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规格对杂交水稻江优919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6-03-10 01:22熊玉唐严讯平罗国恒
耕作与栽培 2016年3期
关键词:密度水稻产量

曾 涛,熊玉唐*,付 梅,凡 迪,严讯平,罗国恒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 贵阳 550001;2.石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石阡 555100;3.天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天柱 556600)



不同种植规格对杂交水稻江优919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曾涛1,熊玉唐1*,付梅1,凡迪1,严讯平2,罗国恒3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 贵阳550001;2.石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石阡555100;3.天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天柱556600)

摘要:为确定杂交水稻江优919的适宜手插密度,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柱县和石阡县开展了不同种植规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密度、相同株距、不同的宽窄行设置对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天柱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3468~14815穴/667m2,株距在15~16.5cm之间,30cm等行距种植;石阡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0870穴/667m2,株距为23.1cm,行距设置为36.6+16.5cm或33.3+19.8cm,平均为26.55cm。

关键词:水稻;江优919;宽窄行;密度;生长;产量

贵州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5万hm2左右,其中杂交水稻占85%[1]。不同的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也有所不同[2]。唐彬研究表明,移栽密度对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有显著影响,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合理的密度能改善水稻生长空间,建立合理的群体生长结构[3]。江优919是贵州省农技总站与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贵州省种植具有高产、早熟、耐冷性较强、食味较好的优点[4-6]。为确定江优919适合栽培的手插秧密度,在石阡县和天柱县开展了不同种植规格的栽培试验,为江优919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

水稻品种:江优919,由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地点

石阡县试验地选择在河坝场乡印屯村杨再进的责任田里,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海拔高度467m,前茬作物为油菜,面积2140m2。天柱县试验地选择在凤城镇和平村周乐波责任田进行,田块面积1200m2,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开阔向阳,排灌方便,前茬为萝卜,水源较充足,交通方便,代表性强。

1.3试验设计

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A因子为株距,设A1、A2、A3、A4共4个水平,分别为15cm、16.5cm、19.8cm、23.1cm;B因子为行距组合,设4个水平,前3个水平为宽窄行,最后1个为等行距,其中B1:宽行36.6cm,窄行16.5cm; B2:宽行33.3cm,窄行19.8cm;B3:宽行36.6cm,窄行23.1cm;B4:等行距15cm。小区宽4m,长5m,面积20m2,重复间距40cm,小区外种保护行。

表1株行距设计

1.4试验经过

石阡县试验于2014年4月1日播种,统一用旱育保姆包种,无纺布旱育秧;5月16日移栽,移栽后5d施尿素25kg/667m2作分蘖肥;分蘖盛期,当秧苗茎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5%~90%,晒田控苗,晒田在倒5叶时结束,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拔节期,施氯化钾10kg/667m2。穗分化至成熟期,倒3至1叶期追施尿素8kg/667m2。抽穗始期和齐穗期用75%三环唑30g加40%稻瘟病灵150ml/667m2防治稻瘟病。保持4cm浅水,灌浆至成熟期实行间歇灌溉,收获前8d断水落干,9月16日收获。

天柱县于2014年4月16日播种,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5月26日施基肥,严格按照试验设计宽窄行进行拉绳移栽。于6月5日,施尿素8kg/667m2,以促进分蘖。6月30日(秧苗茎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5%~90%)晒田,7月7日(倒5叶)结束晒田。7月22日施氯化钾10kg/667m2;7月30日(倒3至倒1叶期)追施尿素8kg/667m2。保持3~4 cm浅水,灌浆至成熟期实行间歇灌溉。待收获前7d,进行排水晒田。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分析

天柱县各处理株高差异不大,除处理A3B3较低外,其余处理均在110cm左右波动,平均为111.76cm;石阡点平均株高较天柱点的低,为102.64cm,最矮处理是A1B4,为96.48cm,最高处理是A4B4,为115.41cm。石阡点的株高变化程度比天柱点的要大,总体看差异不明显。

2.2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天柱试验点水稻有效穗差异明显,有效穗最高的为处理A1B4,有效穗达19.90万/667m2,其次是A2B3,处理A4B4有效穗最低,为13.21万穗/667m2;栽插密度在9620~14815穴/667m2之间,有效穗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栽插密度在14815~16740穴/667m2之间,有效穗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株距A1时,有效穗数随行距设置B1~B4逐渐增多,以A1B4为最大;当株距为A3、A4时,有效穗数随行距设置B1~B4逐渐减少;而当株距为A2时则表现为减少 - 增多 - 减少的变化。有效穗是有效分蘖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效分蘖数的基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有效穗数。通过对石阡试验点有效分蘖数的调查分析,各处理有效分蘖数在12.12万~15.06万穗/667m2之间,以处理A1B4为最多,A4B4分蘖数最少。当株距为A1时,行距设置从B1~B4的有效分蘖逐渐增加;当株距为A2时,行距从B1~B4有效分蘖数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分蘖最多处理A2B1为14.59万株/667m2;当株距为A3、A4时,以行距设置B2的分蘖数为同株距最多,即处理A3B2为14.90万/667m2,A4B2为14.67万/667m2。当株距较小时(15cm),平均行距从26.55cm增大至30cm,有效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但是,当株距增大后,有效分蘖数和有效穗数的变化与株、行距设置没有明显的规律,而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

