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管腔容积80%封管在血透长期导管中的临床应用

2016-03-09 02:14梁红丽杨娟莫世松温莉玲钟桂英
海南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封管液量管腔

梁红丽,杨娟,莫世松,温莉玲,钟桂英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血液净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按管腔容积80%封管在血透长期导管中的临床应用

梁红丽,杨娟,莫世松,温莉玲,钟桂英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血液净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目的总结按管腔容积80%封管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从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采取按透析导管标注管腔容积80%的封管液量进行封管。回顾性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和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结果导管相关感染率为0.36次/1 000导管日,未发生堵管事件,拔除导管1例,导管退出使用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2例,死亡1例。现阶段应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者12例,血泵流量介于300~250 mL/min之间,静脉压≤180 mmHg。结论血液透析长期导管采取按管腔容积80%封管的方法,不仅有效减少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而且减少20%封管液量的注入能降低出血风险。

管腔容积80%;长期导管功能;感染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透析、延长生存期的基本条件。对于肾移植前过渡期或肢体血管条件差、心功能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常常应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为了确保导管通畅,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必须使用封管液封管,由于封管液泄漏,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体内产生系统抗凝,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增加出血风险。2014年2月,我科改进封管液量的使用,对应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由原来按管腔容积封管改为按管腔容积80%进行封管,不仅能有效减少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而且减少20%封管液量的使用,可以降低出血风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从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15~85岁,平均(58.4±5.58)岁。导管使用时间3个月~63个月,平均(16.6±5.28)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炎7例,红斑狼疮肾1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

1.2 材料 导管选用14.5Fr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总长度36 cm,从导管尖端到Cuff长度19 cm,动脉腔容量1.6 mL,静脉腔容量1.6 mL。

1.3 封管方法 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分别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用生理盐水20 mL脉冲式冲净双腔导管内残留血液,然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2 mL(12 500 IU)+林可霉素1 mL(300 mg)封管液,按导管管腔容积80%正压推注入双腔导管内(动脉端1.28 mL,静脉端1.28 mL),快速夹闭导管夹,再次分别消毒导管动、静脉端口,接上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并妥善固定。每周1次使用肝素钠2 mL (12 500 IU)+林可霉素1 mL(300 mg)+尿激酶10万U封管液按管腔容积80%封管。

1.4 导管功能不良判定标准[1]我国成年人导管血流量小于200 mL/min,或血泵流量小于200 mL/min,动脉压小于-2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者静脉压大于250 mmHg时无法达到充分透析,确定为导管功能不良。

2 结 果

2.1 导管相关感染情况 监测透析导管日为5 544 d。导管隧道感染1例,经过局部加强换药,沿着导管隧道注入林可霉素治疗后治愈。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患者透析30 min后出现寒战、高热、距离导管口2.5 cm处皮肤局部红肿,有脓液从导管口流出,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拔出导管,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导管相关感染率为0.36次/ 1 000导管日。(2例/5 544日)

2.2 导管功能不良情况 未发生堵管事件,导管内抽出血栓5例8次,透析过程血泵流量小于200 mL/min4例21次,静脉压≤180 mmHg。1例通过从导管动静脉端输入0.9%生理盐水(NS)100 ml+尿激酶10万U(动静脉端各50 mL,60 min输完)进行溶栓后血泵流量达250 mL/min;此外3例重新调整封管方案,改为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后使用肝素钠2 mL(12 500 IU)+林可霉素1 mL(300 mg)+尿激酶10万U封管液按管腔容积80%封管,血泵流量等于300 mL/min。

2.3 现阶段导管使用情况 监测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导管血透患者16例,死亡1例,感染拔出导管1例,导管退出使用改为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2例,目前应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者12例,血泵流量为300~250 mL/min之间,静脉压≤180 mmHg,透析导管功能良好。

3 讨 论

一条通畅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充分性血液透析的基本条件。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是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常见远期并发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也是被迫拔管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封管技术可以减少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建议每次透析结束后必须严格按照导管标记的导管腔容量推注封管溶液[1]。有研究证实封管液存在泄漏现象,如果根据导管内容积作为封管液量,结果约20%的封管液泄漏[2],而减少20%的导管容积封管液量,将减少封管液泄漏[3]。

肝素钠因为其良好的抗凝性能成为临床常用的封管溶液,但是泄漏现象会影响透析患者的凝血系统,增加出血风险。有研究发现,使用临时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无肝素透析后采用1:1肝素盐水(3 125 IU/mL)等容积封管,结果肝素封管后30 min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透析结束后相比,延长了69.6%[4]。这就意味着高危出血患者即使采用无肝素进行血液透析,透析结束使用肝素盐水按管腔容积封管,仍然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按管腔容积80%的封管液量进行封管的方法,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率为0.36次/ 1 000导管日,低于文献报道(1.29次/1 000导管日)[5],血泵流量为300~250 mL/min,静脉压≤180 mmHg,导管功能良好。减少20%导管容积封管液量的注入,相应减少肝素溢出对体内凝血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出血风险,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由于本方法局限于长期导管置管位置在右颈内静脉的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样本量偏小,是否适用于临时血透导管或置管位置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血液透析患者,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

[1]中国医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56-557.

[2]Polaschegg HD.Loss of catheter locking solution caused by fluid density[J].ASAIO J,2005,51(3):230-235.

[3]Sungur M,Eryuksel E,Yavas S,et al.Exit of catheter lock solutions from double lumen acute haemodialysis cathetesan in vitro stud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12):3533-3537.

[4]陈凤锟,李冀军,陈璞,等.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5):245-248.

[5]徐友平,姜美华,谭红梅,等.带涤纶套隧道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4,14(8):468.

R459.5

B

1003—6350(2016)09—154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9.065

2015-10-13)

梁红丽。E-mail:13876206677@139.com

猜你喜欢
封管液量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研究
不同封管护理方法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活塞夹闭位置对血液回流的影响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