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品种适宜种植方式和密度研究

2016-03-10 01:22葛会敏李仕敏陈田全
耕作与栽培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铃薯密度产量

葛会敏,李仕敏,陈田全

(修文县农业局,贵州 修文 550200)



马铃薯不同品种适宜种植方式和密度研究

葛会敏,李仕敏,陈田全*

(修文县农业局,贵州 修文550200)

摘要:为研究马铃薯品种黔芋1号、冀张薯8号、威芋3号、合作88的适宜种植方式与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修文县春种黔芋1号最佳的栽培密度在3335株/667m2左右,单垄双行种植方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与单垄单行的差异不显著;冀张薯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威芋3号适合的栽培密度在3335~3811株/667m2的范围中;合作88合适的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为降低用种量,节约成本,建议密度为3000株/667m2。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方式;密度;产量

修文县是马铃薯种植适宜区,马铃薯年种植面积653hm2。多年来,修文县马铃薯的种植方式多为单作,田间管理较为粗放,商品薯率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因此,研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水平,对提高修文县马铃薯的商品率和竞争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显得特别重要。为此,于2015年在修文县扎佐镇采用黔芋1号等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种植方式和密度的研究,为今后发展马铃薯规范化生产、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增收致富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修文县扎佐镇大堡村。海拔1300m左右,年均气温13.6℃,>10℃的积温3838.6~4500℃,无霜期260d左右,年降雨1140.9mm,年日照1307.9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温凉,适宜马铃薯生长需求;土壤土层较深厚,土质沙壤、疏松,肥力中上等。

1.2供试品种

黔芋1号、冀张薯8号、威芋3号、合作88。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品种设4个水平、种植方式设3水平,密度设4水平,3次重复。每小区6行,每行栽培20个薯块。

种植方式各水平为:A1,平作种植方式(对照);A2,单垄单行种植方式;A3:单垄双行种植方式。密度各水平为:2668株/667m2(B1)、2964株/667m2(B2)、3335株/667m2(B3)、3811株/667m2(B4)、4447株/667m2(B5),株距分别为50cm(B1)、45cm(B2)、40cm(B3)、35cm(B4)、30cm(B5)。

1.4栽培管理

平作种植方式(对照),即当地最常见的种植方式:人工打窝穴播(行距50cm,株距因各品种密度不同而不同),播后盖土但不起垄。待植株长至10~15cm高度时,再中耕除草及培土,培土高度10~15cm。单垄单行种植方式:人工打窝穴播(行距50cm,株距因各品种密度不同而不同),播后盖土起垄,垄高10~15cm。出苗后进行中耕除草,若垄高因雨水冲刷降低,则再培土一次。单垄双行种植方式,也叫宽窄行种植:采用人工拉绳双行起垄窝播,2行/厢,宽行距0.7m,窄行距0.3m,株距因各品种密度不同而不同。栽后起宽垄,垄高15cm左右,垄宽30~40cm。

4个马铃薯品种均用小整薯种,于2015年1月20日播种,4月5日第1次中耕除草,并结合追施尿素15kg/667m2提苗,4月25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枯黄时间,分多次进行收获测产。

1.5试验指标及方法

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始出苗后隔天调查。

成熟期:小区50%的叶子变黄的日期。在生长后期每周调查两次。

生育期:出苗期到成熟期的天数。

主茎数:从种薯或地下直接生长的茎数,开花期调查。

株 高: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盛花期调查。

分枝数:从马铃薯主茎上长出的分枝数量,为每株所有主茎的平均数。

首次发病后每周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0、1、2、3、4级。0级:无任何症状; 1级:叶片有个别病斑;2级:1/3叶片有病斑;3级:1/3-1/2叶片上有病斑;4级:1/2叶片感病。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收获时对各小区马铃薯块茎进行分级,分级标准:>150g为大薯,50~150g为中薯,<50g为小薯,并分别称鲜重。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DPS软件进行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黔芋1号

