个概念是不同的,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而不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全部;一定的经济成分则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不但包括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包括一定的生产力。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公有制经济,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构成。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构成。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既有公有成分又有非公有成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5]9因此,对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对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都必须毫不动摇。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有公有成分又有非公有成分,有利于这两种成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包括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个规定,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各种经济成分相互关系上的平等地位,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15]13。这个规定不但明确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平等关系,也指明了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体现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对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要求问题,目前在社会上乃至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这就是认为我国现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在搞社会主义,而是在搞资本主义。这个“姓资姓社”的问题,不是个新问题,而是个老问题。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有人就认为发展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市场经济都是在搞资本主义。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在1956年所说的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刘少奇所说的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也不可怕,是指可以有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人们在当时普遍认为,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的,而非公有制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对这个提法,不能作教条式的理解。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回答。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在讲到“姓资姓社”问题时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6]372邓小平在这里讲的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当然这也是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13]19根据邓小平、江泽民的这些论述和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可以认为,它们姓“社”而不姓“资”。不这样认识问题,就无法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所说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论断。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这个论断,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据胡锦涛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的论述,就是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17]12-1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一定的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其他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我国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它支撑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也支撑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概括地说,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支撑;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又以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来支撑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这个论断,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作出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或者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或者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在这个根基之上,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又构成了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15]14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换和竞争,形成了市场机制,正是这种机制直接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市场体系中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都是从属于不同的经济成分的,或者说是从属于不同的所有制经济的。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公有制为主体受到损害,或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受到损害,都是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都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和完善,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最重要内容,可以说就是确立、坚持和完善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所说的“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15]6,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说,主要就是指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和完善所起的作用,因为我国的全部经济体制,都是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才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15]2。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继续推动我国的生产关系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继续推动我国的上层建筑变革同经济基础的要求相适应。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和完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邓小平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前两步的目标已经实现,即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比1990年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对于第三步的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中央提出的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已经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实现之中。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只有0.364 5万亿元,2014年已经增长到63.646 3万亿元,是1978年的170多倍。可以预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 考 文 献]

[1] 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5]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秦卫波]

On Our Current Problem of Basic Economic System

YU De-yong,MENG Xian-sheng

(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We studied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our country,and appreciated the contribution that the lead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d made to the explo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is system.We analyzed the requirement of this system and pointed out the mistaken point of views on this problem.We stated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the system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nalyzed the effect that the system had on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Economic System;Public Ownership;Non-public Ownership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238-05

[作者简介]于德永(1969-),男,辽宁大洼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孟宪生(1970-),男,黑龙江海伦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RK014)。

[收稿日期]2015-08-20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47

猜你喜欢
公有制非公有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形式与治理保障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论腐败与一党制及公有制的联系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转型期非公有制经济文化的偏离与矫正
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贡献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