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用高粱新品系多点丰产性鉴定初报

2016-03-10 01:22廖卫琴周安韦余常水令狐昌英
耕作与栽培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粱产量

田 浩,廖卫琴,周安韦,余常水,令狐昌英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36000)



酒用高粱新品系多点丰产性鉴定初报

田浩,廖卫琴*,周安韦,余常水,令狐昌英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536000)

摘要:对8个酱香型酒用高粱新品系进行多点产量鉴定,通过临田测产、数据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个参试新品系均比对照增产,其中新品系14-888、XM3的产量最高且稳产性好,可作为参加贵州省高粱区域试验的首选品系,14-888、XM3、14-1005、14-884、14-883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可进一步试验;14-1053、14-1513的表现一般,14-865的适应性较差可予以淘汰。

关键词:高粱;酒用;新品系;产量

高粱是酿酒产业重要的原材料,有关高粱品种鉴定和栽培技术研究很多[1-2]。为了客观、科学地鉴定和评价遵义市农科院新育成的酱香型酒用高粱新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为遵义市高粱品种鉴定、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并为贵州省高粱品种审定筛选参试新品系,特进行酱香酒用高粱新品系多点丰产性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系

遵义市农科院新培育的酱香酒用高粱新品系8个,代号分别为14-888、XM3、14-1053、14-884、14-883、14-1005、14-1513、14-865,采用贵州省区试对照种黔高8号作试验对照。

1.2试验地点

共设4个试验点,分别为遵义县龙坪镇、新蒲新区新舟镇、仁怀市喜头镇、桐梓县风水镇。

1.3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

1.4试验过程

2015年5月1日播种,条播,行距60cm。5月中旬苗齐后间苗,留植密度为8000株/667m2,间苗后人工开沟施肥,每667m2沟施复合肥30kg。6月16日,按株等量追施尿素10kg/667m2。各生育期雨水充足,未受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影响。9月8日,遵义市农科院邀请遵义市农委种子站、果蔬站、农推站的专家,进行了田间临田测产。按照小区分别采收,干制后测定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方差分析

对4个试验点分别做方差分析,区组间的差异都不显著,参试品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试验方差较小试验设计合理,所鉴定的新品系之间至少有1个产量特别优于其它品系。4个试点的联合方差分析得出试点间和处理间差异均是极显著的,说明多点鉴定真实有效,新品系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上述方差分析表明,参试的9个高粱品系在4个不同试点间的表现不一致且差异较大,在此对各个试验点的小区产量进行分析。

表1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在龙坪镇,9个参试高粱品系小区产量在13.95kg~20.68kg之间,有7个新品系的平均小区产量高于对照,品系14-1513只比对照略高1.52%,其余6个增产均在24%以上,仅14-865产量低于对照。经进一步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14-888、14-883、XM3、14-1053、14-884、14-1005产量差异表现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14-1513、对照、14-865;14-1513、CK、14-865间不存在极显著差异,14-1513与14-865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2龙坪镇试点新品系小区产量分析

表3和表4显示,新舟镇和喜头镇两个试点所有参加鉴定的新品系,产量表现均超过了对照品种黔高8号。在新舟镇试点较对照增产30%以上的有14-888、XM3、14-1005三个,其余的增产率在2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所有新品系产量表现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喜头镇,14-888比对照增产高达40%以上,XM3的增产率达31.21%,增产率达20%~30%还有3个品系,在10%~20%之间的有3个,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有14-888、XM3、14-1513、14-1005、14-883,但这5个新品系除了14-888外其余4个之间的差异不到5%水平。

表3新舟镇试点新品系小区产量分析

表4喜头镇试点新品系小区产量分析

在风水镇试点(见表5),新品系与对照的产量差异很大,除14-865相对对照减产外,其余7个参加鉴定的新品系产量表现均超过了对照品种黔高8号,其中XM3产量比黔高8号增产66.23%,且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系,剩余6个品系的增产率在10%~40%之间。

