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2016-03-11 01:41李家玲支乐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置换术

李家玲 支乐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李家玲 支乐

目的 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并将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推广。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作为影响骨科大手术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以下危害:可导致局部发生剧烈疼痛、患肢体肿胀或萎缩、骨节疼痛、疲乏不适等,可见,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术后为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3]。在本次研究中对8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江西省洪都中医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的8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2.6±5.3)岁;其中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0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和手术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预防措施 一般预防: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即告知疾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整体介绍手术流程、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预期效果。同时,随时纠正患者的各种误解,给予伴有不良情绪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强调本院骨科大手术的优越性、术前训练及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切勿轻易松动止血带,采取恰当的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药品和物品预防:予以低分子肝素,并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前者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用压力腿套包裹好,在调整其松紧度合适的情况下对套管和腿套的连接进行检查,重点观察套管有无扭曲、打折情况,确保其紧密性和畅通性。完成后进行电源连接,随后对腿套踝部充气,速度须缓慢,压力达到45mmHg后先保持不变,再按照小腿到大腿的顺序加压。之后,通过腿套的“挤压”迫使血液流出下肢,对踝部、小腿和大腿同时放气,使血液回流。如此反复,使用次数视患者的情况而定。后者的使用方法为先测量患者大腿根部周径,≥63.5cm者的弹力袜应选长型。再测量患者小腿最粗部分周径,<30.5cm者选小号,≥30.5cm且<38.1cm者选中号。协助患者正确穿着梯度压力弹力袜后观察是否有滑落、褶皱等现象,并予以调整。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和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如:(1)患肢护理。嘱咐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予以健侧卧位或平卧位,用软枕将患肢抬高(以30°为宜),目的是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并经常检查弹力袜的使用情况,嘱咐留置引流管者在改变体位或翻身时,应注意避免管道扭曲、压迫和牵拉,且为保持管道的畅通,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清理管道内引流液。如患者下肢有水肿现象,应注意对患肢加以保护,避免热敷、挤压和碰撞,并密切观察患肢颜色、周径和温度变化。如患肢颜色加深、周径增加,表明静脉回流受阻。如患肢表皮温度升高,则表明出现感染,必须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正确处理。(2)功能锻炼。先进行肌肉按摩,同时,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即由护理人员转动患者的脚踝,顺序为由下向上,对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推动髌骨和挤压大腿肌肉等,每次30min,每天4次。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其感受,用力程度应视患者能耐受程度而定。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后再进行患肢进行主动活动,即舒缩活动(股四头肌)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臂肌和腿抬高等),每次10~20min,每天3次,之后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延长活动时间。如患者疼痛消失,且体力较好,应鼓励其进行足踝主动环转活动,每次5~10min,每天3~4次,直到患者能扶拐下地为止。(3)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安排除了要满足能量和水分的供给需求外,还应做到主副食、荤素和花色品种的合理搭配,即早期的饮食以清淡、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和易消化为原则。病情严重者宜进食半流饮食,每天

4~5餐。病情较轻者可用普通膳食,每天3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鸡蛋等,以增强体抗力,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恢复期的饮食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适当补充钙剂食物,如骨头汤、猪肝汤、瘦肉、猪腰等。伴有伤口感染者应忌食雄鸡、牛羊狗肉、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之物,忌饮酒。(4)出院指导。及时将病情反馈给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宣教。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饮食要科学合理,生活作息要规律。同时,为患者发放“爱心直通卡”,卡片内容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专科医生介绍、专家门诊时间、医护人员的联系电话等,并嘱咐患者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中的数据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1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0%(6例)。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

3 讨论

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的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因此,确切落实预防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4-6]。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存在的缺陷较多,常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使患者获得更为有效、全面的护理。其中,患肢护理和功能锻炼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加快患肢康复[7-8]。饮食护理则可有利患者机体生发、精神的恢复,有效缓解病情,从而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总之,本着简单、适用范围广和经济的原则,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预防和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其预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9-10]。

本院给予观察组系统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在给予骨科大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这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芦海英,肖静,于彩钰.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41例护理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53-554.

[2] 纪双宝,陈红,王亚真.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23):269-270.

[3] 朱美玉,李自然.综合护理措施防治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7):31-33.

[4] 范侠晖.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 2013,10(12):158-159.

[5] 何宣莹,罗盛清,陈彦羽.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干预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70-71.

[6] 吴美霞.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255-1256.

[7] 宋海莲.穴位敷贴配合预防干预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4):291-293.

[8] 陈秀鸿,林凤英,林淑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3):102-103.

[9] 刘文颖.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医用弹力袜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5):69-70.

[10] 刘春蓉.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68

江西 330000 江西省洪都中医院(李家玲 支乐)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