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伪狂犬病防治的探讨

2016-03-10 06:35张秀丽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病周龄

张秀丽

(宽甸满族自治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宽甸满族自治县 118200)

关于猪伪狂犬病防治的探讨

张秀丽

(宽甸满族自治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宽甸满族自治县 11820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多种家畜的一种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仔猪和其他易感动物一旦感染该病,死亡率极高,常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猪;伪狂犬病;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养殖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有报道。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1 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可感染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发病后通常呈现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致死率极高。

2 流行特点

猪是猪伪狂犬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猪伪狂犬病毒能引起猪临床、亚临床和潜伏感染,还可感染牛、羊、犬、猫、鼠、实验兔等。猪伪狂犬病毒可与其他传染病并发感染,例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细小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虫、链球菌等。主要传播者是病猪、带毒猪、以及老鼠,隐形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长期带毒,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直接接触传染主要是猪伪狂犬病毒可经过胎盘传递给仔猪,但免疫球蛋白却不能,所以对胎儿的感染是致命的。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能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泌乳母猪感染本病的一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空气传播,尤其是在猪场内和邻近猪场中。

3 临床症状

3.1仔猪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后病情极为严重,有的整窝死光,损失很大。仔猪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运动失调、抽搐、呕吐和腹泻,1~2 d内死亡。有些病仔猪,只能向后移动,有些作圆周运动,有些侧卧划水运动,3~5 d内达到死亡高峰期,最后体温下降而死。新生仔猪病者极少康复,死亡率几乎为100%;3~4周龄仔猪病死率可达60%。

3.2育成猪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的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 d内完全恢复,但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危害。

3.3妊娠母猪

可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其中以死胎为主。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易发病,而且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以寒冷季节即冬末春初多发,紧接着下半年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

4 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5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哺乳仔猪大量死亡,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率高达100%;病猪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寒颤、精神沉郁,运动共济失调,头颈歪向一侧,作圆圈运动,倒地四肢划动,抽搐、癫痫6防治措施

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根据发病仔猪和母猪的这些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猪伪狂犬病。

6.1加强检疫、科学引种

引进的种猪除考虑种质外,更重要的是种猪的健康状况。因为引种不慎会把猪伪狂犬病引入本场造成大范围感染发病。对新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按规定时间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者,立即按相关规定处理。

6.2隔离消毒

猪只发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以免传染造成更大的损失。对病猪猪舍要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每天用1%喷雾灵溶液带猪消毒;舍外墙壁、道路用4% NaOH溶液喷雾消毒。将工作服、鞋、帽等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消毒。对猪的流产胎儿、胎衣、死胎、木乃伊胎和病死猪尸体按《病死动物及产品深埋处理技术规范》深埋处理,污染物、排泄物也要做无害化处理。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发病猪场,禁止场内人员串舍,防止人为扩散病原。

6.3免疫接种

目前对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以应用疫苗免疫接种作为防制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伪狂犬基因缺失苗给出生小猪滴鼻。用基因缺失灭活苗进行注射:仔猪5―6周龄是注射1头份(若1日龄滴鼻的剂量应减半);感染压力大的猪场应于11―12周龄加强免疫1次:后备种猪基础免疫后,于配种前一个月肌肉注射1次;怀孕母猪在产前4周加强免疫1次;生产公猪每6个月肌肉注射1头份;若采取全群的免疫方法,每年至少3―4次(每3个月到4个月1次)。同时做好抗体检测工作,对抗体水平较低的猪应及时补免,以防止伪狂犬病毒的感染。

6.4治疗

一是对发病猪使用干扰素,稀释后按1 mL/头肌注,同时按2 mL/头注射抗病毒多肽,按0.12 mL/kg体重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然后再用头孢噻呋钠按3 mg/ kg体重肌注,1次/天,连用3天。二是对高烧不退、病情严重的仔猪肌注安乃近、氨苄青霉素,1次/天,连用3~5天。三是防止继发感染,在每500 kg饲料中加爱乐新500 g、70%阿莫西林200 g、强力霉素150 g;每500 kg饮水中加70%阿莫西林150 g、多维250 g、黄芪多糖250 g,连用7天。

[1]万遂如.当前我国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与防制对策[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2005,(1).

(编辑:晏兵兵)

S858.28

A

1006-799X(2016)16-0067-01

张秀丽(1976-),女,辽宁宽甸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病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的特性及其疫苗研究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褐壳蛋鸡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