表5风水镇试点新品系小区产量分析

2.2新品系产量潜力表现

参试的8个高粱新品系和对照黔高8号在4个不同试点的产量表现不尽一致,较难判断最优品系。因此,有必要对4个试点的数据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参见表6。单个试点高粱产量高的是龙坪镇,有6个品系的产量在650 kg/667m2以上,其次是新舟镇,仁怀市的喜头镇和桐梓县的风水镇的产量普遍较低,没有任何一个品系突破500 kg/667m2。从4个试点平均产量综合分析来看,参试的8个新品系均较对照黔高8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平均产量排第一、二位的XM3、14-888比对照增产35%以上; 14-1005、14-884、14-883增产也比较明显,增产率在25%左右;14-1053、14-1513、14-865的增产率在20%以下,以14-865增产最少。经新复极差法显著性检验得知,XM3和14-888没有显著的产量差异,两者与14-1053、14-1513、14-865、CK在0.05水平上出现差异,极显著高于14-865、CK;除了14-865和CK外,其余7个新品系产量差异没有达0.01的极显著水平。

表6高粱新品系多点鉴定测产结果

结合图1可以看出,各品系在龙坪镇的产量表现较好,同一品系产量明显高过它试验点;各品系4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表现与新舟镇的产量结果很接近。新品系14-888、XM3的产量表现最为优秀,特别是14-888的稳产性较好,在龙坪镇、新舟镇和喜头镇3个鉴定点产量排在第一位,在风水镇位列第三,综合排名第二位。

3结论与讨论

新品系14-888、XM3的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可作为参加贵州省高粱区域试验的首选品系。多点鉴定看出,除品系14-865在龙坪镇、风水镇2个点相对于黔高8号表现为减产,其余品系都比对照增产,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认为14-888、XM3、14-1005、14-884、14-883的产量极显著高过对照但相互之间产量差异没有达5%的水平,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可进一步兼顾其它性状筛选优系;14-1053、14-1513的产量比对照略高但差异不大,表现一般;14-865在两个试点减产,平均产量仅比黔高8号增产5.2%,说明适应性相对较差。

参考文献

[1]吴文平,雷显琪,范辉,等,遵义市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76.

[2]鞠成梅,张景云,蔡敦江,等.饲用高粱品种鉴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1,( 5 ):22-23.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Yielding Ability of New Sorghum Lines for Beverage Use in Several Different Ecological Areas

TIAN Hao, LIAO Wei-qin*, ZHOU An-wei, YU Chang-shui, LINGHU-Changying

(Zuny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Zunyi,Guizhou53600,China)

Key words:sorghum; beverage use;new lines; yield

Abstract:To definite the yielding ability of 8 new sorghum lines for beverage use,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4 different towns. Through measuring output, comparison test data and variance analysis, it can be summarized that the yield of tested sorghum lin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Qiangao No.8, the new sorghum lines such as 14-888, XM3 not only have excellent yield performance and also have strong stability of yield, therefore, these two new sorghum lines could join to Guizhou province regional test. In addition, five sorghum lines include 14-888、XM3、14-1005、14-884、14-883 have good adaptability and high yielding, but 14-1053、14-1513 were the poor, the worst was 14-865 that could be eliminated.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项目: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酱香型酒用高粱新品系适应性鉴定”(合同编号:遵市科合农字〔2013〕6号);遵义市科技计划项目“酱香型白酒酒用高粱品种改良”(合同编号:遵市科合农字〔2012〕5号);遵义市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遵辣1号提纯复壮”(合同编号:遵科合人〔2014〕5号)

通讯作者:廖卫琴(1970-),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辣椒、高粱品种选育工作。

第一作者:田浩(1982-),男,土家族,农艺师,在读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辣椒、高粱、薏仁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高粱产量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金秋时节高粱红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高粱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