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本资源合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3-09 22:14韩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韩涛

[摘要]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生生互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生本资源合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生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生互动;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顾名思义,所谓的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交流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展开交流探究,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对生本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减轻师生的负担,是实现课堂有效性和高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生生互动呢?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加强新旧链接,实施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新知的建立是基于学生的已有旧知这一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数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那么何谓旧知?它是指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初关注学生的旧有知识和旧有经验,设计有效的复习环节,由此引入新知,加强新旧知识的链接,实施课堂探究,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借由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新知建构.

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时,为了引入新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表1),并出示问题:(1)从表格中找出2和3的倍数;(2)请找出5的倍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找出2和3的倍数并不困难,找出5的倍数也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才能找得更为全面,更为快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快速准确地找出2、3和5的倍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基于此,笔者展开了生生互动的教学引导:先让一部分学生快速找到答案,然后展开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指出,要找出2的倍数,只要这个数能够被2整除就可以;要找出3的倍数,要看表中的每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要找出5的倍数,就要看表中的每个数是否能够被5整除,通过这样的揭示讨论,给后进生提供了一个复习旧知的机会.与此同时,笔者带领学生进入新知学习环节:想一想,为什么30既是2、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怎么理解这个公倍数?请同桌先展开交流,然后小组交流.学生经过同桌交流后认为,30既能够被2整除,又能够被3和5整除,因而是2、3和5的公有的倍数,因而公倍数就是指几个数共有的倍数,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通过生生互动,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带领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新知引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也让后进生有机会巩固、补救自己的不足,使数学课堂实现了有效性和高效性.

突破教学难点,实施生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模糊认知,产生歧义.此时,教师就要实施生生互动,带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找到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打开知识的闸门.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比例尺这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如何应用这个概念解决实践问题,为了突破这一教学的重难点,笔者特意组织了两次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层深入,第一次,笔者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比例尺和普通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如何运用比例尺.有的学生认为,比例尺不像其他的尺子可以拿着使用;还有的学生认为,比例尺是一个数学换算的单位.通过生生互动,学生在对“普通尺”进行辨析之后,对比例尺这一概念有了基本认知,第二次,笔者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出示三道练习题:(l)甲、乙两城的铁路长255千米,如果画在图上,两地的距离是5.1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个零件长2毫米,图纸设计时长度为3厘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3)-个长方形的操场在比例尺为1:800的图纸上,长度为10厘米,宽度为8厘米,则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针对以上三个题目,学生进行讨论,认为要先将长度单位统一,然后再进行计算,有学生认为第二道题的解题方法为:3厘米=30毫米,30:2=15:1,也就是说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为15:1,到底结果是否正确呢?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比例尺就是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以上结果计算正确;但也有的认为这个计算结果不符合教材中的要求,因为比例尺的前项应该是1,不能将比例尺的后项写为1,答案应该是1:15.此时笔者展开引导:想一想,题目中的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这道题目中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要大.也即是说,这道题目是将实际图片缩小了.接下来,经过对习题(3)的讨论,学生获得了结论,指出比例尺的两种计算公式:一是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二是图上面积除以实际面积,

以上教学,笔者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但设计了多层次的生生互动,而且通过多层次的习题设计,让学生展开交流探究,由此从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全面理解了数学概念,并发展了数学技能,大大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应对意外生成,实施生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由于年龄的原因,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让许多教师猝不及防.面对这些意外的课堂生成,教师要冷静应对,实施生生互动,借助学生的力量展开互动,就能够将课堂意外变成精彩的课堂生成.

例如,在教学这样一道习题:旅馆里有35间双人间,25间三人间,这家旅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大多数学生都列出算式35x2+25x3,但有学生提出有新的方法,列出算式为(35+25)x2x3.这个错误让笔者始料未及,课堂一时有些冷场.怎么办呢?此时笔者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笔者将两个算式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评判:你认为哪个正确?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很多学生认为第二种解法不对,为什么不对呢?笔者让学生上来解释错误的原因,学生认为,算式中的(35+25)x2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它将所有房间都看成了两人间.此时笔者根据这一思路,提出问题:如果将所有房间都当做两人间,可以进行计算吗?立刻有学生指出,可以运用这种思路进行解答,但还需要补充,怎么样进行补充呢?学生展开讨论,认为将所有房间都当做两人间,那么就空出来了25间三人间,因而要加上25,由此,学生列出了正确的算:式:(35+25)x2+25.

以上教学环节,笔者从容应对课堂意外,借助学生的意外错误,实施有效的生生互动,在学生的交流探究中突破了思维困境,找到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个性展示,实施生生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赞扬,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生生互动,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问题解决策略,并能够向同伴展示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他们数学探究的热情和内在动力,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两顶帽子配三个木偶娃娃,可以有多少种配法?此时笔者让学生生生互动,展开思考: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用一顶帽子分别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这样就可以有三种佩法,以此类推,第二顶帽子也有了三种戴法,这样共有六种佩戴法;也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连线的办法进行问题解决,即先将一顶帽子和三个木偶娃娃连线,之后再将另一顶帽子和这三个木偶娃娃连线,这样就可以得到六种连线的方法,也就是六种方法.还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因为一顶帽子可以戴在三个木偶娃娃头上,那么两顶帽子就可以有2×3=6(种).此时笔者让学生探究:到底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学生讨论后认为,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势,各有侧重,可以自由选择,

通过以上环节,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平台,学生展开个性思维,完整地说出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并通过对各种策略的比较,理清各种问题解决策略的优势,使学生能从中抽象出“找规律”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模型,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生生互动,不但能够让学生激发探究动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和同伴游戏一样的课堂氛围中展开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正是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