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含梗率研究进展

2016-03-10 01:22潘文杰高维常
耕作与栽培 2016年3期
关键词:烤烟研究进展

周 南,潘文杰,高维常,马 健

(1.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2.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3.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贵州 铜仁 554300)



■研究进展

烤烟含梗率研究进展

周南1,2,潘文杰1,高维常1,马健3*

(1.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550081;2.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550000;3.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贵州 铜仁554300)

摘要:综述了烤烟含梗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产地、烤烟品种、栽培调制措施、加工方法和部位对烤烟含梗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烤烟含梗率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烤烟;含梗率;研究进展

烟叶是由主脉(包括叶柄部分)、支脉和叶片组成的,通常把烟叶的主脉(包括叶柄部分)统称为烟梗,烟梗在烟叶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叫含梗率。烤烟的含梗率因烤烟的品种、类型、部位和叶片厚度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白肋烟的含梗率都要略高于烤烟,而香料烟的含梗率都显著低于白肋烟和烤烟。从烟叶的生长部位分析,上部叶片比较厚,但含梗率比较低,中部叶次之,下部叶片比较薄,含梗率反而较高。烟叶与烟梗的结构组织相差很大,对其加工方法和加工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卷烟厂和打叶复烤厂都需要把烟叶和烟梗分离开来再进行加工,以此提高烤烟的加工质量。烟叶的有效利用率与烟叶的含梗率有直接的关系,通常含梗率低的烟叶,有效利用率高,而含梗率高的烟叶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烟叶燃烧后的烟气质量比烟梗燃烧后的烟气质量好,一般表现为香气足,烟味浓,劲头大,杂气少,刺激性轻等优点。对梗丝单独进行加香加料和膨胀处理,有助于提高梗丝的内在质量和填充力。因此烟叶含梗率的研究,可以为卷烟厂和打叶复烤厂制定高效合理的烟叶和烟梗加工工艺指标和工艺技术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来看,希望打叶复烤企业提供的成品烟片中含梗率指标越低越好,因为烟丝纯净度低,会影响卷烟产品的质量与卷烟机的运行效率。烤烟含梗率过高,切出的烟丝中梗块量与梗签增加。适宜的叶片含梗率指标,既能满足卷烟企业对高质量原料的需求,又能提高出片率,并尽可能的减少打叶造碎,最大限度地提高打叶复烤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烟叶物理特性可对合理利用烟叶资源,指导烟叶收购和优化卷烟配方,提高卷烟质量及开发卷烟新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1不同产烟区烤烟含梗率的差异

1.1南方产区与北方产区烤烟含梗率的差异

尹启生等[1]研究发现,我国烤烟中部烟叶的含梗率范围为:23.56%~38.32%,不同产区的烤烟中部烟叶含梗率从南向北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东北产区烟叶含梗率比较低,如黑龙江等地的烟叶含梗率最低,两年的烟叶样品含梗率测定值均只有23.89%;其次是湖北烟叶和贵州烟叶,分别为32.35%和32.52%;含梗率最高的是福建烟叶和湖南烟叶,两年烟叶含梗率的测定值都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分别为33.55%和33.63%。窦玉青等[2]研究发现南方烟区烟叶含梗率较高,北方烟区烟叶的含梗率较低。汤朝起等[3]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烟叶按含梗率不同分为高中低3类,3类产区不同年份间烟叶含梗率的变化不大,东北和西北产区的烟叶含梗率普遍较低,其中东南产区的烟叶含梗率相对较高。

1.2我国不同省份主产烟区烤烟含梗率的差异

烤烟烟叶物理特征是烟叶生长发育的直接结果,因此烤烟的含梗率与烤烟的生长环境必定密切相关。烤烟是一种可塑性大,适应性广的作物,在不同的土壤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下,同一个品种的烤烟生长发育都大相径庭,所产烟叶的物理特性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差别。窦玉青等[2]通过对我国12个省份的烟叶含梗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初烤把烟的含梗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烟叶含梗率最低的省份有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三个东北烟区;烟叶含梗率最高的烟区主要有江西、福建、湖南、陕西和湖北等五个省份;烟叶含梗率在二者之间的烟区主要有四川、河南、广西和山东等四个省份。董高峰[4]研究显示,津巴布韦烟叶的含梗率低于四川会理烟叶的含梗率。杨虹琦等[5]研究了云南不同产区烟叶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产区烟叶含梗率一般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孙建锋等[6]研究发现,许昌下部烟叶含梗率较大,洛阳中部烟叶的含梗率较低,而信阳上部烟叶含梗率最高,南阳上部烟叶和下部烟叶的叶片含梗率均较低。同一省内,烤烟烟叶的含梗率都会因生态环境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差异。张长云等[7]研究发现,织金县含梗率最低,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贵州省内其他地点;大方县烟叶含梗率最高,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除毕节市和赫章县以外的其他地点,与毕节市和赫章县间差异不显著。