2.1.1不同处理组合对黔芋1号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见,黔芋1号播种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生育期最高为107d,最低为95d,单垄双行种植方式密度对黔芋1号全生育期的影响较小。

不同种植方式对出苗期有一定的影响,平作种植方式出苗日期最早,与另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提前4~8d出苗。主要是因平作没有起垄,种薯距地表的距离较短,芽苗可以提前露出地面。

2.1.2不同处理组合对黔芋1号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

从表2可见,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各个处理组合对黔芋1号有一定的影响,密度处理对黔芋1号的植株主茎数的影响不大,是品种特性所决定,主茎数的多少可能由种薯芽眼数目决定。不同密度处理间植株的株高和分枝数有较大的差别,同种种植方式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也不断的增加,最大株高差达30cm,分枝数则不断的下降,主要是因马铃薯同其他的植物一样,在生长过程中会根据生长空间来不断的调整生长姿态来适应周围的环境。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处理马铃薯的晚疫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单垄双行的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都最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晚疫病的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也随之不断增加。

表1黔芋1号的生育期情况

表2黔芋1号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

2.1.3不同处理对黔芋1号产量的影响

从表3中可知,种植方式对黔芋1号产量的影响不大。方差分析显示,单垄双行与单垄单行差异不大,显著大于平作栽培。不同密度处理间小区的产量有较大的差异,B3极显著大于B2,B2显著大于B1,B5小区的产量最低。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产量较高的组合分别是A3B3、A2B3、A1B3、A3B2、A2B2和A1B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由此可知,在修文县栽培黔芋1号最佳的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适宜密度约3335株/667m2。较好的种植方式是单垄双行和单垄单行。由表3还可知,黔芋1号整体中小薯率较高,是因其薯块个数较多造成。

表3黔芋1号的小区产量和大、中、小薯率

2.2冀张薯8号

2.2.1不同处理组合对冀张薯8号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冀张薯8号比黔芋1号的生育期更长。15个处理组合的出苗期同黔芋1号的相比差异不大,播种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也较小。种植方式对出苗期有一定的影响,平作出苗期最早,但与另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差异不大。

表4冀张薯8号的生育期情况

2.2.2不同处理组合对冀张薯8号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与黔芋1号相比,冀张薯8号的分枝数和主茎数相差不多,二者受种植方式的影响也不大。分枝数也是随着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从表4可见,密度处理对植株的高度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株高就越高,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可达29cm,也可说明最大密度处理的冀张薯8号植株徒长,使生育期延长,产量也低,小薯率高(见表6)。冀张薯8号是一个较抗晚疫病的品种,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都较低(见表6),而且感病者都是在种植密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发生。

表5冀张薯8号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

2.2.3不同处理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密度下,单垄单行种植产量极显著或显著的高于其他的种植方式,B3密度下3种种植方式间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水平。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B3和B2密度的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水平下的产量。可知,在修文县栽种冀张薯8号适宜的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

表6冀张薯8号的小区产量和大、中、小薯率

2.3威芋3号

2.3.1不同处理组合对威芋3号生育期的影响

从生育期来看,威芋3号与黔芋1号的生育期相差不多,都在90d左右。播种密度对威芋3号生育期的影响也不大。不同种植方式对出苗期有一定的影响,平作种植方式出苗日期最早,与另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可以提前6d出苗。其原因也是平作没有起垄,种薯距地表的距离较近,芽苗可以提前露出地面。

2.3.2不同处理组合对威芋3号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

从表7可见,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各个处理组合对威芋3号的作用与黔芋1号的基本一致。分枝数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加,但增加幅度比较小。各处理对主茎数的影响也比较小。与黔芋1号一样,威芋3号也是一个中晚熟品种,其生育期较长,抗晚疫病能力也较强。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处理马铃薯的晚疫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不同种植方式间的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差别不大,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晚疫病的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也随之不断的增加。