在天柱试验点,栽插密度在9620~13535穴/667m2之间,穗实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栽插密度在13535~16740穴/667m2之间,穗实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不同栽插密度与每穗实粒数有相关性。同时,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有效穗数越多,实粒数越少,两者随密度的变化表现为相反的趋势(见图2)。在石阡点试验中,穗实粒数最多的处理是A4B1为194.3粒,其次处理A4B4为191.2粒,最低的处理是A1B4为160.1粒;结实率以处理A4B1为最高,达92.41%,最低的是处理A1B2和A4B4为86.32%,总体来说结实率比较高。从图3中曲线可以看出,穗粒数与穗实粒数的变化除了处理A4B3和A3B3不一致外,其余处理表现协调,即穗粒数多的则穗实粒数也较多;此外,有效分蘖数与穗粒数、穗实粒数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有效分蘖数越多,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有所减少。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合理发展的水稻群体是获取高产的理论基础,因此,优化种植密度、适宜行株距设置对构建高产的水稻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3茎蘖动态分析

试验调查了天柱县水稻茎蘖动态,在各密度处理下,茎蘖数呈现逐渐增多,然后减少的趋势,且在7月22日取得最大茎蘖数。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基本表现出随着密度的降低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处理A2B3时(即密度为13535穴/667m2)成穗率最高,为89.74%。说明处理A2B3的株行距设置最利于水稻分蘖成穗。

2.4理论产量

从两点试验水稻理论单产的柱形图可以看出,除了A2B4处理石阡点比天柱点略低外,其余相同密度处理下石阡点的理论产量均比天柱点的高且均在620kg /667m2以上。天柱点理论产量居于前两位的是A2B4、A1B4,密度分别为13468穴/667m2和 14815穴/667m2,对应的株距依次为16.5cm、15cm,而两者的行距设置为等行距;产量最低的是A1B2处理,仅547.07kg/667m2。石阡点理论产量排列前3位的是处理A4B1、A1B1、A4B2,其中A4B1、A4B2为低密度处理(10870穴/667m2),A1B1则是最高密度处理(16740穴/667m2)。

表2天柱试验点各密度处理的分蘖情况

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大,两个试验点理论单产并未出现规律的变化。但密度一定,株距相同,行距设置不同时,处理的理论产量有所差别。当株距分别为A1、A2、A3、A4,行距设置为B1、B2时,天柱点处理AxB1的产量略高于处理AxB2,而在石阡点处理A1B1>A1B2、A4B1>A4B2,A2B2>A2B1、A3B2>A3B1,与天柱点的规律不完全一致。说明相同的密度及株距下,不同的宽窄行设置会影响水稻群体结构,从而影响产量。

3结论与讨论

3.1在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下水稻群体的株高、旗叶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差异比较大;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茎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的关系密切,随着栽培密度的递增/递减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3.2试验中各密度处理对理论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同一密度、相同株距、不同的宽窄行设置对产量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天柱点江优919适宜手插规格为密度13468~14815穴/667m2,株距在15~16.5cm之间,30cm等行距种植。石阡点适宜手插规格为:密度16740穴/667m2,株距为15cm,行距设置为36.6+16.5;密度10870穴/667m2,株距为23.1cm,行距设置为36.6+16.5;密度15218穴/667m2,株距为16.5cm,行距设置为33.3+19.8。

3.3试验表明环境条件对水稻群体的构建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和插秧规格的不同配置对产量影响较大,在大面积推广示范时应考虑当地的生态特点进行合理的密度与插秧规格配置。

参考文献

[1]姜萍,甘雨,涂敏,李树杏.杂交水稻新品种民优93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6):20-23

[2]王翠玲.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栽培密度探讨[J].中国稻米,2014,20(6):49-51

[3]唐彬,王卫,陈安磊,谢小立.移栽密度对双季稻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4,29(2):63-67

[4]文云书,陈梅,刘辉,等.不同丢秧密度对江优919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1):18,22.

[5]曾涛,熊玉唐,刘垚,等.不同氮肥施用方法对江两优3号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2):3-4,21.

[6]刘垚,曾令琴,徐志丹,等.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直播稻生长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5(4):25-26.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Spacing on Growth and Yield of Hybrid Rice Variety Jiangyou 919

ZENG Tao1, XIONG Yu-tang1*, FU Mei1, FAN Di1, YAN Xun-ping2, LUO Guo-heng3

(1.GuizhouGeneralStationofCropTechnologyExtension,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2.Shiqian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Shiqian,Guizhou555100,China;3.Tianzhu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tation,Tianzhu,Guizhou556600,China)

Key words:rcie; Jiangyou 919; wide/rarrow row alternation; planting density; yield

Abstract:To confirmed the reasonable manual planting density, using two factor of th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s, different spacing on hybrid rice variety Jiangyou 919 was conducted in Tianzhu and Shiqian coun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ing density with effictive panicle of unit area and grain number of per panicle. Same planting density and same planting distance but different spacing settings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rice theoretical yield. In Tianzhu, the appropriate density for Jangyou 919 was 13468-14815 hills/667m2,the planting distance was 15cm to 16.5cm and spacing was 30cm; However , planting density of 10870 hills/667m2in Shiqian that the planting distance was 23.1cm and spacing setting of 36.6cm+16.5cm and 33.3cm+19.8cm , average of 26.55cm were appropriate to apply on rice production.

收稿日期:2015-11-02

基金项目: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黔科合成字[2013]5068

通讯作者:熊玉唐(1958-),男,研究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一作者:曾涛(1986-),男,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密度水稻产量
什么是海水稻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玩转”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