2不同品种对烤烟含梗率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即使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烤烟的含梗率、初烤烟叶的叶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徐敏等[8]在平顶山研究了中烟101、NC89、K326和中烟100,四个不同烤烟品种调制后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的物理特性表明,不同品种的烤烟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烤后的含梗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K326的中部叶与下部叶含梗率都显著高于中烟100、中烟101和NC89。邸慧慧[9]研究了豫烟7号、中烟100、豫烟5号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中烟100含梗率显著高于豫烟7号。在东北烟区,秦卫普[10]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因型不同的烤烟中Y8303、LJ237和NC89物理特性较为接近,这一类型的烟叶含梗率高、烟叶填充值相对较高。李文娟等[11]研究昆明不同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发现,不同品种间的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含梗率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杨虹琦等[5]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下,不同烤烟品种的含梗率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云烟85和红大的含梗率较低,云烟87的含梗率居中,含梗率最高的是K326。林凤敏等[12]研究发现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在部位间存在差异。三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烤烟最低,晒烟居中,白肋烟最高。

但也有研究显示,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尹启生等[1]研究了云烟87、中烟100、K326和云烟85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认为东南烟区和黄淮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云烟87的叶面密度显著高于云烟85、中烟100和K326,云烟87烟叶填充值显著低于中烟100;与此同时,在两烟区间不同品种间烟叶物理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在东南烟区叶面密度最低的云烟品种在黄淮烟区叶面密度却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对于生态环境,烤烟品种对烟叶物理指标的影响较小;每个烤烟品种都有自己相对不一样的生态环境要求。

3栽培调制措施和加工与烤烟含梗率关系

3.1栽培管理措施与烤烟含梗率的关系

在生态条件和品种确定的情况下,施肥、灌溉、地膜覆盖等栽培管理措施对烟株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因此相应地也会影响烟叶的物理特性。彭艳等[13]研究了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认为不同处理烤烟的含梗率、单叶重、叶面积等物理指标都具有显著的差异。马坤等[14]研究了有机肥对烤烟烟叶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垄双行栽培模式下,施用有机肥可降低烟叶的含梗率和叶面密度,使叶片变得疏松,并且有利于促进上部叶开片,增加叶面积,烟叶物理特性与加工性能得到提高。杨峰钢等[15]通过大田实验研究全生育期不揭膜和不同时间揭膜对烤烟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认为揭膜处理烟叶含梗率降低,抗张强度增强,叶片厚度增加,单叶重增加,叶面积增大等。

3.2成熟度、调制设施与烤烟含梗率的关系

据文献报道,烤烟烟叶田间成熟度、采收方式、调制设施类型等也对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张银军等[16]研究发现,3个主栽品种烤后烟叶的含梗率在不同成熟度间的变化均表现为适熟烟叶的含梗率最高,欠熟烟叶次之,过熟烟叶含梗率最低。但由于云烟85和K326的含水率变化幅度高于红花大金元,所以过熟烟叶的含梗率要低于红花大金元。黎平等[17]在凉山州的研究结果表明,烤房类型对烟叶物理特性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密集烤房调制烟叶的含梗率小于普改密烤房,小于普通烤房。

3.3加工方式与烤烟含梗率的关系

杨蕊艳等[18]研究分析筛分转速与排出物丝中含梗率的关系时,发现筛分转速与成品丝中含梗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筛分转速的上升,丝中含梗率指标递增;在筛分转速超过1650r/min后,指标增长并不明显,与筛分转速过高时排出物流量变化不大有关;分析硬点设置与成品丝中含梗率的关系时,发现硬点水平与丝中含梗率同成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硬点水平的同步放宽,烟支更易通过硬点检测,丝中含梗率即相应地有所增加。在硬点设置在35%、30%、35%以下时,丝中含梗率稳定保持在0.3%以下,符合试验预期。罗海燕等[19]研究烟叶中含梗率与相关打叶质量指标的关系,发现随着烟叶中含梗率的升高,大于12.7mm叶片率升高,碎片率、打叶风分过筛后网下碎片比例、梗中含叶率降低,打叶造碎减少,出片率升高。烟叶中含梗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含梗率太低造碎的可能性就更大,出片率也相对较低。这对整体打叶质量是不理想的,因此必须把烟叶含梗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不同部位间烤烟含梗率的表现

不同生长部位烟叶的成熟时间、通风状况、受光状况、营养状况等都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因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窦玉青等[2]的研究表明,在南方烟区,烟叶含梗率部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从上至下呈增加趋势;在中原烟区,从上至下烟叶含梗率增加,但中部烟叶含梗率与上部烟叶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东北烟区烟叶含梗率部位间的差异不明显。朱云燕等[20]、马爱国等[21]研究认为,贵州和山东不同部位烟叶含梗率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中部叶,中部叶大于上部叶。李文娟等[11]研究昆明不同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部位烟叶的物理特性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上部叶含梗率较小,中部烟叶则相反。汤朝起等[3]研究发现初烤烟叶的含水率与含梗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测得21个省区初烤烟叶的含梗率均值为28.6%,其中73.2%的样品含梗率在26%~34%之间,另有10.8%的样品含梗率34%,含梗率随烟叶部位的升高逐渐降低。