2.3.3不同处理对威芋3号产量的影响

表7威芋3号植株形态和感晚疫病情况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见表8,种植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密度下,单垄单行种植产量极显著或显著的高于其他的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B3和B4极显著大于B1、B2和B5。由此可知,在修文生产威芋3号适宜的密度在3335~3811株/667m2之间,最佳密度值较靠近3335株/667m2。此外,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薯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4447株/667m2密度水平下,最高小薯率为30%,是最小小薯率值4.2%的7倍之多。所以,在生产中要合理控制威芋3号的种植密度,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4合作88

2.4.1不同处理组合对合作88生育期的影响

从生育期可看出,合作88是4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最高可达133d,植株高度也是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的,可以超过100cm以上。与其他品种一样,播种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也较小。种植方式对出苗期有一定的影响,平作的出苗日期最早,但与另外两种种植方式相比差异不大。

表8威芋3号小区产量和大、中、小薯率

2.4.2不同处理组合对合作88植株形态和晚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从表9可见,合作88的主茎数较多,一般4~6个。主茎数受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影响也不大。合作88的分枝数不多,也是随着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从图2可见,密度处理对植株的高度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越大,株高就越高。密度过大则使合作88植株徒长,进而使生育期延长,产量降低,小薯率增高(见表10)。合作88对晚疫病具有较大的抗性,其感病株数和病情指数都是4个品种中最低的(见表9),个别感病者也是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生的。

表9合作88植株形态和感晚疫病情况

2.4.3不同处理对合作88产量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由表10可知,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密度下,单垄单行种植产量极显著或显著的高于其他的种植方式。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B3和B2密度的产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且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水平的产量。可知,在修文县种植冀张薯8号适宜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推测其最佳值可能是在3000株/667m2左右。从表10看出随着密度增加,小薯率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在4447株/667m2密度水平下,最高小薯率为28%,是最小小薯率值5.4%的5倍之多。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合理控制合作88的种植密度。

表10合作88小区产量和大、中、小薯率

3结论与讨论

3.1不同品种适宜种植方式

从试验结果可知,不同的种植方式对黔芋1号、冀张薯8号、威芋3号和合作88 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黔芋1号单垄双行与单垄单行差异不大,显著大于平作栽培;冀张薯8号、威芋3号、合作88不同种植方式差异显著,单垄单行种植产量极显著或显著的高于其他的种植方式。

3.2不同品种最佳栽培密度

合理密植是所有农作物获得高产、高品质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对马铃薯也不例外。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因其内在主茎数、分枝数、株高、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大中小薯率等特性各有不同。因此,在生产上要根据大量的试验来确定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相应的栽培密度,在修文县春种黔芋1号的适宜栽培密度在3335株/667m2左右,冀张薯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威芋3号适合的栽培密度在3335~3811株/667m2的范围,合作88合适的密度在2964~3335株/667m2之间,为降低用种量,节约成本,建议密度在3000株/667m2为宜。

Study of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Different Potato Varieites

GE Hui-min, LI Shi-min, CHEN Tian-quan*

(XiuwenBureauofAgriculture,Xiuwen,Guizhou550200,China)

Key words:potato; cultivation method; density; yield

Abstract:To study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planting densities on potato varieites Qianyu No.1, Jizhangshu No.8, Weiyu No.3, Hezuo 88, random block design was applied on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of Qianyu No. 1 is 3335 holes/667m2, double row in single redged bend could get greater yield, but it’s not significant to single row in single redged bend.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of Jizhangshu No. 8 and Weiyu No.3 is 2964~3335 holes/667m2, 3335~3811 holes/667m2,respectively.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of Hezuo 88 is 2964~3335 holes/667m2, to decrease the seeds input, and decline down the costs, 3000 holes/667m2was proposed on potato production.

收稿日期:2016-01-08

通讯作者:陈田全(1963-),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一作者:葛会敏(1987-),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马铃薯密度产量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马铃薯有功劳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