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超优1000引进试种初报

2016-03-11 20:10方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报引进试种

方军

摘 要:超优1000是全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15年引进试种,结果每穗总粒数297.84粒,实粒数为270.40粒,千粒重25.5g,理论单产1 112.61kg/667m2,实产945.71kg/667m2;该品种株型紧凑,剑叶挺直,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53d,适合在安庆地区种植。

关键词:水稻;超优1000;引进;试种;初报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43-02

超优1000是全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为摸清该品种在我省种植的适应性和最佳栽培技术,特引进超优1000进行试种。

1 试验地点及面积

引进试验安排在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面积0.1hm2。

2 田间管理情况

2.1 整地播种 秧田前茬是冬闲田,4月18日翻耕,在旋田前施48%(16-16-16)复合肥40kg,1d后旋田,4d后做畦开沟,秧田畦宽170cm、畦沟深15cm。4月22~23日晒种,4月25日用咪鲜胺浸种,日浸夜露。4月28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667m2,大田0.75kg/667m2。

2.2 秧田管理 5月16日秧田追施尿素5kg/667m2,5月20日秧苗喷施三环唑30g、吡蚜酮20g、天分素30g,叶枯唑100g喷施。其他管理与单季稻秧苗管理相同。

2.3 大田管理

2.3.1 耕整 5月17日大田翻耕,每667m2追施48%复合肥40kg、锌肥1kg、饼肥80kg、尿素7.5kg,用苄嘧磺隆撒施除草。

2.3.2 插秧 5月20~24日人工栽秧,宽行株距40cm,窄行株距20cm,行距20cm。每667m21.1万穴。移栽时秧苗4叶左右,带蘖1.2个,总根数15条,基本是白根,茎基宽0.8cm。

2.3.3 追肥 5月30日667m2用尿素10kg、氯化钾10kg、锌肥1kg拌丁苄施下;6月20日烤田,7月1日复水;7月14日施7.5kgBB肥,7月20日施高氮高钾复合肥5kg。

2.3.4 管水 一是薄水插秧。插秧时留薄水层,防止水深浮蔸缺蔸;二是插后5~6d内灌3.3cm水,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三是浅水与湿润分蘖:做到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结合人工中耕除草和追肥灌入薄水0.5~1cm,让其自然落干后,露田湿润2~3d,再灌薄水,如此反复进行。四是轻晒健苗。当667m2总苗数达到16万时开始排水晒田,晒至田间开小裂,脚踏不下陷,泥面露白根、叶片直立叶色褪淡为止。五是有水养胎抽穗。在稻田群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2~3期恢复灌水,采取浅水勤灌自然落干,露泥1~2d后及时复灌;在幼穗分化减数分裂期前后时,保持2~3cm水不断水。六是干湿壮籽。在进入尾花期后至成熟期坚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达到以氧促根、养根保叶、以叶增粒的效果。

2.3.5 防虫治病 7月1日结合复水追施农药氯虫苯甲酰胺15g、福戈10g、吡虫啉30g;7月20日再用福戈10g、爱苗15mL、三环唑30g、吡蚜酮20g兑水喷施1次。8月22日,防治条纹叶枯病和条锈病,用药:阿米妙收、乙蒜素、磷酸二氢钾、吡虫啉。8月27日,喷施叶枯灵、赛菌唑、乙蒜素,用量按说明书进行。

3 苗情动态

5月23~24日栽秧,宽窄行拉绳栽插,每667m21.1万穴,每穴栽种子苗平均1.8个,平均茎蘖苗3.8个。6月20日茎蘖苗18.4万时烤田,6月25日最高茎蘖苗达26.6万,7月1日复水时茎蘖苗22.4万(其中,3叶以下的小分蘖有4万个,占17.7%),7月5日调查,有效茎蘖苗18.5万,考田后大田茎蘖苗逐步减少,7月9日水稻开始拔节,其中,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在2cm左右,第二伸长节间2~3cm。剥穗,尚未看到穗分化迹象。8月8日平均每667m2有效茎蘖苗为15.9万,大田开始抽穗。8月15日齐穗。据调查,在分蘖高峰时,每穴有穗22~24个,平均23.5个,667m2茎蘖苗25.9万苗。但是分蘖成穗率较低,只有62.28%。9月28日收获。

4 产量结构

据穗期调查,大田667m2有效穗16.3万,主茎穗每穗粒数在400粒以上,分蘖穗的每穗粒数平均在250粒以上,茎蘖穗平均每穗粒数在280粒左右,平均结实率在90%左右。在收获之前进行了理论测产,随机选择了10块稻田采取对角线法取样计算理论产量。结果表明,每667m2有1.119万穴,每穴有效穗14.42个,每穗总粒数297.84粒,实粒数为270.40粒,千粒重称量后为25.5g,理论产量

1 112.61kg,八五折实产为945.71kg(见表1)。该品种结实率达到90.78%,比一般品种高5个百分点。2015年9月28日,安庆市科技局、安庆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对该田块进行实产验收,结果试种田块的平均667m2实产达到918.5kg,创我地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和广大种粮大户的一致好评。

5 问题与建议

5.1 分蘖成穗率低,有效穗未达预期目标 该品种前期施肥偏多,分蘖成穗率偏低,只有62.30%;示范片密度只有1.1万穴/667m2,加上考田不及时和不彻底,导致有效穗数不足。今后每667m2大田密度应达到1.3万~1.4万穴,同时要早考田重考田,提高成穗率和有效穗。

5.2 有机肥施用偏多,导致生产成本偏高 示范片平均每667m2施用饼肥80kg,加上前茬小麦青苗1 000kg,导致移栽后发棵迟,分蘖不断,这也是成穗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另外,每kg饼肥价格2.3元,成本184元,增加了生产成本。今后要适当减少有机肥用量,每667m2用饼肥50kg,同时,适当减少三元复合肥的用量,用等量的商品有机肥代替,降低生产成本。

5.3 调整肥料用量,做到氮肥后移 在肥料使用上,前期肥料够了但是存在争肥显得不足,中期肥料特别是氮肥偏多,导致分蘖较多,后期肥料显得不足,要增施肥料,特别要增施磷钾肥根据叶色不同补施适量氮肥,后期施肥要争取在有穗分化四期以前进行,使用过迟会造成贪青晚熟,对高产不利。引进试验结果也表明,超优1000的产量在低肥力条件下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在肥力较高的田块并且后期不能脱肥早衰的情况下能够夺取较高的产量。在今后的栽培管理上要实行氮肥后移,确保青秆黄熟无病虫,达到高产不增肥。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初报引进试种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毛刷式采茧机的研制初报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蛇龙珠组培繁殖试验初报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电视真人秀节目”引进的问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