烤烟烟叶含梗率除了随着烟叶部位的升高而降低以外,还有研究发现与该规律不一致的。曾自林等[22]认为烤烟烟叶生长部位不同,含梗率呈现不同的规律性,低等烟叶含梗率低、中等烟叶含梗率居中、上等烟含梗率高等规律。查勇等[23]研究了皖南烟区烤烟烟叶的平衡含水率、烟叶厚度、烟叶含梗率、单位面积重量和体积密度间的差异认为,皖南烟区烟叶含梗率在烟叶中部达到最高值,上部和下部相差不大。孙建锋等[6]研究发现,南阳上部烟叶和下部烟叶的叶片含梗率均较低,而信阳上部烟叶含梗率最高,洛阳中部烟叶的含梗率较低;许昌下部烟叶含梗率较大。屈剑波等[24]研究发现,通过对河南烤烟(40级)各等级烟叶含梗率的测定,进一步分析得出,其含梗率范围在20%~28%之间,多数等级集中在25%左右;其变化规律是随烟叶部位的升高含梗率降低;随烟叶颜色的加深,下、中部烟叶含梗率增高,上部烟叶含梗率依次降低;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含梗率增高;随烟叶厚度的增加含梗率依次降低;随烟叶等级的升高含梗率增高。其中烟叶含梗率随部位和厚度而变化的规律十分明显,可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

5展望

综上来看,烤烟含梗率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烟叶产地、烤烟品种、农艺措施等方面。关于含梗率的不同对烟叶烟气释放量、感官质量、成品卷烟外观,包括测量烤烟含梗率干扰因素的控制等方面研究较少。在烟叶原料和卷烟生产过程中,改进设备、优化系统、完善生产技术以及创新卷接工序控制成品卷烟中的含梗率极为重要,若能通过试验找出烤烟含梗率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最优范围,将极大的提高烟叶原料生产水平和保证成品卷烟质量,有力保障烟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启生,张艳玲,薛超群,等.中国烤烟主要物理特性及其产区差异[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4):33-37.

[2]窦玉青,汤朝起,沈钢,等.中国烤烟烟叶含梗率研究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532-1535.

[3]汤朝起,潘红源,沈钢,等.初烤烟叶含水率与含梗率研究初报[J].烟草报.2009,6(13):61-65.

[4]董高峰.四川会理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5]杨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30-36.

[6]孙建锋,宫长荣,许自成,等.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性状的分析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17-21.

[7]张长云,袁有波,陈雪.毕节地区烟叶主要物理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75-7877.

[8]徐敏,刘国顺,刘小可.磷对不同烤烟品种调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4(8):1004-3268.

[9]邸慧慧,史宏志,张国显,等.豫中浓香型烟区烤烟替代品种豫烟5号、豫烟7号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6):45-48.

[10]秦卫普.牡丹江烟区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质量特征与可用性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11]李文娟,王娟,朱聿振,等.昆明不同烤烟品种初烤烟叶物理特性差异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4):43-47.

[12]林凤敏,白青竹,姬文秀,等.不同类型烟草叶片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774-4775.

[13]彭艳,周冀衡,杨虹琦,等.烟草专用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159-163.

[14]马坤,刘素参,杨辉,等.不同有机肥对有机生态烟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75-80.

[15]杨峰钢,陈益银,高致明,等.不同时间揭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83-9306.

[16]张银军,何伟,杨虹琦,等.不同成熟度烤烟烟叶调制前后物理特性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8,(2):113-115.

[17]黎平,郭群召,彭国勋.不同类型烤房对云烟85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2(3):75-78.

[18]杨蕊艳,陈岱峰.M5卷烟机参数设置对成品丝中含梗率影响的研究[C].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汇编,2014.

[19]罗海燕,方文青,杨林波,等.叶中含梗率与相关打叶质量指标的关系[J].烟草技,2005,7(216):11-13.

[20]朱云燕,陈雪.毕节地区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53-9954.

[21]马爱国,宋德伟,孙在明,等.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分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5):48-51.

[22]曾自林.各等级白肋烟含梗率的测定[J].烟草技术,1992,2(5):13-14.

[23]査勇,佘世科,陈闯,等.皖南地区烟叶主要物理特性的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42-44.

[24]屈剑波,闫克玉,李兴波,等.烤烟国家标准(40级)河南烟叶含梗率的测定[J].烟草科技,1997,2:8-9.

Research Progress on Stem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ZHOU Nan1,2,PAN Wen-jie1,GAO Wei-chang1,MA Jian3*

(1.GuizhouTobaccoResearchInstitute,Guiyang,Guizhou550081,China;2.CollegeofAgriculture,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0,china;3.TongrenTobaccoCompany,Tongren,Guizhou554300,China)

Key words:flue-cured tobacco; stem content;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tem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elaborating tobacco from different areas, different kinds of tobacco, cultivation modulation measures ,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he location of tobacco leaves which affect stem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f flue-cured tobacco stem content.

收稿日期:2016-05-16

通讯作者:马健(1958-),男,政工师,从事烟草生产与管理。

第一作者:周南(1990-),男,贵州大学农学院2015级作物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烤烟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一)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